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末民国年间,中原百姓为什么“闯关东”,而不去温暖富庶的江南

  原标题:清末民国年间,中原百姓为什么“闯关东”,而不去温暖富庶的江南

  说起“闯关东”,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之一,在影视剧里更是被演绎的波澜壮阔,感人至深。

  中国文化讲究乡土情结,就算故去也要落叶归根,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规模宏大的远途迁徙呢?

  东北气候严寒,环境艰苦,为什么迁移的人们选择东北,而不是去气候适宜的江南呢?

  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探探原委吧。

  (一)关东是指哪里?

  历史上“关东”一词原本是指函谷关以东,在今天河南的灵宝县,东自崤山,西至潼津。西周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建立山海关城堡,成为东北与中原连接的咽喉要地。自此山海关外的东北一带被称为“关东”。山海关以内,俗称“关里”。

  历史上关外和关内(尤其河北、山东一带)渊源深厚。追溯到战国时期,关外的辽西(辽河以西),和北京地区、河北北部部分地区,曾经属于燕国的统治下。南北朝时期,前燕和后燕也分别管辖这里。而辽东地区,明代时属于山东府管辖,满人入关后,削去了山东管辖的辽东区域领土。

  清入关后,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顺治开始,在关外分段修建了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俗称东北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叫“老边”;自开原东北到吉林市北叫“新边”。在民间至今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二)为什么闯关东?

  说直白点就是为了吃饭。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需要极大的勇气。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百姓生活困苦。公元1855年,一场罕见的水灾袭击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大水冲垮了大运河,漕运都不得不改道海上。中原沿途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而此时朝廷腐败,苛捐杂税繁多,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战乱不断。很多农民为图生存不得不拖家带口被迫离开故土, “闯”入关东。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俄国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全部领土,东北边疆危机空前强烈。为此,清廷于同年正式开禁放垦,真正意义的闯关东开启。

  1877 —1878年,中原地区爆发了“丁戊奇荒”,山东、直隶、河南、山西一带遭遇大旱,大约有1000多万人饿死,华北大批灾民涌入东北。据统计,自1860年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到1910年关东总人口从解禁前的600万人迅速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 “闯关东”洪流澎湃,到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迁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迫于生计的人们从内地到关东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不是飘洋过海,就是跋山涉水。他们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突破重重险阻,最终来到关东大地上为了生存而拼搏,一个“闯”道尽艰辛。对于这些农民来说,“闯关东”既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个奋斗的征程。

  (三)闯关东的影响?

  1、人口

  实现东北人口繁荣,为东北发展积累了人力基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人口达到3000多万,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据东北总人口的七成,虽然后来有部分人返乡,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其中大连、营口、丹东成为了山东人闯关东的首选。 这几个城市山东人后裔所占比例,均在一半以上。

  2、文化

  促进了满汉文化融合,中华主流文化得到推广。

  山东和河北的村庄文化扎根东北,这实际上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基本原型得以维系,华北地区农业社会得到扩张。

  尤其是山东与东四省区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

  3、经济

  东北农业、工业等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量农田得到开垦种植。

  采矿、排放、挖掘、伐木和淘金等各行各业的工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技能。通过与地方政府的整合,促进了东部三省的发展。

  4、军事

  人口增加奠定了东北兵力基础。

  闯关东之前,东北地广人稀,时常受到沙皇和日本势力的侵扰。人力的增加对国土守卫和兵员来源至关重要。张作霖入主东北期间,东北军达到20个师的兵力,也是得益于闯关东带来的人口增长。

  (四)为啥不下江南?

  土地资源是根本。

  中国是农业文明为主,江浙地区人口众多,早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而东北地区则是地广人稀。对于人口早已经饱和,且正遭受灾害肆虐的中原百姓来讲,关东就是沃野千里的粮仓。

  另外当时南方地区战乱不断,且路途更加遥远,再加上饮食习惯,历史渊源,闯关东就成了声势浩大的人口大迁徙。

  隋炀帝乘龙舟,乾隆爷下江南,老百姓除了闯关东,也有南下的征程,而且走得更远,我们下回讲讲“下南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