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忠臣比奸臣更可怕!于振甲拼死护堤,差点要了皇帝的命

  什么是忠臣,什么又是奸臣?从字眼上来看,忠臣似乎比奸臣更体面讨喜一些,毕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而奸臣只知道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反而会被人指着鼻子骂。可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偏爱奸臣的,这是为何?答案很简单,因为忠臣在现实中,远比奸臣要可怕的多了。

  

  于振甲是忠臣没错吧!自己饿着肚子都要让老百姓们吃好喝好,下雨天还喜欢给大家伙修房子,谁家缺老母鸡了,更是忍痛割爱,把自己家的鸡给送过去。总之,在整个桃源县,一提到县太老爷于振甲,谁不是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的?可于振甲却办了一件恶事,间接害了数千万子民,就连皇帝的命都差点丢了。

  

  黄河一直都是大清的隐患,每年到了秋汛时分,都是皇帝最为头疼的时刻,哪里的大坝守不住了,老百姓们是否遭殃了,这一旦没扛过去,对于大清来说可就是天灾,那是花多少钱都弥补不回来的,可偏偏于振甲在关键时刻犯了糊涂,非要守住桃源县的堤坝,愣是不让陈潢炸堤,这不,后面的三个省直接被淹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横祸,老百姓们除了卖儿卖女,卖牲口之外,就只有啃树皮,吃死人肉来勉强糊口了,天知道在听到这些奏报之后,皇帝有多伤心,而傻傻的于振甲,还在桃源县里面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通过本事守住了一方寸土,起码没让桃源县的老百姓遭殃,殊不知皇帝早已经被气到流泪了。

  

  至于为何要说拼死护堤的于振甲,差点要了皇帝的命,原因也很简单,河道上主要是由靳辅陈潢负责的,如果不是碰上于振甲这颗榆木脑袋,说不定这次秋汛就挺过去了,他们也能落得个人人夸赞的好名声,可最终黄河没有被守住,还害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朝堂中几乎大半的人都是靳辅的死敌,他们还不抓住机会,赶紧参上一本,好让河道落入自己囊中?

  

  河道一旦被贪官污吏所霸占,那就意味着全国上下的水流都不通了,皇帝还想打仗,每天不是粮食就是救济款的,一个不到位就有可能面临败战,到时候谁又会替皇帝收拾烂摊子呢?到时候贪官们卷着一笔钱跑了,紫禁城中无人守护,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命,还不是任人拿捏的玩意儿?

  

  从黄河决堤后,明相眼里的惆怅就能看出,大清怕是要凶多吉少了,索额图已经自成一派,大清完不完对于他来说,压根不是多大的事,大不了就自立为王,几十年后重新改写历史,谁还会记得康熙的存在?都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振甲虽说是忠臣,却做了害大清的恶事,试问那些奸臣谁敢有那么大的胆子?

  

  就算是奸臣有胆量,顶多是在金钱上多贪点罢了,面对黄马褂,谁不是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于振甲自认为是个忠臣,却对皇帝视而不见,这不明摆着要造反吗?人设算是彻底崩了,就是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挽救回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