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蓝色星球:数字“建造”,未来创造更多可能丨新兴业态在大宁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含义为“建筑信息模型”。随着现代化建筑的不断发展,bim在建筑行业内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bim行业的领军企业,蓝色星球一定会榜上有名。

  “在当下多元技术的背景下,随着3dgis、vr、云计算等技术聚合、重生,未来bim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上海蓝色星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青这样说道。

  位于静安区灵石路上珠江创意园的上海蓝色星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卫星遥感、3dgis、bim和cim技术与应用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蓝色星球已是国内外领先的3dgis+bim一体化平台供应商。自从2012年扎根静安区大宁路街道以来,蓝色星球承担了国家航天领域七项行业标准起草、多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加国家“高分”重大专项应用示范等项目。

  扎根大宁路持续发展

  自主研发3dgis+bim平台

  “十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宁路街道整个创新氛围、营商环境总体都不错,对于企业发展给予了良好支撑。”在赵青看来,2012年蓝色星球入驻珠江创意园区以来,从扎根到壮大都离不开静安区、大宁路街道以及园区的给力支持,“特别近几年来,电竞产业、虚拟现实的氛围浓郁,给企业创新应用提供了培育土壤。”

  2012年,蓝色星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现有的平台城市数字化基础不够,在地理空间方面进行城市化精细管理受限。“因此我们提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定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同时应具备公共的、大数据量承载的、城市级的支撑平台去做数字化。只有在具有城市基础数据、数字化的基础上,在平台上再做各个行业的应用,继而开展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一定的评价体系下,才能完成建成智慧城市体系,否则就是碎片化的应用。”

  

  然而在当时,这些建筑的数字化基础是不存在的,用赵青的话说,甚至找不到图纸去描述它。研发团队发现,无论是设计的协同,施工的协同,长期的运行维护,没有技术手段存档,“因此我们引入bim技术做三维设计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bim价值不仅仅是在设计上,而是利用bim做精细化的管理,我们看中的正是它做可视化以及协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经过仔细探索后,蓝色星球率先提出和自主研发成功了3dgis+bim一体化平台。“bim的技术当时是国外应用比较多但主要在小型建筑方面,而国内讲究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各个设计软件之间没有通用标准,我们用3dgis+bim一体化平台加自己的技术手段,来支持主流的bim设计软件的模型数据,导入到我们的自有平台,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多元融合,所以当时大家很惊讶的是,不同专业的设计成果可以通过我们平台把模型合在一起,作了开创。”赵青说道。

  多元技术聚合下的智慧管理

  创新引领未来有更多发展空间

  在解决了技术平台的打造后,平台建设开始了“精细化”的提升,将重点用于bim的协同管理,各个阶段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面。正是这一先进技术,解决了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

  “现在是实景的数据平台,我们只要把bim模型放在实景里,就可以让物联网和bim进行结合,掌握到相关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的实时情况,比如人员的安全帽上面有gps定位和视频,与模型联动,我们在远程就能看到现场,进度就像虚拟现实一样结合起来了,能够对工程进行协同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赵青指出。

  

  3dgis+bim平台技术,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会有些什么直观感受呢?赵青打了个比方,以上海黄浦江两岸灯光控制项目为例,灯光秀包括灯光的控制管理、节目的变化编排,原来的灯光是各个企业自己操作的,而现在通过蓝色星球自主研发的平台,可以进行开灯、关灯,包括节目的控制变换。

  

  “所见即所得。我们建的这些模型,做了黄浦江两岸40多公里的灯光秀,plc控制管理可以精细到每个建筑的每个灯。我们负责平台、场景,再把控制的开关,把每个灯的模型在后台都做出来了,每种组合的灯的能耗都能实时监测,实现智慧管理,还能够达到降本增效。”赵青说。

  

  蓝色星球表示,接下来,企业将在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继续深耕细作,针对行业痛点,聚焦行业焦点,围绕行业热点,不断创新打造标杆项目,持续引领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