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务卿赖斯访问利比亚,卡扎菲送其价值20万美元的礼物
提及卡扎菲,人们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反美”、傲慢无礼,甚至还有人觉得卡扎菲根本就是个“疯子”。毕竟,他在外交上凭着一己之力几乎将五常和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得罪了个干净,还因为制造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让利比亚受到了制裁。
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卡扎菲似乎是和美国“水火不容”的,他也不会对美国人产生什么好感,但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的是,卡扎菲曾经也试图讨好美国,并且还对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产生过“迷恋”。
提出“泛非主义”的卡扎菲
在网络上,人们总是喜欢称呼卡扎菲为“卡大佐”,无可否认的是,卡扎菲对于利比亚确实有过贡献。作为利比亚的前任最高领导人,他发动了九月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利比亚,也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利比亚人民的生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卡扎菲确实是一个强人,但他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他傲慢无礼、行为乖张,得罪的人可不少。
从1969年卡扎菲发动“九月革命”以来,他一直都掌握着利比亚的大权,而在他的领导下,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逐渐恶化,尤其是1981年之后,利比亚开始公开支持西方国家内部的“反对武装力量”,包括爱尔兰共和军以及哈马斯。
在1988年的时候,卡扎菲还策划了洛克比空难:两名利比亚人将藏有炸弹的行李带上了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炸弹在英国一个名叫洛克比小镇的上空爆炸,导致机上259人全部身亡,同时,还有11名洛克比居民因为从天而降的飞机残片而死于非命。
这起空难是9·11事件之前,针对美国的最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而究其原因,就是卡扎菲想要报复美国。
外界猜测,卡扎菲策划这起恐怖袭击可能有几个原因。例如,卡扎菲夫妇收养的一个小女孩在1986年时因为美军的轰炸而身亡;例如,美国战舰曾在1988年时误将客机当做战斗机,用两枚地对空导弹击落了伊朗航空655班机,航班上290人全部罹难。这些都引起了卡扎菲的愤怒,让其想要对美国进行报复。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管卡扎菲如何否认,美国都主导当时对利比亚的全面制裁,1993年时,利比亚的海外资产被冻结,而且,当时利比亚在全球都处于被孤立的状态。
因为就算是俄罗斯都支持制裁利比亚,这导致利比亚和俄罗斯相互驱逐外交官;而阿拉伯世界也无人站在利比亚那一边,导致卡扎菲面临的局面十分被动。
没办法之下,卡扎菲只能将注意力转向黑非洲,让黑非洲帮助利比亚打开外交局面。这使得卡扎菲一度形成了泛非主义的思想。
卡扎菲利用雄厚的石油资源,给了非洲国家很多帮助——尤其是物质上的帮助,这让非洲国家对于利比亚改变了态度。
1994年,非洲统一组织要求联合国取消对于利比亚的制裁;1997年,尼日尔、乍得等五国外长还建立了一个解决利比亚和西方争端的“联络部”。就连曼德拉都两次访问利比亚,还强烈谴责西方对利比亚的制裁。
1997年,卡扎菲在非洲统一组织外长会上,提出了“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这口号显然让非洲国家十分“受用”,也加强了他们对利比亚的支持。
而且,卡扎菲在生活中同样表现出了他对于黑非洲的“支持”,例如他的女保镖中就有不少黑人,甚至他还规定利比亚人只要与黑人女性结婚,就可以得到5000美元的现金奖励。
从这一角度来看,卡扎菲为了他的泛非主义,确实做出了不少努力。当然,不少人认为,卡扎菲为了“泛非主义”,还曾有过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为,那就是她对于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迷恋”。
送赖斯20万美元的礼物
进入21世纪之后,利比亚调整了对美政策,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卡扎菲的“把柄”被捉住了。
2003年,美国中情局没收了一艘正准备驶入意大利塔兰扎湾的货船上5个集装箱的货物,据悉,这5个集装箱内装有的是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键材料。
在此之后,卡扎菲又得到了萨达姆被美军活捉的消息,这似乎让卡扎菲看到了自己之后可能走上的道路,于是,卡扎菲改变了自己对西方的政策:卡扎菲同意对洛克比空难负责,还宣布放弃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
不过,实际上在此之前,卡扎菲似乎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计划,因为在9·11事件之后,卡扎菲就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还成为了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之一。
因为卡扎菲种种对于西方示好的举动,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正常化,而卡扎菲真正显示出对一个美国人的“与众不同”,还是在赖斯上任美国国务卿之后。
2005年,赖斯出任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就任国务卿的非洲裔女性,也是第二位非洲裔国务卿、第二位女性国务卿。不说赖斯在任时的政绩如何,又或者赖斯个人的能力如何,至少卡扎菲对于赖斯“很有好感”。
2007年,卡扎菲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公开表示“他爱死了莉扎,她是个非洲姑娘”,而且,卡扎菲称赖斯为“非洲公主”,他当时还表示他支持“亲爱的非洲公主”,还为她“对阿拉伯领导人发号施令的方式感到骄傲”。
不仅如此,卡扎菲还在许多场合提出过自己的疑问,那就是“赖斯为什么不愿意见自己”。似乎卡扎菲对于赖斯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想要“对美国示好”应有的程度,这无关乎于美国,而只与赖斯个人有关。
直到2008年,作为美国国务卿的赖斯终于启程访问利比亚。赖斯的这次访问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因为这是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利比亚,而对于卡扎菲来说,赖斯前来的意义似乎更有不同。
相关报道显示,当时的卡扎菲格外殷勤,他不仅早早就带人去机场等候赖斯的飞机到达,而且还亲自带领着赖斯一行人参观自己的“行宫”,并进行了绘声绘色的讲解。
不仅如此,在与赖斯交谈时,卡扎菲甚至还赶走了翻译,只留下赖斯与自己单独进行会谈。
在访问利比亚之前,赖斯曾特意向葡萄牙外长阿玛多打听与卡扎菲进行会谈的“注意事项”,而当时她得到的建议是:不要为卡扎菲说话时突然的“不着边际”感到惊讶,他很快会恢复正常的。
在得知这一要点之后,赖斯堪称“大胆”地单独与卡扎菲会谈,而事实证明,似乎阿玛多说得颇有道理,卡扎菲在与赖斯会谈时虽然也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最终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后来,卡扎菲还邀请赖斯共进“烛光晚餐”。赖斯的随行人员拒绝了这一邀请,理由是这并没有在事先敲定的行程当中。但赖斯经过考虑后,还是选择答应卡扎菲的邀请,在其私人厨房中与卡扎菲共进晚餐。
据称,卡扎菲为此十分高兴,他甚至将自己的女保镖都赶到了门外,就是为了与赖斯独处,表达自己对赖斯“爱意”。晚餐时两人应当聊得还算愉快,赖斯还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及,当时卡扎菲还专门拿出了他请人为赖斯谱写的歌曲——《白宫里的黑色花朵》。
“黑色花朵”除了是形容赖斯本身的肤色之外,本身在阿拉伯文化中就代表了“狂热的爱”,这似乎已经将卡扎菲对于赖斯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在这顿晚餐之后,卡扎菲还赠送了赖斯诸多礼物,包括一枚钻戒、一把鲁特琴,一个腕带,以及一本卡扎菲个人语录的“绿皮书”,以及一个装有卡扎菲照片的小盒子。
据悉,这些礼物的总价值高达21.2万美元,可以说是相当昂贵的赠礼了,而且,卡扎菲还给赖斯的发言人赠送了一块瑞士名表。
这些礼物的价值完全超出了正常两国外交相互赠礼的价值,可以说很明显表现出了卡扎菲对于赖斯的喜爱之情,而相比之下,赖斯赠予卡扎菲的礼物就十分官方了。
赖斯回赠给卡扎菲的礼品,只是一个精致的盘子,一看就是官方的、象征性的礼物,但似乎卡扎菲并不在意这些,因为直到卡扎菲死后,人们还发现他仍然保存着赖斯的相片集。
是真心还是假意?
在卡扎菲死后,人们发现卡扎菲的住处保存了一本赖斯的相片锦集,里面放满了赖斯各种各样的照片,而这本相册的名字还是极为暧昧的“我亲爱的”。
似乎赖斯本人也看到过这本相册,或者至少她知道卡扎菲有收集自己照片的“爱好”。因为赖斯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价过此事,她曾表示,这是一份“挺纯洁”的照片锦集,虽然当时感到有一些诡异,但至少“算不上淫秽”。
赖斯的这种“诡异感”,其实在她与卡扎菲合影时也能看出来,因为在他们的合照中,卡扎菲显得十分高兴,可赖斯的笑容却显得有一点勉强和局促。
赖斯认为,卡扎菲对自己有一点“诡异的迷恋”,但她本人始终是冷静且理智的,并且与卡扎菲一直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在卡扎菲“得寸进尺”地邀请与赖斯在她的住所之中会晤时,赖斯果断拒绝了他。因为赖斯明白卡扎菲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些过于热烈,而实际上,她与卡扎菲之间只是正常的公务往来而已。
有人认为,卡扎菲对于赖斯的“迷恋”应当是出于真情实感的,毕竟卡扎菲至死都保留着关于赖斯的影集,而影集中的照片,不过是从各种新闻稿上剪裁下来的,这本来就代表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情。
但同样有人认为,卡扎菲对于赖斯的感情并非出于真心,他对于赖斯的种种热情与“讨好”,只是因为自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想要“求生”而已。
他们认为,这与卡扎菲对洛克比空难遇难者的重金赔偿、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都是一样的,只是卡扎菲想要继续延续自己的权力乃至是生命。
一方面,因为卡扎菲多次公开对赖斯示好,在一定程度上拉拢了利比亚与美国的距离,2006年时,赖斯就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上除名,还恢复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对于卡扎菲来说,无疑是一大胜利。
另外一方面,卡扎菲对于赖斯所表现出来的狂热,本就与他的泛非主义有着很大关系。
当时的赖斯可以说是美国最有权力的女人之一,也是全球政坛相对重量级的人物,更加重要的是,虽然赖斯是美国人,但她是非洲裔,在小时候也曾因为黑色的皮肤受到过歧视,但她仍然依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的“高位”。
卡扎菲看到了赖斯身上的价值,这说明非洲通过努力,同样可以取得相当的成就,乃至与全球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他可能还建立了一种“爱赖斯就是爱黑非洲”的逻辑,这让他对于赖斯的狂热,有了一种“不太单纯”的目的。
不过,不管卡扎菲的狂热是真情还是假意,他都让赖斯感到了与众不同。赖斯事后还曾表示,她敢保证自己回到美国之后,卡扎菲一直都在想她。
可惜的是,虽然卡扎菲对于赖斯、对于美国的示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也没改变自己的命运:2011年,利比亚掀起了大规模示威抗议,美西方国家很快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利比亚反对派很快夺取了政权,在经历了一段东躲西藏的日子之后,卡扎菲本人在2011年10月20日被杀身亡。
如今,只有那本被命名为“我亲爱的”的相册,还会让人回忆起卡扎菲对于赖斯的狂热。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