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戏剧,果然好看,再加上刘亦菲和陈晓

  

  因为《梦华录》三个字让我走进了《梦华录》,又因为《梦华录》让我想起了《东京梦华录》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这可是宋代孟元老的亲述,字字句句都流露着对于旧国的无限怀恋之情,而文辞的精美与隽永又时时流淌着古韵的悠扬,光看这几句就已经醉了。

  因此才又有了《梦粱录》、《武林旧事》之类的书籍,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又获知此剧改编自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可是举世皆知的大戏剧家呀,有这样的剧作托底,电视剧《梦华录》应该差不了哇。

  因此,我的走进《梦华录》并不像某些娱乐小编或某些什么粉之类是因为刘亦菲和陈晓的原因。

  

  初看此剧,仅仅几集,就觉得此剧品相不差,果然要比那些个改编自网络爽文的古装剧要好上很多很多,当然,又因为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仅仅只是很短的四折小戏,拓展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其剧情也难免大打折扣,但已经很好了,毕竟不能拿如今的编剧和古代的大戏剧家关汉卿相比呀。

  但也因为有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情的托底,剧情所展示的宋代究竟要比如今的假古装剧要真实得多得多。

  

  除了剧情的真实令人信服之外,该剧故事的逻辑也很自洽通畅,故事紧凑人物鲜活,再加上刘亦菲和陈晓及柳岩的精彩演绎,为该剧的故事增色不少。

  好看的故事,必须有恰当的演员来演才能最终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颜值自然非比寻常,昔日的神仙妹妹虽然已晋升为神仙姐姐,但岁月的风霜好像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太多,天公果然厚此薄彼呀。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她的演技尤其好,把个赵盼儿演绎的灵动果敢既有乐妓的妩媚又有侠女的刚直,既有贤淑女子的坚贞不二,也有对于遭遇情感背叛的反噬和出击,她的“我赵盼儿,永不为妾。”应该是宋代别样女性的自立自觉的最强音吧。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顾千帆,这个一旦爱上就不管不顾矢志不渝的好男儿,于是,虽然必将经历千难万险,毕竟实在宋代啊,等级森严,官妓要想脱籍已经万难,居然还想明媒正娶,“我赵盼儿,永不为妾。”

  

  但是,其艰难的程度反而增加了剧情的精彩之处,不能不说,陈晓演绎的太好了,真是顾盼生情,那眼神就是杀气呀,那是直入女子的心脏毒刺啊,一旦刺入,就永生难以拔出,不得已用了一个专用来形容女子的词汇。

  强烈建议如今的男顶流和新晋小花们,看一看他们的演技,才可知道他们自己的演技已拙劣到何种程度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