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义回廊》是一部“很不舒服”的电影?

  文/海猫食堂1999

  

  《正义回廊》海报

  电影《正义回廊》的故事取材于十年前发生在香港的一起真实命案:

  一位名叫周凯亮的年轻人在媒体上公开寻亲,称自己的父母有一天北上大陆后失踪,再无音讯。

  后来警方发现,周凯亮的父母从未离开过香港,而是在出租屋内被他残忍杀害。尸体被他和另一个智商有点低的同伙谢臻麒肢解。在河中。

  

  张显宗画卷原型:周凯亮

  香港电影一直有使用社会悬疑片的传统。

  从远处看,《雾夜屠夫》《羔羊医生》《人肉叉烧包》以及90年代兴起的《雾夜屠夫》《羔羊医生》《人肉叉烧包》等一系列大牌恐怖片,不仅是港片对很多人的启蒙,也鼓舞了一批年轻人谁不知道这个世界。观众“踹”开成人世界的大门。

  

  《八宝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剧照

  

  《羔羊医生》剧照

  最近,翁子光于2015年执导,郭富城和春夏主演的《踏血寻梅》是最好的推理电影之一。

  改编自《王嘉梅碎尸案》,本片在影像层面保留了港式悬疑片大尺度、厚重的味道,但并没有止步于卖新,而是探讨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肌理。

  

  《正义回廊》剧照

  《正义回廊》在这方面明显受到了《踏血寻梅》的影响。导演何爵天虽然是新人,但在处理杀人伤残场面时显得不羁害羞。

  无论是张显宗和唐文起持刀砍杀两位老人,还是唐文起在闷热潮湿的屋子里,光影闪烁,刀割骨肉、毁尸灭迹,导演都直观地呈现了出来,甚至配合起来。.与案例研究。噩梦般的场景一遍遍重现,让人怀疑导演“折磨”观众和演员的品味是否低劣。

  影片的主角杨伟伦和麦培东事后还回忆说,在拍完肢解戏后,他们有一段时间无法正常进食,看到肉就恶心。

  

  在故事和场景规划上,我们也能看出导演的“慎重”。

  片中杀人犯张显宗崇拜希特勒,导演只是把他的幻想拍成电影。在镜头前,张显宗身着纳粹服装,留着希特勒标志性的小胡子,热情而傲慢地对他的追随者大声说话。

  贯穿影片始终,在现实感极强的故事风格把控下,这些拐弯抹角的喜剧情节既是导演洒下的“香饽饽”,也暗指张显宗好胜的性格和步履蹒跚。在疯狂的边缘如履薄冰。情绪。

  

  作为一部法制电影,法庭戏是最重要也是难点。由于观众更容易被电影的场景转换和人物动作所吸引,单一的法庭案件场景和对话为主的模式恰恰是短视频时代人们缺乏耐心和注意力的两个“杀手锏””。

  所以在正统作品中,有些导演会刻意力求人物对话和动作的开合,或者让剧情充满悬念和无限反转,这是观众看得爽的保证。

  

  《胜者即是胜利》剧照

  但导演何爵天在拍摄前上了法庭两个月。他发现,真正的审判过程是严肃而乏味的,没有笑点,也不像剧中那么戏剧化,律师也没有咄咄逼人、随意走动。

  

  导演祈祷

  既要交代真实的法庭气氛,又不想让观众昏昏欲睡,何爵天导演巧妙地在场景规划上大做文章:

  律师对证人的讯问和法庭窗外的天气变化,帮助观众定下了清晰的时间锚。

  光影的变化也与人物的身份和心情不谋而合。张显宗的表姐是虔诚的基督徒,为她量身打造的灯光会刻意模仿信徒在忏悔室向神父忏悔的样子。

  

  当姐姐为唐文琪悲惨的身世痛哭时,阳光洒进法庭,为她披上了一层母性的光芒。

  

  在案件追溯中,导演让律师、陪审团等人物“亲临”案发现场,由旁观者转为旁观者,打破单一法庭场景的束缚。

  

  在《正义回廊》上映的同时,还有一部同主题的电影《毒舌律师》。

  从市场表现来看,后者无论是票房飞溅还是题材量都比《正义回廊》热闹很多。

  

  《毒舌律师》剧照

  细究原因不难发现,《正义回廊》不仅因为规模大而受到电影审查和收视率的限制,在剧的层面上,《毒舌律师》更符合大众对正统电影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邪恶被消灭,正义得到伸张,观众自然高兴。

  按照这个标准,《正义回廊》是一部不爽的电影。

  对于这样一个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已经了结的老案子,何爵天导演基本上等于是“戴着枷锁跳舞”。

  但他做了一件非常具有挑衅性的事情,就是动摇了现代人面对公共事件所采用的标准处理范式——第一时间辨别敌人,然后在道义上予以谴责,并执行公正的审判。

  《正义回廊》剥夺了观众快速排队倾诉情绪的“爽感”。它让你怀疑并迫使你思考:

  什么是正义?谁有资格定义正义?

  

  主人公张显宗,他害死了自己的父母是事实,崇拜希特勒也是事实。尽管证据确凿,我们可以无可辩驳地嘲讽他,但电影除了说他是无敌的以外,还用一种同情的语气来形容他的“糟糕的一天”:曾因身材矮小而受到歧视,在留学期间甚至在校园里被欺负大小便失禁;

  不受父母赏识和尊重,生活在精英阶层哥哥的阴影下;

  他梦想打篮球,却被父母逼着学钢琴;名下财产被父母强行转给弟弟,他被迫生活在“垃圾场”。

  

  虽然添加这些信息无法改变他必须付出合法代价的现实,但在随后的陪审团审议中确实引起了同情和理解,甚至在最后为他赢得了一张“无罪”牌。“票。

  影片还关注张显宗是否冷血,这是判断他是人还是魔鬼的关键。

  张显宗在监狱采访时说:“我什么都感觉不到。”当被问及他杀人时的心情时,他冷笑道:“画面震撼。”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看到他在杀了他父亲之后对着天空尖叫。我想至少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多年来一直压抑的混合痛苦。

  

  另一个细节发生在他和弟弟之间。

  处理完父母,张显宗也想过照顾哥哥,但哥哥说“毕竟是兄弟”,这让他心生怜悯。后来张显宗说“兄弟”!是的,无非是来自亲人的一点点温暖。

  

  当说到张显宗让人怀疑他到底该下十八层地狱还是十六层地狱时,唐文启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来回跳跃。

  唐文琪的造型很霸道。用游家利律师的话说,“傻人有福”。

  毕竟谁也不愿意相信,一个肥胖的智障低能儿会主动参与杀人,就算他主动参与,也是张显宗教唆的。

  

  演员麦培东表示,在饰演唐文琪时,他会刻意模仿孩子们举起拳头、扭动身体的动作,让角色看起来更年轻、更天真。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已经提前拿到“乐园门票”的人,影片却给出了很多暗示唐文琪“扮猪吃老虎”的细节:

  唐文启初见张显宗,对张显宗的宽容仁慈表示感谢:“你是个好人”,又加上“应该”;

  病床上,自杀未遂的唐文启醒来,看到妹妹,意味深长的说道,“嫁了就死。”姐姐惊奇,连忙改口:“你若嫁人,我必死”;

  在法庭上,他能把案件的细节解释得一清二楚,模仿警察逼供的言行举止……

  这些细节令人毛骨悚然,但不幸的是,这些细节都不能作为谴责他的理由。

  

  影片的最后,唐文琪从命案的漩涡中脱身,出庭受审。一向淡定的张显宗再也坐不住了,骂了句“操!”。他的兴奋似乎印证了我们的猜测:也许唐文琪就是那个有能力骗过所有人的“好演员”。

  

  法庭外,民众等待的是正义的缺失。在走廊里我们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出口。这无疑是令人沮丧的。

  但这种挫折并不令人讨厌,它让我们警惕,在社会和社交媒体的规训下,我们是否已经异化为狭隘的键盘正义观的一员。

  

  影片的投机性还体现在三位律师身上。

  一般电影中,对律师的刻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嫉恶如仇,忠于法理正义,死而复生;

  

  《辩护人》剧照

  另一种是肆无忌惮,为了金钱愿意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

  如果这两种律师碰巧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他们很可能会互相抵触。

  

  《魔鬼代言人》剧照

  这种脸谱写法也不无优点。观众可以第一时间分清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加专注于正邪之战的精彩。

  《正义回廊》虽然主打诉讼,但我们几乎看不到律师之间激烈的价值观冲突。因为比起捍卫正义,他们更愿意把捍卫看作是操纵人心的成果。他们穿上制服的那一刻,好戏就开始了。

  其中,反差最明显的当属张显宗律师吴冠峰。

  我不质疑吴冠峰的正义感。初见张显宗,已见之轻蔑。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他要用更激进的方式来打压张显宗的嚣张气焰。

  

  但在法庭上,吴冠峰的神态从轻蔑变成了为张显宗鼓吹。他试图将杀张显宗的行为合理化为外界对他的迫害,证明唐文启并非无辜。

  

  那么,为唐文启辩护并最终帮助他逃脱的律师尤佳丽是好人吗?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唐文琪的时候,她看上去就很亲切,有一种母亲般的慈祥。或许不是,身为资深律师,她或许看破了唐文启的伪装,但比起真相,她更在意的是如何让他脱罪。

  

  朱爱伦检察官在威严魁梧的外表下,是一个谬误多多的喜剧人物。在他眼里,陪审团只是等待媒体和律师喂食的“猪”。

  轻描淡写的嘲讽,却是对香港司法制度的响亮耳光。

  

  三位律师各自谋求自己的利益,都是他们的老板。法庭上他们对峙,法庭上他们谈笑风生,玩得不亦乐乎。正如影片所展现的,司法精英的职业冷漠和对真相的漠视,让正义的追求更加艰难。

  

  有人看到这里会问自己,这样一部建立在怀疑和空虚之上的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难不成是导演对这个世界失望到失去了负能量?

  相反,我认为这是导演基于当下舆论对“正义”的新诠释。

  在社交媒体时代,“杀死一个混蛋”已经成为许多人在悲惨事件中的主要呼声。在网络上,人的情绪可以瞬间激荡,也可以瞬间冷却。愤怒来得有多厉害,遗忘来得就有多彻底。

  

  《小丑》剧照

  在键盘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

  驱逐一个混蛋很重要,但探索混蛋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

  维护正义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警惕正义下的非理性,不要落入傲慢和偏见的陷阱。

  所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或许只是因为彼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心中的正义尺度不同而已。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影片的最后,张显宗被判无期徒刑。但在这个大团圆结局的背后,还有很多疑团悬而未决,让人有种卡在喉咙里的感觉。

  在这个开放式结局的背后,导演或许只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当今时代需要的不再是“邪不压正”的空喊,也不再是合理的冷嘲热讽,而是警醒真理,敬畏正义,不揣测人性。

  在悲剧中,与其大喊大叫,不如闭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