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风云:揭开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迅速崛起与衰退之谜

  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昔日威风凛凛的大清王朝被英国军舰打得溃不成军,国门被大炮轰开,这一切,也深深震撼了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

  曾经它几乎什么都跟中国学习,而此刻,这个东方巨龙在西方国家的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它这样一个小岛国该何去何从?

  1853年7月8日,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盛气凌人的美军警告日本:不要抵抗,不要抵抗,不要抵抗!

  因为一旦开局,结局一定是美军大胜,日本连反手还击的力气都没有。

  这次的指挥官是舰队司令佩里将军,他此行的目的是代表美国总统,向日本提出开港通商的要求,如果不从,就开战。

  面对自负的将军和冒着黑烟的军舰,日本这个被称为“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这时的日本,已经闭关锁国了两百多年。

  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以中国的学生自居,中国的汉字、文化、佛教、建筑等都是日本学习的范畴,两国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衣带水,源远流长。

  除中国外,日本还和17世纪的世界最强国荷兰,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在岛上兴起了“兰学”,通过学荷兰语来了解西方世界。

  而美国此刻的黑船来航,宛如天外来客般给日本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

  佩里将军邀请日本官员上舰参观,除了威力无比的大炮外,还向他们展示了电报机、望远镜、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成果,日本人震惊了。

  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如果说原来还有些不以为然的话,在参观完军舰后,日本官员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对来访的美国人恭敬起来。

  笑话,这大炮可是实弹,万一惹得美国大爷不开心,一不小心走了火,横须可禁不起那一轰。

  当时日本的决策权在幕府,负责接待美国来客的官员是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

  他态度诚恳地对佩理将军说,由于将军不巧卧病在床,没办法拍板,加上日本国内比较复杂,像打开国门这种大事,需要商量,恳请美国朋友多给点时间。

  佩里将军拍了拍阿部正弘的肩膀,笑眯眯地说道,那我们就明年再来,要是你们敢忽悠,你知道我们的大炮不是吃素的。

  阿部正弘从来没像现在这么憋屈过,他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小心翼翼地陪着佩里将军,生怕他反悔。

  等到冒着黑烟的军舰驶离了港口,远远地再也看不见影子,阿部正弘才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长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美国这是先礼后兵,说再来肯定是要来的。

  对于开国,幕府的很多官员还是反对的。

  他们的理由是闭关锁国,是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都延续几千年了,现在要是改了,以后怎么向列祖列宗和子孙后代交代啊。

  这个口子要是一开,以后谁都要来啃一口,隔壁的大清那可是前车之鉴。

  支持开国的人是少数幕府高层以及一些年轻人。

  阿部正弘内心还是支持开国的,他很务实,深知摆在日本面前的就两条路,开国或被开国,与其被大炮轰开,还不如自觉一点,从了美国算了。

  更何况,日本不是想像荷兰那样成为世界强国吗?这正好是个机会。

  还没等日本幕府商量好,1854年正月,美国人又来了,这才跨了年,还没到一年之期呢,阿部正弘腹诽道。

  不过美国人这次真是带着友好建交的诚意来的,他们不知打哪儿听说日本人喜欢吃海鲷,便捕捉了大量的海鲷来作为见面礼。

  这份诚意再次惊呆了日本人,那就礼尚往来吧,幕府准备了国宴来招待全部来访的美国人,这次国宴共花费了2000两黄金。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心不甘情不愿的日本人,最终还是放下了最后的“矜持”,接受了美方开出的条件,美国终于敲开了日本的国门。

  3月3日,日美在横滨签署了神奈川条约,5月25日,双方又对条约进行了修正,最终条约为13条,都是允许美国人在日本如何如何的不平等条约。

  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爬上美国黑船,被美国士兵发现了。一方说英语,一方说日语,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对方说的啥。

  这两个日本人灵机一动,用笔写出来,画出来的日语美国士兵也看不懂。佩里找来翻译后,才得知这两人想到美国去学习先进的技术,恳求舰队把他们带到美国去。

  尽管佩里被他们求学的精神感动,也赞赏他俩的勇气,但是正值两国外交期间,不可节外生枝,这两个敢为人先的青年没有成功。

  见美国人达到了通商驻军目的,英、法、俄也跑来要求享受和美国同等待遇。自此,闭关锁国了200多年的日本国门终于被打开。

  1856年,美国人不满足日本蜻蜓点水似的开国,狮子大开口地提出要增开几个港口,并且提出了领事裁判权,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在日本犯了罪,要按美国的法律来判。

  这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任谁也不敢签,但日本人也不敢拒绝,就这样一拖拖到了1858年,英法俄荷都来凑热闹了,美国啥条件我们啥条件。

  就是这个《安政五国条约》的签署,引发了日本民众的强烈不满,推翻幕府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本开国后,这个弹丸小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快成为西方列强最喜欢的中转站,一件件西方商品流进了日本市场,一船船日本廉价的原料被运了出去。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是开港仅仅半年,日本的黄金外溢就达到了100万两,直接导致了国内物价飞涨,民众怨声载道。

  日本国民也没了初次见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时的新鲜劲,他们捂紧了自己的口袋,购买意愿达到了低谷,一时间民不聊生,国内暴动不断。

  但这些都没能阻止日本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的决定。

  因为当时西方列强在亚洲各国夺取殖民地,如果日本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话,日本也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可能。

  就是这种危机感,令日本走上了发现西方国家的长处,引进技术为我所用的道路。

  1868年,一个叫涩泽荣一的27岁年轻人,作为德川幕府出使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西方的工业让他大为震惊。

  他见到了工业化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见到了那些取代手工作坊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业化后的生产效率。

  后来代表团一行又到了比利时,国王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隆重推介比利时的钢铁,告诉他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

  比利时国王亲自向外国国人推销本国的产品,这让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意识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同年4月15日,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14岁的明治天皇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只是现在的日本尚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1868年3月14日,年轻的明治天皇,颁布了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改江户为东京,改年号为明治。

  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这也是日本开始走向了现代化的起点。政府提出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全面推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

  涩泽荣一回国后就被委以重任,他参与制定了新政府废藩设县、货币关税、发行公债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和关税的改革政策,并参考他在欧洲国家的经验,将西方资本主义的体制移植到日本。

  加上他天生的理财能力,日本国内物价指数终于降了下来,国库储备也变得充裕。

  涩泽荣一的官越做越大,权力也越来越高,不出意外的话,过不了几年,他就将成为政府的财政部长。

  这时的他并没有想到,接下来天皇的一个举措将会改变他的命运。

  1871年,明治政府拿出了财政收入的2%,从现有高官中挑选出49名,前往欧美各国进行合约修正谈判和考察,随同出访的还有50余名日本留学生。

  其中,未来几十年,日本政坛上的几个大人物都在里面,如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

  岩仓使节团乘坐美国亚美利加号商船,从横滨港出发,开始他们的环游世界的旅程。

  使节团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以期望获得平等独立的国家地位。但是弱国想与列强谈判,无异于天方夜谭。不加码就是好事,还修正。

  在遭到西方列强一致拒绝后,使节团最终把重点放在了考察西方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上。

  他们先是到的美国,然而抵达几天后都没人搭理他们,然后到了英国,去了纽卡斯尔、谢菲尔德等工业城市。

  英国和日本的地貌地理面积、人口都差不多,各种工业发达,能用机器生产的绝不用人工。

  应该说英国模式比较适合日本,但这考察团没看上,他们觉得学英国跨度太大,而且英国人阶层严重,对普通人不大友好。

  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贸易立国、君主立宪以及议会等都被他们借鉴了回来。

  接下来,他们去了法国和比利时。

  比起英法来,比利时就更小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但它就能自主自立。日本人对此充满了好奇。

  通过参观,他们才得知比利时能制造出高端的工艺品,这些产品在欧美社交圈供不应求。

  比利时的发展模式让他们大开眼界,或许从这时起,在这些使节团成员心里,就种下了一个“工匠精神”的种子。

  毕竟自古以来,日本人在擅长引进需要的东西,并改造成具有日本特色这方面,有着惊人的特长。简单点说,就是非常走心的“抄作业”。

  在德国,日本使节团参观了德国的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博物馆、学校等单位,他们终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

  在招待宴会上,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告诉日本人:弱国无外交,当今世界外交的模式实质上就是谁强谁有理。

  这话简直说到日本人心里去了,想想自己国家被憋屈地签下不平等条约,想想到了美国几天无人理睬,不就是因为日本的国力不够强大吗?

  俾斯麦的形象在日本使节团眼里变得逐渐高大起来,德国特色的君主立宪让日本人两眼放光。

  他们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奉行的是军国主义,普鲁士在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中大获全胜,证明了普鲁士模式的“优越性”。

  日本多年来武士精神的影响,让他们看到自己和这个欧洲强国的相似之处,军国主义道路成了他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道路。

  而且德国在统一之前,也是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贵族统治,这和日本本土情况极其相似。

  使节团花了20个月的时间,一共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他们对西方文明始惊、次醉、终狂。

  眼界大开的他们,看到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后,下决心疯狂学习西方的一切,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亦或是政治。

  他们决心像德国那样,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使节团的副团长大久保利通,回国后主导了日本工业化进程,成为明治政府掌控实际大权的铁腕人物,他带领日本开始了快速走向现代化之路。

  具体操作包括:

  劝说士族高官的女儿进厂当女工,带动一大批女工进厂;

  给外籍专家高出当时政府高官几倍的工资;

  政府拿出五分之一的财政来办工厂,他们购买了德国的矿山冶炼机械、法国的缫丝设备、英国的军工设备等等。

  除此之外,政府还扶持了一些民间企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三菱企业的崛起。

  1870年的三菱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只有3艘小船,可没想到天上掉了馅饼,政府把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交给了他们,随之还附送13艘轮船的委托经营权。

  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年后,这13艘船不光易主,成了三菱公司的私产,而且政府每年还有经营补贴。

  后来,政府相继又购买了18艘邮轮,送给三菱公司。这一番操作,让三菱公司受宠若惊。

  就这样,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三菱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876年,三菱公司挤掉了美国和英国的航运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三菱现在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跨国集团公司。

  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在众人眼里,他的仕途可谓前程似锦。

  但是,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要弃官从商。

  他认为一个国家想富强起来,除了工业强大外,在商业上也必须强大。

  涩泽荣一成立了日本第一家正式的银行——第一国立银行,它成为了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祥地。

  后来,涩泽又接连不断地兴办新实业,遍及煤炭、电力、造纸、钢铁、建筑材料等重要行业。

  大阪纺织成为日本第一家使用电灯的民营企业,日本也掀起了以纺织和铁道为中心的产业革命。

  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他的头像将被印在2024版本的日本万元大钞上。

  为了尽快和国际接轨,日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效率最高。到1910的时候,日本90%的人都接受过教育。

  随着日本工业化的进程,喜欢向强国抄作业的日本,开始模仿起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男人们剪掉了发髻,留起了短发,穿上了西装;饮食上不再只是生鱼片配饭团,而是吃起了牛肉;茶叶也换成了咖啡或酒类饮品。

  敲钟被西式钟表代替,农历被公历取代,春节也没有了,变成了元旦,一些日本传统文化被抛弃。

  木式建筑旁盖起了新式洋楼,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后,穿着燕尾服的男人,拉着穿着和服的女子,翩翩起舞。这街市的繁华会让你误以为置身于欧美。

  但是在这灯火酒绿的背后,却蕴藏着无数的危机。

  为了实现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自称为“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是最坚定的执行者和最强硬的改革派。

  1878年5月14日上午,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士族刺杀,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接替他的人是伊藤博文。

  因为大久保利通在改革的过程中,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来强制推行土地和税费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而且改革还带来了很多内部冲突,包括现代文明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冲突,比如日本传统的相扑运动、日本的能剧遭到禁止,甚至有激进者建议取消日语改说英语,这些措施甚至可能导致日本文化面临崩溃。

  1881年,政府的一个骚操作将民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政府以不到投资额三十分之一的低价,将北海道的国有资产出售给个人。

  民众对这起官方勾结事件纷纷抗议,直到天皇出面罢免了一批高官,才制止了事态的恶化。

  1889年2 月 11 日,东京《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规定神教为国教,宣传天皇为人间活神,确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

  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迅速完成了封建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

  1890年前后,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进入了国际社会,成为了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由于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特别是武士道精神的愚忠,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由于资源有限、国土面积有限,习惯“抄作业”的它们,妄图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当时贯穿19、20世纪的列强准则是:要想成为列强,必须战胜列强之一,与列强的战斗是成为强国的成人礼。

  日本有样学样,它逼迫朝鲜开国,从中获利无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倾举国之力,进行了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那一次,面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它赌赢了,《马关条约》让日本第一次尝到了豪赌带来的快乐。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4倍多。

  这一下,不仅将日本前几年扩张的赤支抹平,还以此为开端,日本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大发展。

  甲午战争的结果,让日本以为自己是有金手指傍身的天选之子,他们走上了一条靠对外侵略来发家致富的歪路。

  之后的日本,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不断叠高筹码,只为获取到更高的战争收益,朝鲜和台湾的资源不断地流入日本国内。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小小的岛国战胜了庞大的沙俄帝国,西方各国承认了日本的列强地位。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

  1918年,日本爆发了“米骚乱”,大战期间积攒的财力很快消耗殆尽,日本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1919年,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作为一战战胜国,海上舰队的总吨位仅次于英美,成了公认的帝国主义强国。

  日本人在东亚实力如日中天,一战更是大发横财,各种产品的出口让日本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一举成为债权国。

  这让它们军国主义的野心越发地膨胀,它们觉得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指日可待。

  1931年,日本大举入侵东三省,进而开启了全面侵华。曾叫嚣着用三个月结束战斗的日本,遭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顽强抵抗,歼灭战打成了拉锯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它们喜滋滋地以为破坏了美国的军事基地。不料此举,却把美国从中立国推向了参战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8月, 烧烤大师李梅的降临,加上日本广岛和长崎升腾起的蘑菇云,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美梦终于破灭。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他亲口告诉日本国民自己是人,不是神。

  疯狂的日本战车,终究败在了东方世界的众志成城和幕后玩家的强大实力下。

  这一结果,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埋下了伏笔,毕竟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几次以国运相赌的巨大胜利,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利润,也膨胀了它们本就骄狂的心态。

  但是正义必战胜邪恶,所以日本不论战争输赢,国运必定走向衰落。

  日本的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多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被炸为废墟。

  为了让日本尽可能少饿死人,作为接收国的美国,每天要提供6000吨大米和100万美元的资助。

  在《和平宪法》的护航下,日本放弃了交战权,把精力投入发展经济上。好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还在,它的工业基础还在,建设人才也还在,教育也还在。

  只是这时的世界已经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了。

  “道奇计划”在稳定日本物价的同时,也给日本产业带来了阵痛。

  可谁知接下来的朝鲜战争,却让日本瞬间得到医治。

  得益于美国的扶持,大量“朝战特需”的订单纷至沓来,那是数倍于马歇尔计划的资金,35亿美元的订单,让困境中的日本工业很快复苏。

  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日本一下从地狱到了天堂。

  战后的20年,日本闷头发展自己的工业现代化和科技,一跃成为东亚工业化最强国。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在日本诞生,从此,日本的经济也如同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68年,也就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尽管后来,几番浮沉,有过最高光的日本步入了长达40年的经济衰退期,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日本依旧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

  纵观日本这个国家的千年史,它在借鉴和吸收外来的文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负担。

  在它实力不济的时候,它是一副好学生的样子,虚心得很;而当它自认为强大之后,就会出现妄图称霸东亚野心的獠牙;而一旦发现不合时宜,它会果断抛弃过去,来迎合现在的务实。

  曾经它以中国的学生自居,后来又全面照搬德国,到后来成为美国的干儿子,一切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以史为鉴,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建筑在给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和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靠掠夺。

  参考资料:

  纪录片《大国崛起》CCTV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57集日本明治维新》CCTV6

  纪录片《日本简史》B站

  纪录片《明治维新》NHK

  《明治维新》樱雪丸著 凤凰出版社

  【作者】:鸢儿

  【责任编辑】:池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