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800次很快乐?张颂文《狂飙》爆红2月,比捧杀更可怕的发生了

  《狂飙》爆火后,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先是《狂飙》等一众配角,开启疯狂捞金模式。

  大嫂高叶接了一系列代言,各种曝光让人眼花缭乱,估计这两个月赚得比过去十年都多。

  

  还有其他配角,比如苏小玎、老默、疯驴子等,也加入疯狂捞金的队伍。

  谁也不知道这波流量什么时候会褪去,大家都秉承着能捞一笔算一笔的心态,抓住流量疯狂变现。

  急功近利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不住咋舌。

  在这种氛围衬托下,顶流张颂文,反而是最低调的。

  在爆红之后,他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包括官媒。

  

  这种行为被全网夸赞。

  于是乎,围绕着张颂文的捧场,轰轰烈烈地开展。

  

  如今,《狂飙》都红了2个月了,还没有结束。

  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01

  当年,但黄渤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当你红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

  随之而来的,这些好人,说的也全部都是好听的话,做的是自认为好的事。

  

  在《狂飙》爆了之后,大家迅速将张颂文以前的新闻翻出来。

  比如,他因为外貌条件一般,被剧组嫌弃,而他又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导致进娱乐圈的前十年,每年只能赚2万块钱。

  买不起房,甚至租不起北京市区的房子,只能搬到郊区顺义农村住。

  

  更惨的,张颂文穷的冬天没钱买炭,一个人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还曾经因为兜里实在没钱了,跟老同学周一围借钱周转。

  

  张颂文曾经客串过一部电影,《不止不休》。

  这部电影,主演是白客,他连男二男三都算不上,就是个小配角。

  可因为张颂文大火,又赶上电影定档上映。

  在宣传海报上,直接将他放到了C位,和男一号一起主演宣传了。

  

  甚至,电影在全国各地跑宣传,张颂文也要跟着一起站在最中央拉人气。

  不止是这部电影,张颂文曾经客串的其他影视剧,也跟风将他的位置往前靠,就是为了蹭流量,拉收视率的。

  张颂文2017年在《天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心里点灯的人》,也被万能的网友扒出来了。

  

  一众粉丝读了,五体投地,大为敬服,觉得张颂文老师不当演员,可以改行当作家。

  最近,这篇文章出现在贵州省一模试卷的考题中,又引发舆论狂欢。

  

  要知道,这一般都是著名作家才有的待遇,张颂文的粉丝更加激动了。

  甚至连童话大王郑渊洁都下场调侃,张颂文不要当作家,不然作家都没饭吃了。

  

  这当然是笑谈。

  除此之外,张颂文和巩俐的关系,也被扒出来了。

  两个人曾经合作过电影《兰心大剧院》,张颂文在里面扮演张颂文的潜伏。

  

  2021年巩俐担任北影节评委,还调侃张颂文是自己的前夫。

  有巩俐这样的大牌演员背书,张颂文的口碑更上一层楼。

  被扒出的,除了合作女演员,还有张颂文的太太和孩子。

  甚至,他们在郊区的房子,也被扒出来了,成了网红打卡点。

  

  张颂文以往在微博上的动态,和网友的互动,也被人截图拿出来津津乐道。

  

  在这种一股脑的追捧下,网友逐渐开始往极端化发展。

  他们凭借只言片语,开始以张颂文老师的名义,对其他人进行道德谴责。

  第一个中枪的,是张纪中。

  

  有网友爆料,当年张颂文拍摄张纪中的电影《兵圣》,因为专心捡垃圾,发现剧组车开走了,大家把他扔在原地。

  

  因为这件事,很多网友去网暴张纪中,觉得他故意欺负张颂文。

  张纪中再三解释,各种澄清,还是未能平息风波。

  

  无奈之下,还是张颂文主动道歉,才了结了这件事。

  

  即便如此,有部分网友还是觉得,肯定是张纪中逼迫张颂文。

  第二个中枪的,是陈道明。

  

  有人挖出了所谓“陈道明评价张颂文”的言论。

  陈道明说,张颂文不是一个天赋型的演员,他骨子里是一个广东人。

  这话其实很中肯。

  但到了网友耳中,就成了不中听,觉得陈道明太傲慢。

  甚至还有直接上纲上线,吐槽陈道明,并将陈道明和张颂文放在一起对比:

  “陈道明的气质就差张颂文一大截。”

  

  某男装品牌请张颂文代言,放出了官宣图。

  本来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官宣没多久,因为宣传图没有拍出张颂文的气质,网友觉得太油腻,直接将品牌骂上热搜,逼得品牌方连夜换广告画面。

  

  凡此种种,不胜其扰。

  在张颂文身上,舆论将捧高踩低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要么圣人,要么恶人,不允许有凡人。

  所有人都成了当红张颂文的背景板,用来吹捧张颂文。

  02

  如果仅仅是捧杀,还不是最可怕的。

  毕竟,在娱乐圈浸淫多年,张颂文老师已经见惯了各种怪相。

  他不出来接受采访,也不想流量变现,估计就是为了防止这件事的发生。

  他是一个能够沉得住气的人。

  

  作为普通人,但凡有一些分辨力就能看出,那些所谓的追捧,不过是一阵风。

  更让人担心的不是捧杀,而是对张颂文经历过的,苦难的歌颂。

  这已经成了一股社会风气。

  比如,他毕业后无戏可拍,被导演拒绝了800次,依然安贫乐道,很开心。

  

  比如,他为了艺术追求,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意低头接那些不喜欢的戏。

  

  这些对苦难的歌颂,初听之下,让人觉得这个人有骨气,有坚持。

  可细细琢磨,却充满了怪异的熟悉感。

  为什么拒绝800次,值得大家歌颂?

  不拒绝,不是更好吗?导演找到好演员,演员有机会,有戏拍。

  

  是因为拒绝得多,演技就会提升吗?

  还是拒绝得次数多,片酬会增加?名气会增长?

  自然是不可能的。

  拒绝得多,只能让刚踏入娱乐圈的张颂文老师,演员之路更艰难。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求职面试,被人一次次拒绝,连续800次连一个配角都不愿意让你演,你的内心该如何崩溃啊?

  

  如果不是真的热爱,或者没有别的路可以选,谁愿意这么辛苦?

  真的,苦难并不值得歌颂。

  吃苦,也从来不是一件好事。

  有更轻松的路可以走,为什么要选择荆棘遍布的路?

  可以一帆风顺,为什么要吃八百次闭门羹?

  如今,张颂文老师红了,回头去歌颂他的苦难,仿佛是一场丰功伟绩。

  实际上这是对一个实力派演员的某种嘲讽。

  03

  更怪异的是,我们的舆论,以及身处舆论中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是正常的,值得歌颂的。

  大家想过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包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

  身边的人,不管父母、老师,还是一些陌生人,都觉得要吃苦,要经历磨难,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材。

  不吃苦的人,成不了大器。

  

  上班的前几年,不要想着工资,要多吃苦,学本事。

  年纪轻轻,不要只想着享受,要主动拥抱困难。

  这样的论调,熟不熟悉?

  是不是经常听到?

  还有更熟悉的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每每谈及自己的成功,都必然说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挨过多少骂,遭受多少白眼。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

  跟舆论对张颂文的宣传如出一辙。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思维,就是把苦难和成功挂钩。

  没有苦难,就没有成功。

  想要成功,必须吃苦。

  于是,在舆论宣传上,总是一副苦大仇深,忍痛挨饿,卧薪尝胆的架势。

  事实的真相如何,但凡经历过的人,懂的都懂。

  那些吃过无数苦的人,不一定会成功。

  成功,也不一定非要吃苦。

  

  所谓的苦难宣传,不过是有人看不得你轻松,想让你多煎熬一下,顺便安慰一下正在当下吃苦的你,再多吃点苦,将来就成功了。

  都是成年人了,就不要玩这种论调了。

  我喜欢张颂文,但不喜欢对他800次被拒绝,安贫乐道的宣传。

  我更希望看到这样的宣传:

  张颂文还没走出校门,就被大导演看中,一炮而红,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人生很艰难,少让我们吃点苦,多给点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