在家庭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
①
诸葛家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上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的《诫子书》。文中书写了诸葛亮对人生的看法,也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未来为人处世的期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人生过得幸福。那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②
母亲的角色
角色一:桥梁
母亲是最早与孩子发生联系的第一个人,孩子在自己之外第一次开始关注的“别人”。母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被母亲训练、教育和改造的过程。母亲沟通的技巧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发展的潜能,即和别人合作的能力。
比如,如果母亲从未学会如何为一个婴儿洗澡,那孩子就会将洗澡当做是不愉快的事情。当母亲抱起孩子时,抱着孩子时,对他说话时,为他喂食时,她随时随地都有与孩子建立起亲密联系的机会。母亲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初步了解这个世界。
角色二:保护者
母性的本能是非常强大的,研究表明,母亲保护自己孩子的倾向比任何其他倾向都强,母性的本能甚至胜过了性或饥饿的驱动力。母亲常常将孩子看作自身的一部分,通过养育孩子,她是真真切切地创造出了某件作品。
比如,在很多重大灾害面前,母亲总是本能地用柔弱的身体为孩子扛下一切。汶川地震废墟中躬着身体的母亲怀中保护着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得救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人间。到了危急关头,那个肯为你赴汤蹈火的,一定是母亲。
角色三:引导者
当母亲成功建立起与孩子的关系之后,下一个任务就应当是要拓展这种关系,引导孩子对包括父亲在内的其他人产生兴趣。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对她自己的兴趣,往后孩子便会厌恶一切想要引导他们关注其他人的尝试。他们将永远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对任何他们认为可能分散母亲注意力的人心怀敌意。
比如,当母亲对于丈夫或家中其他孩子表现出的任何兴趣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孩子会认为,“我的妈妈是属于我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
③
父亲的角色
角色一:好丈夫
父母的婚姻不快乐,孩子的生活也会危机重重。孩子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便是父母的合作,如果父母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不能指望父母能教导孩子学会合作。除此之外,从父母的婚姻中,孩子获得了他们对于婚姻和性伴侣的第一印象。
父亲不应忘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容贬低的。即便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这也是夫妻共同的收获。父亲不可摆出一副施予者的模样,把家庭中所有其他人都变成接受者。对于和谐的婚姻来说,真相是,父亲去赚钱只不过是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对于丈夫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他应当关爱自己的妻子。
角色二:好朋友
父亲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惩罚者。尤其是体罚,总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任何无法以友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
比如,家中总是将父亲塑造成坏人,总会威胁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和孩子讲“告诉你爸爸”,“等你爸爸回来收拾你”等等话语。惩罚之责自然而然地推给父亲,让父亲对孩子施加惩罚。
角色三:好榜样
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最大的对手。一位父亲最受人期待的地方就是解决工作的问题,他一定要努力上进,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父亲通过自己的工作态度,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面对工作问题。
比如,父亲应该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做出一番事业,他的工作对于社会是有贡献的,是切实有用的,这样孩子才会为父亲引以为豪。当然,妻子和孩子不可要求父亲支付能力以外的开支,经济方面的问题应当在家庭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平等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总之,与社会生活不同,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家庭中无需权威,需要真正的合作。家庭中不应存在统治,任何可能导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应当被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