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黄干达:关爱退役军人,发扬“拓荒牛”精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始终坚定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信心,坚持讲好基建工程兵的故事,将‘拓荒牛’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黄干达说。

  20世纪80年代,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而当年那群二十出头的年轻军人也步入花甲之年成为退役老兵,黄干达就是基建工程兵中的一员。

  黄干达

  ★

  浙江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1978年应征入伍,1981年入党。1983年基建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工民建专业毕业,同年随部队集体转业深圳。

  1998年创立公司,打造公寓品牌,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近年来先后捐款并参与发起成立“关爱深圳拓荒牛”专项基金、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福田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等。

  2011年至今,任第六、第七、第八届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和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6月,在第三届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会员大会上,被选举为第三届会长。

  

  红星向党

  关爱帮扶退役军人

  在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下,退役后的黄干达打造了一个退役军人“关爱综合体”:一家集拓荒牛展示厅、拓荒精神大讲堂、拓荒牛书吧、老班长谈心室、老兵饭堂、老兵驿站等为一体的公寓酒店。黄干达表示,在部队有组织,一切听从命令,转业到地方后,很多军人会一时间不适应,而“关爱综合体”让很多老兵找到了家的感觉。

  除了退役军人“关爱综合体”,黄干达还先后发起成立了关爱深圳“拓荒牛”专项基金、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福田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等,协助政府共同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

  一位老兵的妻子因车祸失去生活能力,他要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黄干达得知后,通过基金会帮助这位老兵解决生活困难,通过“幸福家”计划免费为他装修房屋,改善居住环境,并在装修期间免费为这位老兵提供公寓三个月的食宿,老兵对此十分感激。

  十几年如一日,为退役老兵服务已经成了黄干达的一种使命。黄干达说,关心别人的时候,他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建设深圳

  增强归属感认同感

  1983年,京广线南端驶过了100多辆军列,2000多节车厢拉来了2万多位士兵。当时深圳人口仅几万人,市内没水没电没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扬能攻能战精神,建设了国贸、深圳电子大厦等工程,让这座城市一点点长高长大。黄干达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感叹道:“深圳的发展奇迹离不开基建工程兵的付出,这让我们感到很自豪。”

  日久他乡便是故乡,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建工程兵们20多岁来到深圳,人生的三分之二都献给了这座城市,早已造就了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黄干达提到,深圳市福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很多退役军人把这里当作了“娘家”。他表示,自己会继续通过基金会等平台对遇到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扶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来源: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吴昊珏

  校对:耿兵、刁晓玲

  审核:孔? ?照

  推

  荐

  阅

  读

  《广东退役军人》

  欢迎在线阅读

  ↓?↓

  左右滑动查看《广东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