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书写历史的女性:坚定而勇敢,何其幸运

  有些议题,媒体经常讨论,其中某些字眼总被反复提及。

  比如时下娱乐圈审美降级为“白幼瘦”,进一步引发的容貌焦虑;再者,任何跟私密照相关的新闻必然会跟上“荡妇羞辱”、“性凝视”相关的评论。

  看个恋爱综艺,里面对于女嘉宾最常见的正面评价是——“她很勇敢地表达”。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在【个人成长】这个话题下,还有一个【女性成长】的细分标签。

  很不理解的是,个人成长就是人成长,干嘛还要特别强调女性的成长?难道男性就不要成长了?

  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盘旋许久。在阅读《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这本书的过程中,对此的理解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一本关于五位女性作家的群像传记。

  

  这五位女性作家分别是——

  历史上首位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的女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1886—1961);

  牛津大学首批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大师,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1893—1957);

  英格兰首位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女性职业学者”、古典学里程碑式的人物,人物艾伦·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1850—1928);

  首位获得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女性、和平主义者,艾琳·鲍尔(Eileen Power,1889—1940);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此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卡·韦德(Francesca Wade)。任职于《白色评论》,曾为《伦敦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金融时报》等杂志撰稿。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2020年度传记作家俱乐部托尼·洛锡安奖、《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非虚构文学、《卫报》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奖、PopMatters年度最佳图书等多个文学类奖项。

  

  如果对于这五位女性不熟悉,本书的第一章“在广场生活”建议先看。

  在这一章,告诉我们让这五位女性作家同时出现在这本书的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共同点,那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们都凑巧住在同一个社区——伦敦布卢姆斯伯里最东边的梅克伦堡广场。

  布卢姆斯伯是伦敦的知识生活中心,也是”学识最集中、文艺创作最活跃的地方“。在那里有伦敦大学学院、第一个接收女子的高等教育机构,街边小巷里出版社、书店聚集。最亮眼的是区域中心,正是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在这里阅读、学习。

  这片区域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大住宅广场,梅克伦堡广场是其中之一。那里的房子相对低廉,为那些受过教育、渴望挣脱传统家庭模式的单身女性,提供了可以负担的住处。

  

  这五位女性在梅克伦堡广场居住的时间不是完全重叠的,有的只住了一年,有的在此生活了二十年之久。她们之间也不是全都互相认识。其中有一两位是彼此相识的,剩下的是主要是通过周围的朋友、爱人而彼此有联结。(忽然想到,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六人定律呀)

  除了居住地点这个共性之外,这些女性最重要的共性就是“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政治地位上,她们中每一个人都竭力追求”伍尔夫所说的“智识上的自由”——

  “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坚持个人追求的权力”。

  第二章到第六章,按照居住在梅克伦堡广场的时间顺序,每一章讲述一位女性作家,以自由女性的身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比如如何寻找一段不会影响自己创作的亲密关系,成为母亲会把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和事业机会又推远,以及在赚钱和创造力之间如何取舍。

  这些问题,直到如今依然困扰着无数的女性。即使现在女性拥有了更多机会,比如接受教育、选择工作,但依然面对着优先考虑稳定因素的职业选择(如老师)、面试的时候会主要考虑是否已婚已孕而不是仅考虑工作能力、还有同工不同酬,以及在全职母亲和职场母亲之间的艰难选择,等等。

  社会在进步,但依然缓慢。缓慢到,连人工智能都有重大突破,却还没有实现地球上仅有的两个性别之间的平等。

  所以,阅读这本书,对我个人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一个警醒——不能把今日女性已获得的权利和自由视作理所当然的警醒。

  在哈里森的生平故事里,我看到了阻碍女性成长的“物理性阻碍”。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公立学校,有资格学习希腊语的是那些被期望将来获取权力名望的男孩。也就是说,女性和工薪阶级是没有资格学习古典学。

  另外,哈里森所就读的剑桥大学再三拒绝为女学生授予学位,这说明了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学术的二等公民。

  这些在教育上对女性进行的人为阻碍,都源于社会整体长久以来,对女性身份的偏见与禁锢——为了人类繁衍,女性必须成为某人的妻子或母亲,困在自己的房子里,在公共的起居室里打转,无法拥有独立的房间,在那里沉浸地学习、成长。

  

  因此,当我们如今强调女性个人成长的时候,不仅是指女性主动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更重要的是,如何争取到个人成长所需要的经济支持、独立空间,以及解放自我的坚定信念。

  这种坚定信念才是女性个人成长的核心。

  书里这五位女性的故事里都展现了这种坚定。

  当侦探小说出版被拒,房东要收回房子,没有正式工作,手头吃紧的时候,塞耶斯成为专职作家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在哈里森发现自己在学术上花费太多时间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在七十二岁的高龄离开剑桥大学,去巴黎寻找“智识上的兴趣”,因为她坚信“生命会赐予她更广阔的宽度,她也能为生命创造出更多”。

  而伍尔夫作为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规训下长大的女性,终生都在用自传写作的方式,跟受到来自父亲的暴政教育的童年时期和解,并且坚信这是一种反抗外界强加给女性生命的手段。

  拥有这份坚信,遇到巨大的挫折、谣言、阻碍都不曾动摇的坚定,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过完一生,从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因为这份珍贵的幸运,这五位女作家勇敢书写了个人历史的同时,也在书写女性的历史上留下了苍劲有力的一笔。

  这一笔如何写下,诸多细节就在这本《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一书里。值得你静下心来,与书里的她们进行一场对话。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59购买感谢你阅读到这里。我是疏影书影,混沌清醒之间发现书中惊喜。#最便宜的好事是读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