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提前预警61秒,地震面前安防技术能做的还有很多
提起地震,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汶川地震中灾民的一张张面孔,而就在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随即各方展开抢险救灾工作。据最新报道,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200人受伤、14万余人受灾。地震后,灾区出现房屋坍塌,部分人员被困,部分乡镇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四川震灾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人默默为灾民第一时间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与救助,让灾区的同胞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心之情。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全球大大小小的地震统计在一起有500万次左右,而在全球一年发生的1043次较大级别地震中,四川省内有检测到地震共91次,其中宜宾有检测记录的地震33次,也就是说四川省一年内的地震次数占全球地震总次数近10%,而宜宾则占了四川地震发生次数的三成以上。
地震如此频繁的四川让四川人民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乐天派的人调侃自嘲说:这种震级在四川人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但这恰恰让我国科研人员意识到地震预警的重要性,每次地震发生后,地震的预测及预警都成为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在此次地震过程中,“地震预警”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那么这个地震预警到底有多重要?研究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面对中国的这一地震预警系统,即使是作为全球在地震应对方面十分先进的日本,也有不少人感到惊讶,赞不绝口。
(まくらごみ:地震预报能提前1分钟就报出来,实在是很厉害的技术啊)
这套让全世界都惊叹的系统名为大陆地震预警网,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而根据负责人介绍“地震预警的原理就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的速度快,当地震在震中开始发生的时候,通过地震预警网的监测,实现对地震还没有波及的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
据不完全统计,基于这套预警系统,昨天(17日)晚上,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凉山州、成都市、雅安市等地的学校发出了预警,成都市的110个社区收到预警,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等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还收到了电视地震预警提示。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为了实现地震预警,需要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安装地震预警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并不昂贵,也不需要在野外安装,可以通过实时的网络(甚至是2G网络)来传递地震波的数据,地震预警的传感器甚至可以固定在墙上。通过这些传回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大概的震级。网络和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AI预测地震余震
除此之外,在这个AI和大数据的时代,地震预警也有新的机会。神经网络,超越了传统算法。去年8月底,哈佛大学和谷歌开发的余震预测机器学习算法,准确度超出以往。他们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在一个包含131000多个“主震-余震”事件的数据库中寻找模式,然后在一个包含30000对类似事件的数据库中测试其预测。
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归功于该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一:它能够发现复杂数据集中以前被忽视的模式。这在地震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在地震学中看到数据中的关联性非常困难。地震事件涉及太多变量,从不同区域的地面构成到地震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以及能量在地震波中穿过地球传播的方式。理解这一切是非常困难的。
科技加持研究探索
预测地震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警报系统和地震速报技术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进步。其中安防技术也为地震预警、救援提供了极大支持。
RFID技术预警:
RFID传感收集地址活动信息:物联网主要的本质就是RFID标签技术,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据悉,曾有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并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能与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
地震报警器监测:
及时监测新震情:报警产品主要是报警传感器的应用,如震动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等。当建筑发生轻微晃动或者局部位置引发明火烟雾时,传感器可将信号传递给报警主机,报警主机联动到整个安防系统,触发整个系统中的报警装置,警示人员逃离。此外,用地震报警器监测到新震情也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分析摄像机:
智能分析在视频安防行业应用已久,应用较多的智能分析规则主要有快速移动、人员聚集、徘徊、跨界等等。根据地震前的一些预兆性知识,如震前动物会有反常性的行为动作,将这些动作设置到智能分析规则,作为一个反常现象的参考,提醒相关人员的注意。
除了震前预测,地震的发生总是无法阻挡的,在地震发生之后,对于灾区的搜救、应急指挥等工作也离不开安防产品的协助。
地震发生后,应急系统需要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优势,用来处理突发重大事件,在地震救援过程中,视频监控可以承担应急指挥系统的调度、指挥等功能,缩短各部门灾害预警及工作部署时间。在抗击地震过程中为应急指挥提供大量现场资料。
在通报险情、指挥救援、紧急救助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是传统语音通信系统无法替代的。此外,其不仅在人员不能进入的地方进行拍摄并实时传回图像,且还可在救护受伤人员时实现远程会诊。
智能交通产品打通道路: 地震后交通瘫痪,智能交通产品可以帮忙指挥部门实时监控各个路口的车辆信息,及时安排相应的车辆控制工作,让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远程医疗打破空间限制: 医疗队无法快速达到现场情况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打破空间限制,将后方专家医疗资源及时传送到灾区一线,可以及时提供的医疗指导。
在地震搜救工作中,热成像仪、各种生命探测器为搜救人员搜救工作提供不小帮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