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被他拍成伪纪录恐怖片,最后十分钟全程高能

  原标题: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被他拍成伪纪录恐怖片,最后十分钟全程高能

  《迪亚特洛夫事件》(TheDyatlovPassIncident)是一部容易被忽视的悬疑科幻片。

  能在豆瓣上保持着6.8的高分,足以证明它的不俗势力。最值得玩味的是,电影《迪亚特洛夫事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有着历史过往作为依托的改编电影,其说服力不言而喻,明显比完全架空的编撰更具迷惑性,会释放出意想不到的恐惧魅力。

  后来多方调查都未能给出9人死亡的准确原因。后来更发展出“天外来客”之说,因为当晚有人看见天空中出现耀眼的火光,被怀疑是外星人的踪迹。另一个比较热的解释与苏联军方有关。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前苏联军方在雪山上设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利用隐秘的地理环境进行各种高科技研究。9人的意外身亡或许和他们不小心撞见了军方的神秘研究有关。因为9人之中,有人的衣物上含有高水平的放射性物质。

  几十年来,迪亚特洛夫事件一直没有能够说服所有人,解答各种疑点的答案。影片《迪亚特洛夫事件》就以此为切入口,进行了戏剧性的演绎。影片以50年后,一群美国学生重新游览当时失踪小队的路线,希望揭开谜题以表敬意的故事。

  同样是一群学生,在上山前,他们也遭遇了此前小队遇到的各种惊悚暗示,比如意外去了同一家酒吧,在采访当年搜救小组成员时得知了令人疑惑的描述。

  影片在前半部分耐心地安插了多处伏笔,为后面惊悚暴走的高潮部分积蓄了张力。

  比如50年前上山的是9人,最后却发现了11具尸体;比如雪山上的神秘脚印,还是那扇从里面被关起来的全金属大门。上山的美国学生们越靠近当年的事发地,遇到的未知事件便越来越多。直到一场雪崩爆发,众人作鸟兽散。等待救援时,又有“神兵天降”的军人开枪追杀他们。在低温和不安中,他们一行人只能逃入恐怖的隧道中,躲避追杀,抵御低温,同时希望能找到另一条逃生之路。

  可一切仿佛早已布下的陷阱,引君入瓮后,更恐怖的事情正在隧道中酝酿发生。电影《迪亚特洛夫事件》聪明的选择了“环形结构”来进行叙事,而且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模式。用一群美国学生的重新登山来揭露50年前的未解之谜,在故事上前后呼应,首尾相连,而且最后还带入了科幻元素。

  影片以另一宗神秘事件“美国彩虹计划”作为引子,将《迪亚特洛夫事件》中的各种未解之谜带入到了“时空穿越”的科幻类型中。影片把事故地看作是时空扭曲的交界地,和“美国彩虹计划”一样,当地因为存在强烈的电磁场,而引发了类似宇宙“黑洞”的时空重叠想象。

  人类可以在当地,通过磁场穿越到平行时空的另一端。当几位美国学生进入隧道后,里面实验室上的桌子上就摆放有“美国彩虹计划”的绝密档案,而两人最后进入的洞穴就是电磁通道的所在。

  环线叙事结构无疑照搬了很多科幻经典影片,例如《时空罪恶》和《前目的地》,故事中的受害者往往也是事件的触发者,不同时空下的遭遇,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里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

  另外,《迪亚特洛夫事件》还聪明地使用了手持摄影的伪纪录片手法,在镜头语言上提供了压迫感,模糊了电影拟态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从而挤压出大量的恐惧元素。

  高潮段落里,漆黑隧道里的夜视镜头,很有西班牙伪纪录恐怖片《死亡录像》的氛围感,加上能够瞬间移动的怪物在不规则的镜头里横冲直撞,封闭空间和摇晃的镜头,让人焦虑不安,背脊发麻。《迪亚特洛夫事件》绝对属于伪记录类型片,但导演雷尼·哈林却玩出了新花样,在伪纪录片不断下行的阶段为影迷奉上了惊喜。

  影片跳出了“捡到一台摄影机或者一卷录影带”的老套模式,完全可以看作是《女巫布莱尔》的类型“变体”,放弃了民间乡野传说,而放眼具有历史真实性的“未接之谜”,同时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环形套层结构,用虚构去解疑现实,企图把拟态现实真实化,让导演的“一家之言”看上去似乎就是正确的答案一样,令人信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