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三国交界的小城:俄罗斯和朝鲜美女很多,都希望嫁到中国

  在中国东北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地处俄罗斯和朝鲜两国的交界处,甚至有人说这里是“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它就是珲春市。珲春市目前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它位于吉林省最东部,是我国唯一在中俄朝三国交接的边境窗口城市,这里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珲春其实是满语的翻译,意思是“汉汊”或者“河汉”,引申的意思就是“边陲之地”。

  珲春历史极其悠久,早在公元前27年,珲春境内的温特赫部城就已是高句丽的栅城。隋唐时期,珲春的防川就是 “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当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是从这里传到日本的。

  公元698年,渤海国建立,其中东京龙源府和庆州龙源县的治所就设立在如今的珲春。清朝建立之后,这里被化为满族发源地之一,因此成了封禁区,外人不得入内。1714年,康熙皇帝在珲春设立珲春协领,不久之后在此地建立城市。晚清时,由于清腐败无能,导致东北地区领土大量给割让, 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珲春就面临着被割占的危险。

  1886年7月,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在吴大澂的力争下与沙俄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重新勘定珲春一带的中俄边界,并且再次明确了中国无可争议地拥有图们江出海权。

  不仅如此,在这次谈判中,吴大澂重新勘定了碑界,把“土字牌”往前推移了,从而又为我国争回了一些领土,“牌下入土深一俄尺,约中国二尺三寸;四周地基用坚石筑成,外掘深沟,填以碎石,均灌灰浆,以期经久。”。宣统元年,清在珲春设立珲春厅,招民垦荒、驻靖边军、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设驿站等。

  1945年以后,珲春的战略意义逐渐被国家所重视,曾先后改名为县、城区、城关区、第一区等。1988年,珲春撤县改市,三年后又被国家升级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3月9日,又批准珲春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沿边城市。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来珲春市的俄罗斯和朝鲜人特别多。走在珲春的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朝鲜和俄罗斯的美女,她们有的是来此购买廉价的商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美女希望能嫁到这里的现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