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次聆听永远难忘,一首《梦话》回味悠长

  

  生活就是一道风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生活,感受人生。

  无巧不成书。

  一大早便听朋友在倾诉,她说,昨天晚上做梦了,梦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她说:“你睡觉的时候总是翻来翻去,把被子都踢开了,怕你着凉,给你盖上了。”然后还说,“你睡觉的时候还说梦话,不知道你说什么?妈妈陪着你呢!”

  朋友非常惊喜,又见到妈妈了,她大声地喊“妈妈”,突然一下子醒了,醒来时发现妈妈不见了,瞬间眼泪夺眶而出。

  听着朋友的诉说,感同身受。更巧合的是昨天晚上在收拾东西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张曾经的剪报,剪报已经发黄了,上面是一首诗,诗的题目叫《梦话》。

  对这首诗我情有独钟,它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次聆听,想到了曾经的一个人。

  还是在念大学的时候,一天上午,学校在最大的一个阶梯教室,举办了一次全院师生的大讲座,邀请的是一位女诗人,她的名字叫傅天琳。

  我记得她看起来很朴实,微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庞,齐耳的短发,一口标准的四川普通话,说起话来很爽朗,就像邻家的阿姨。如果不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我很难把她和一个我想象中的女诗人挂起钩来。

  傅天琳是当代女诗人。曾在重庆出版社任编辑,先后在《红岩》、《四川文学》、《星星》、《诗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诗作,她的诗集《绿色的音符》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二等奖。

  那次课上,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讲到在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寻找创作的灵感,用诗来表达对自己对生活的感恩,她讲述了那首《梦话》。

  当年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堂课有多么不同寻常,只觉得认识了一位诗人,记住了一首诗。

  多年之后,偶然的一次在报纸的一个版面内,突然定睛在那首饱含深情的《梦话》,仿佛如获至宝,立刻裁剪下来珍藏在笔记本里。

  我知道我珍藏的不仅仅是那堂课,那段美好的时光,更是一种梦话般的情感,是一种不经世事而无法言喻的情感。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越历久越醇香,越历久越弥新,仿佛潜入你的血液,时刻伴随你。

  

  1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在我有了记忆的时候,一个镜头始终卧在我的心里不会忘记。

  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两三岁左右,记得有一天晚上睡着后又忽然醒了,睁开眼睛,只见妈妈正坐在床边纳着鞋底,锥子扎下去,从底下再勾着线再从上面拉出来,还时不时地把锥子在头发里划一下,屋里的背景是那种白炽灯映衬下发着淡淡黄色的光。

  这个镜头根本挥之不去,而且越来越深刻。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每次等她睡着了,也总是喜欢坐在床头,看着她的小脸,圆圆的,胖胖的,还会亲一下,摸一摸,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好像什么都没想又好像想了很多。

  孩子在睡梦中的一颦一笑,感觉那么有意思,有时候非常好奇: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做梦吗?不知道她梦见了什么?也不知道她的笑是因为什么?反正看到她笑就觉得很开心,仿佛这世界只有她的存在。

  我想天下的母亲大抵都是这样,有妈的孩子多么幸福。

  记得有一个报道,说的是在雅安市儿童福利院长大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当地的事业编并且被顺利地录用,得到这个好消息,福利院里一片欢欣鼓舞。

  这个女孩是1999年出生的,出生后发现她的手指有天生粘连的情况,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出生后几天就被抛弃了,是雅安儿童福利院接纳了她,从此,福利院就成了她的家。

  学龄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带她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指功能恢复得和平常人差不多。

  在福利院里,她开朗活泼,学习上勤奋努力,和普通孩子一样,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一次上学报名或开家长会时,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是以家长的身份去学校。

  这个女孩的成长、成才的经历,让我非常感慨。

  这些被抛弃、被遗弃的孩子真的太可怜了!当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襁褓中挣扎时,在睡梦中喃喃蠕动的嘴唇嗷嗷待哺的时候,身边没有妈妈的守候,没有亲人的守候,等待她的是死亡的莫测。

  无法想象。

  像这个女孩一样,她们又是幸运的,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疼爱,却拥有许多呵护他们成长、胜过亲生父母的“爸爸妈妈”。

  这些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如今有的成为理发师,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

  有时我的脑海中也会想象着,当这些孩子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当他们坐在床头守候孩子梦话的时候,他们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但他们一定会说:我是幸福的,因为福利院的“爸爸妈妈”们听到了我们的梦话,看到了我们的笑容。

  

  2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诗人的笔触把一位母亲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哪个孩子不希望去公园滑滑梯,滑梯就是孩子的童年,滑梯就是孩子的世界。

  哪个母亲不愿意陪着孩子出去玩耍,让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童年的时光稍纵即逝,童年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孩子的梦就是妈妈的梦。

  诗人说,她曾经在离家很远的农场劳动,没办法每天回家,不能守候在孩子的床边,听不到孩子的梦话,看不到孩子的笑脸,她每天都会梦到孩子,梦到孩子在讲梦话。

  她讲到这些的时候,非常的动情,全场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尽管如此,那时候的我们,都还太年轻。

  陪伴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珍贵,对有的孩子甚至是奢侈,是梦想。

  张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长大的,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有着太多的委屈。

  他总是梦想着,要是有爸爸妈妈多好呀!妈妈可以给拥抱他,爸爸可以陪他踢一场球,那该多好!要是考第一名的时候,爸爸说:“你是我的骄傲!”妈妈说“哇,你真的很棒!”那该多好!要是被人欺负的时候,爸爸能去保护他,妈妈能去关爱他,那该多好!

  可这一切都是梦想!一个普普通通的愿望,一个平平常常的想法,对他来说,都是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他的父母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双双牺牲的医护人员。

  一个心酸的故事,妈妈的陪伴,父母的关爱是他永远的缺憾。

  2020年,他长大了,高考的时候,他却毫不犹地选择了医学院,他成为抗击新冠的一名志愿者!他终于理解了他的父母,勇敢地挑起保护生命健康的重担,实现父母未完的梦想。

  长大后他就成了你!

  父母的梦也是孩子的梦。

  

  3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老话说:有苗不愁长。的确如此,孩子就像一颗破土的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地成长。当有一天,孩子站在你的面前,他的个头超过了你,他的力量大过了你,蓦然回首,那颗小苗早已亭亭玉立,高大挺拔,俨然一颗栋梁之材,你会感叹时间都去了哪里?

  生命有生命的方向,生命有生命的轨迹,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就像翅膀长硬的小鸟,飞出了鸟巢。

  飞翔是父母眼中的惊喜,远去是父母心中的不舍。

  孩子还会做梦,当孩子在梦中不再呼唤妈妈,而是呼唤一个年轻的名字,妈妈知道,孩子的世界大了,眼界宽了,孩子的羽翼丰满了,不再步履蹒跚,不再跌跌撞撞,他要自己行走,他有了同行的伙伴,这是妈妈的期待。

  可是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即使他80岁,90岁,他仍然是个孩子,永远走不出妈妈的心里,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里有一个保存了五十多年的小棉坎肩,是那种带花纹的老式粗布,剪成一个个方块拼接在一起的图案,很复古很经典,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听母亲说过那是70年外婆给做的,因为母亲离开老家后到了很远的地方成了家,很难回去一趟。外婆很想念她,就一针一线地缝制了这个坎肩,寄过来给孩子们穿。她也是放心不下她的女儿,担心她生活上有困难。

  这个坎肩母亲一直留存着,临终前的几天,她把这个坎肩当作枕头,每天都枕着,我看在眼里,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无限思念她的母亲,她用这种方式感受着一针一线中母爱给予的温暖。

  母爱没有国界。

  一位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大约有50岁左右,他的母亲独自在法国生活,也已经80岁左右了。因为距离遥远,他回去看望母亲的时候非常少,平时只能通过视频见面。

  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他的母亲惊呆了,激动得不知怎么表达,瞬间母子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这情景让人泪目。

  孩子永远走不出母亲的心里。

  

  生活就是一轴画卷,挡不住的是延伸,回看的都是风景。

  2021年10月,女诗人傅天琳离开了。她的美好善良与生俱来,《在孩子与世界之间》,《梦话》正是她对博大的、无私的母爱最好的表达。

  在傅天琳看来,母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情愫,是人性中最高的光荣和骄傲,它是不分国籍的,它是没有理由的。

  由此,我敢说,那些故意制造悲剧、虐待残害孩子的人,那些制造骨肉分离、触犯法律的那些所谓的“母亲”,已不具备人的资格,因为她没有“光荣”的天性。

  乔治·赫伯特说,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亚伯拉罕·林肯说,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今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

  我庆幸,我聆听过这样的一堂课,一堂天使的课,我庆幸,我记住了一首诗,一首天使的《梦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