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9军夜袭喜峰口,大刀队砍至刀口卷刃,战后冯治安却说:虽胜犹耻

  原标题:29军夜袭喜峰口,大刀队砍至刀口卷刃,战后冯治安却说:虽胜犹耻

  说起《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及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家应该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这段旋律了。

  这是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7日在上海创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而他的创作素材便是1933年在长城战役中以大刀砍杀日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这是官方的番号,但这支队伍另有威名“大刀队”,今天我们便伴随着这首慷慨激昂的乐曲回首那场热血而悲壮的战役。

  战火燃及长城内外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拉开了日本侵华的血幕,但彼时的国民政府为了集中精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停止侵略。

  然而当时的英美等国却大行绥靖政策,不但没有保障中国的合法权益,反而企图以国际共管的方式攫取权力和安抚日本。这些都让日本在华势力迅速膨胀,侵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

  自1931年占领东北,日本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将整个中国领土都视作唾手可得之物,因此在之后的几年当中他们一直谋划南下侵掠,侵吞更多的中国版图。

  气焰嚣张的日军尽管面对着抗日义勇军和国军的英勇抵抗,但还是于1933年将战线推进至山海关一线,只要攻破这里,他们便能轻易向关内进攻,华北地区岌岌可危。

  时任热河省主席、东北军汤玉麟部稍战即退,热河防线溃败后日军迅速占领承德,中国军队只能退到长城以内防线,这道古老的关隘再次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屏障。

  为了保卫平津地区不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29师接到命令严守喜峰口。这里是连接北平和热河的一条要道,自古既是关外朝觐进贡的必经之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这里失守,中原就成了日本对囊中之物。

  大刀冷锋可斩敌首

  说来讽刺,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作战任务的29军虽然作战英勇,但是武器装备却是极差的。因为他们原是冯玉祥治下的西北军,直到1930年西北军解体之后才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并不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所以在物资装备上也往往很吃亏。

  当时的29军每个连队只能分到两挺轻机枪,全军的重机枪加起来也不到百挺,其余的都是些土枪山炮,反观日军部队则是清一色的现代化装备。

  为了解决武器短缺这一问题,29军的将领们结合西北军中不少人都有武术基础的有利条件,决定就地取材,支起铁匠炉子,组建起一支“大刀队”。

  事实上,想到要用大刀这种古老原始的冷兵器来对抗敌人威力巨大的火炮并非是国军将领们昏庸无知,而是基于一定的现实考虑的。

  首先29军的装备缺陷是短时间内难以更改的;其次是因为喜峰口的地形特点更适合开展近战,很多士兵甚至不愿意背着步枪在山地中跋涉,更愿意随身携带大刀和手榴弹开展贴面近战,当然这也归功于他们自身拥有一定的武术基础。

  同时为了让这种冷兵器拥有更大的杀伤力、更适用于战场上砍杀敌人,29军的大刀是经过改良的,长约一米,刀面较窄且刀头部两面都开刃,既可劈又可刺。

  为了更好地将大刀与队员们的武术相结合,军中还请了武术大师李尧臣担任教官,他便以六合刀法为基础结合实战情况对队员们进行专门训练,大大提升了大刀队的杀伤力。

  夜袭敌营刀锋卷刃

  3月9日晚,29军的先头部队赶至喜峰口,但此时这一阵地刚被日军从原驻防于此的东北军万福麟部手中夺下。

  王长海带领着先锋队趁敌人立足未稳借着夜色将高地夺了回来,军长宋哲元听闻战况便下了死命令,要求该部坚守喜峰口等待援兵,甚至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绝唱,与日军之间的生死博弈随时就要爆发。

  次日一早,赵登禹等人率领的三个急行旅赶到增援,并在此后的两天里同日军展开了艰苦持久的阵地争夺战,战况激烈且日军时常以飞机、大炮对我军进行轰炸。

  即便士兵们也想要等到敌军靠近之后从战壕中杀出来开展近战,但是面对敌人炮火的倾泻以及即将到来的敌军主力,29军想要守住阵地还是十分勉强的。

  3月11日清晨日军再次进犯喜峰口,依仗两个旅团的步骑炮联合队再次占领喜峰口。赵登禹意识到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利用我军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打到敌人的面前去,开展近战让大刀队发挥优势。

  为此他经过精心测算与预演,制定了一个夜袭计划。当天夜晚,赵登禹就拖着自己已经伤残的腿为五百名夜袭将士动员,并且不顾自己的伤势亲自承担了指挥工作。

  日军的主力驻扎在峡谷地带的几个小村落中,由于前几天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因此当天的凌晨时分正是敌军酣睡的时候。

  大刀队轻装出发,携带大刀与手榴弹,从潘家口悄悄摸至日军营地,而敌军方面还毫无所知。队员们先用手榴弹开炸,再冲进屋里用大刀收割,一刀便可将一个敌人毙命。

  并且此次出战的主要目的就是诛杀敌人,连缴获战利品都已经不重要了,在我军方面快速的行动之下,这里的日军毫无招架之力。

  12日拂晓时分,激战了一夜的达到队员已经诛敌大半,但是驻守在老婆山的敌人发现了战情赶来支援,使得国军战士不得不多线迎战,难以聚集,一直激战到13日下午战事才勉强告终。

  撤回了营地的将士们这才发现自己用来斩杀敌人的大刀已经被砍至卷刃了!由此可见战况是何等激烈。

  经过这次夜袭,29军不但缴获了不少的武器装备,还歼灭敌军五百余人。更重要的是日军遭此重创后再也无力拿下喜峰口,此后甚至连老婆山也被国军夺下了。喜峰口大捷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方获得的首次大胜,极大提振了国人士气。

  但令人惋惜的是虽然29军凭借着大刀队取得了喜峰口大捷,但是却由于中日实力悬殊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此后日军对长城沿线进行了一系列报复活动,长城战役也以中方失守、与日本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告终,自此河北地区门户大开!

  当时的国人们振奋于喜峰口大捷,纷纷推崇大刀的杀敌力量,但是37师师长冯治安却清醒认识到这偶然的胜利是“虽胜犹耻”,背后是中国军人为此付出的血的代价,更是由于装备的短缺、战术的笨拙以及上峰的怯懦给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可耻可悲的失败!

  小结:

  所谓“虽胜犹耻”,并非是要忽略大刀队员们的英勇牺牲,实在是冯治安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怒其不争,也不愿时人一味沉醉在小胜之中而忽略了我们与敌人的巨大差距,这反而会导致更长期的失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