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清风寄思念,春和景明“童”体验——

  原标题:徐徐清风寄思念,春和景明“童”体验——

  4月5日,我们将迎来今年的清明节气。“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习习祥风、祁祁甘雨,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本期Age06教师刊,准备了一批,老师们可参考选用,带领幼儿或尽享春色、放鸢逐春,或常思不忘、慎终追远,感受蕴藏在这一节气中丰富的传统文化。

  

  清明知识知多少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可借由图画书或音频故事,与孩子一起阅读或聆听,感受故事情节,请幼儿共同讨论:清明节从何而来?有哪些民俗?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可以请幼儿一同规划去哪里郊游踏青。

  本音频来源于长宁区天山幼儿园

  

  清明三候

  古人这样描述清明的物候:

  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美好如约而至。

  

  二候田鼠化为鴽:字面意思是田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其实在说这时候喜阴的田鼠都回到地下洞中,喜阳的小鸟来了。

  

  三候虹始见: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定格春日胜景。

  

  彩虹初现

  绵绵的春雨过后,天气初霁,虹霓浮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晴好春光。跟随故事主人公奈莉和诺拉,看看她们是如何在雨天“创造”出彩虹的吧!

  春雨沙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迷蒙的细雨为这个特殊的时节增添了几分愁绪与怅惘。教师还可参考方案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一同来聆听这承载了复杂情感的沙沙春雨。

  适合年龄: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歌词创编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2.学说诗歌的语句,用有节奏的词语续编诗歌。

  设计思路:

  该活动属于五大领域中的语言领域,一改往日春天季节特征与自然变化的教学活动,通过《春雨沙沙》歌曲创编的有趣形式,带孩子进入《春天来了》主题活动,通过春雨美妙的声音来进一步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幼儿在春天景物图片与乐器图片的不断更换中联想到创编的歌词内容,自主的形式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美妙熟悉的旋律与节奏,使得整个活动生动有趣。

  扫码查看详细方案??

  传统习俗“童”体验

  寒食禁炊

  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是融合了寒食节诸多风俗的意蕴丰富的节日。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流传下来的节日饮食有清明果、青团、润饼菜、青精饭、寒食粥、饧(饴糖)等,这些食品都可提前做好,供寒日节当日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青团创意画

  青团,是沪上幼儿再熟悉不过的应季美食。青团是什么颜色?长什么样?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做一做。

  适合年龄:大班

  材料准备:

  牛皮纸、欧克泥或橡皮泥、水彩笔、白色和绿色的手工纸、儿童剪刀、胶水

  步骤:

  1.用剪刀将牛皮纸剪成圆形。

  2.使用线描画的绘画手法,在白色的纸上画出盘子的花纹,并剪下。

  3.在绿色的手工纸上画出叶子的形状,并剪下。

  4.用马克笔在圆形牛皮纸上画出马赛克花纹。

  5.将创意纸盘贴在牛皮纸上,并贴上树叶。

  6.将绿色欧克泥或橡皮泥搓成小球并轻压。

  7.在完成的作品上,增加柳枝、小花等个性化装饰。

  制作青团

  教师也可带领幼儿制作真正的青团,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粉类食材,了解面粉加水能成团的特性,同时激发幼儿参与食育活动的热情,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适合年龄:中班

  材料准备:

  糯米粉、澄粉、抹茶粉、豆沙、油纸等

  步骤:

  1.准备食材;摸摸看看,各种粉的颜色和手感有什么不同。

  2.将粉类材料揉搓成团;称重,分成均匀剂子。

  3.将豆沙馅料包入绿色粉团中。

  4.隔水加热蒸熟,即可食用。

  踏青寻春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春游前,教师不妨用以下活动作为踏青的准备,不仅能提前渲染欢乐的气氛,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可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

  集体活动:小猪的野餐

  适合年龄:小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乐于仔细观察,理解故事书画面内容,学说故事中语句。

  2.引导幼儿感受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小猪的野餐》是一则关于“分享”的有趣童话,其中每个形象都能深深吸引小班幼儿,春游野餐的故事情节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明显,不太愿意和别人分享。处于“第一反抗期”的他们,情感大多表露于外且容易变化;而此时正是引导小班幼儿关心他人,去自我中心的发展关键期。小猪的故事,能让孩子在阅读并理解的基础上,萌发向榜样――小猪学习的愿望,体验分享带给大家的快乐。

  扫码查看详细方案??

  个别化活动:春游棋

  

  适合年龄:中班

  材料准备:

  自制棋谱、筛子、四种颜色(红/黄/蓝/绿)的棋子及四种颜色的雪花片各十片,提示卡若干(卡片上画有已学的歌曲和表演的画面)

  玩法:

  1.幼儿从起点出发,根据筛子的点数前进,当行进到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棋谱格子时,可得一片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雪花片。

  2.当走到提示格时,随即抽取一张提示卡片,并按照提示卡片上的要求表演歌曲或舞蹈,完成后可得一片雪花片。

  3.最早到达终点者为胜。

  扫码查看详细方案??

  趣制纸鸢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场面。这时节气流上升,春风和煦,放风筝最适宜不过。教师可据此开展个别化活动,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运用拓印、绘画等多种“创作”手法,尽情创造不拘一格的风筝。此后找一个有风的好天气,就可以让这承载了孩子们创意和心愿的“作品”翱翔晴空。

  

  

  制作风筝

  适合年龄:小班

  材料准备:

  纸、小木棍、丝带、细绳

  步骤:

  

  “筝”奇斗艳

  适合年龄:中班

  材料准备:

  塑料袋、吸管、透明胶带、记号笔、儿童剪刀、细绳

  玩法:

  1.风筝的故事

  (1)观看视频,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及结构。

  (2)知道春天适合放飞风筝的原因。

  2.制作风筝

  (1)取出塑料袋,剪去提手,裁成长方形。

  (2)连接吸管,粘贴在塑料袋上,并画出轮廓。

  (3)将提线和尾巴粘贴在风筝骨架上。

  (4)用细绳连接骨架。

  3.放飞风筝

  (1)完成的风筝可以用画笔进行装饰。

  (2)找一天风和日明的日子试飞风筝。

  民间游戏

  古时,人们在清明时节踏青郊游之余,也会开展诸多趣味的民间游戏,如斗鸡和蹴鞠等。教师可带领幼儿一同体验经典游戏源远流长的曼妙乐趣。

  斗鸡

  

  适合年龄:中班

  游戏准备:

  开阔平整的游戏场地、背景音乐

  玩法:

  两至三个孩子各弯起一条腿,用手扳着脚,单脚支撑移动,用膝盖或者是屈腿去攻击对方,只要让对方屈腿着地则为胜。

  玩转足球

  适合年龄:大班

  游戏准备:

  开阔平整的游戏场地、足球

  玩法:

  1.看谁反应快

  

  两个幼儿面对面站立,中间放一个足球,另一名发出指令(如眼睛、耳朵、头等),参与游戏的两名幼儿听到指令做出相应反应,当听到“足球”时,同时进行抢球。

  2.躲避足球

  

  两名幼儿拉开6-8米的距离,蹲在地上,另一名在中间进行小碎步调整,躲避滚来的足球。如被击中,则交换位置。

  生命意义初探索

  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着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也是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绝佳契机。

  识自然,于微末理解生命

  通过视频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如小草的一岁一枯荣、昆虫的短暂生命周期等,这些对孩子理解“生与死”都有着直观且正面的助益。

  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到蚕蛾结束,经历了蚕卵、蚕、蚕蛹、蚕蛾4个阶段。蚕的生命大约只有56天,但明年春天蚕卵会孵化出新的蚁蚕,新的生命将再次开始!

  观察金鱼

  金鱼有各种颜色和形状。金鱼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身上有鱼鳍、鱼鳃,通过鳍游泳,用腮呼吸。更多金鱼小知识,教师可带领幼儿观看视频学习。

  观察蚂蚁

  作为昆虫家族的成员,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以群居的方式生活,这也是小小的蚂蚁常常展现出惊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折菊花,借清风遥寄哀思

  菊花代表着怀念,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清明扫墓时,人们经常选择以菊花来祭拜,怀缅先祖,铭记英雄。教师可带领幼儿一同动手,亲手“折”一枝菊花,让清风带去自己对于先祖和英雄的缅怀。

  立体菊花

  适合年龄:大班

  材料准备:

  彩色卡纸、儿童剪刀、双面胶、牙签

  步骤:

  

  1.将卡纸两次对边折变成一个小正方形。

  

  2.用剪刀将折好的卡纸剪成细条,

  并用铅笔将剪好的细条向上卷起。

  

  3.用双面胶将卡纸粘贴到吸管上,

  整理菊花花瓣,贴上菊花叶子。

  

  4.立体的菊花就完成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读绘本,从故事窥见生死

  优秀的绘本总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带他们拓展经验的边界,看见自己还未知的世界。因此,通过绘本和幼儿聊一聊“生与死”亦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佐野洋子

  这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寓言。有一只活了100万次也死了100万次的猫,尽管生命一次次轮回,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直到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有爱的人生即使短暂,也是完满和幸福的。

  

  《爷爷变成了幽灵》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为了帮助变成了幽灵的爷爷,小男孩艾斯本和爷爷回忆了很多快乐的往事。原来,爷爷的死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故事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帮助幼儿能够理解和面对生命的消逝。

  

  《小伤疤》

  (法)夏洛特·蒙德利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小伤疤。最大的伤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去。这时候,孩子的心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一本从孩子的视角和感受出发的温情绘本,它让孩子明白:生命有缺口,爱却无畏惧。

  

  《当鸭子遇见死神》

  (德)沃尔夫·埃布鲁赫

  一只无忧无虑的鸭子遇见了大名鼎鼎的死神。死神的出现预示着什么?离开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感觉?如果死神就站在你面前,你会作何反应?这不仅仅是一场生死对话,更是一段温馨感人的生命历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写在最后

  源自古时春祭礼俗的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与情感。它将逝去的哀伤与生活的喜悦奇妙地融合,而这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的诗意浪漫、意境深远的生死哲学。对于幼儿来说,或许暂时还难以完全理解,但相信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丰富活动,在阳光与细雨的交织中、在跃动而深刻的体验中,幼儿终将慢慢体会到“生命”二字的非凡意义,从而更珍惜地去经历当下、更认真地去拥抱生活。

  如果觉得本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对大家有意义、有价值,星标「上海学前教育网」,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啦!方法见下??

  来源:课程通、上海学前教育网、上海科学育儿指导、育之有道APP、上海黄浦、浦东新区冰厂田滴水湖幼儿园、黄浦区学前幼儿园、徐汇区龙山幼儿园、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长宁区天山幼儿园、长宁区新华幼儿园、杨浦区延吉幼儿园、奉贤区奉浦幼儿园、奉贤区聚贤幼儿园、央视新闻

  指导:思齐、如一

  主编:吉页

  责编:度岸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记得点

  【在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