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也只能甘拜下风,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讲述了广州海军上将之子苏灿考上军中高层后遭人陷害沦为乞丐的故事。影片为观众还原了一场精彩的清朝武林大考。考生除了武艺高强外,还必须精通十八般兵器,马术骑射等,个个都是全能型人才。

  

  古代没有文科和理科的科举制度,为了实现晋升渠道的多元化和选拔人才的多样化,公元691年,武则天即位后的第二年,他专门创立了武科举制度,专门用来选拔那些学武有造诣的人。武术虽起源于唐代,但在宋代,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武术制度不景气。直到明清两代,才真正迎来增长。

  

  自古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武状元的地位一直低于文状元,但这并不影响普通人报考武术的热情。毕竟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古代,实力之人远远多于人才。

  特别是清军入关后,因为满清靠武力发家致富,武林状元在清朝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此后,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军先进的大炮炮火下,这个除了功夫一无所有的武林冠军一无是处,很快就被清政府消灭了。

  

  而在武林制度被清政府彻底废除之前,最后的武林冠军是谁?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他叫张三甲,1876年出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家三代家境贫寒,却崇尚武术。在父母的影响下,张三甲从小就开始舞刀舞枪。多年的苦练苦练,让他从小就对自己的骨骼惊叹不已,力气非凡。1898年晚清最后一次武术考试中,张三甲以180斤重的宝剑使劲挥舞,一举夺得第一名,成为晚清最后一位武术状元。

  

  由于当时清廷不再依赖武林状元带兵作战,成为武林状元后不久,张三甲就被朝廷安排为“御林侍卫”,这就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提到的大内公。

  当时整个晚清像张三甲这样的高手只有三个,另外两个就是李瑞东和边庚。边庚是张三甲曾经的武术状元,而李瑞东则是李氏太极拳的创始人。这三个人的功夫和身手,基本上都凌驾于晚清所有的武林高手之上。

  

  可能有人会疑惑,这三个人的身手这么高。为什么说晚清功夫巨星都是霍元甲和黄飞鸿?其实,霍元甲和黄飞鸿之所以能在晚清武林名家中脱颖而出,除了自身功夫过硬外,与他们的家国情怀也有很大关系。

  张三甲曾经和霍元甲交过手。据说,霍元甲听说张三甲的名字后,就前去挑战。而张三甲让霍元甲先踢了他一脚,结果踢了几脚,张三甲根本就没有动弹。

  

  后来张三甲问霍元甲还有什么办法,于是后者用了一套自己创制的秘宗拳法给张三甲。然而,就在两人交手没多久,霍元甲就被张三甲打了一拳,离开了医院。之后,霍元甲再也没有来找过张三甲。

  如果传闻属实,可见张三甲的功夫足以让霍元甲折腰。至于为什么张三甲的名气不如霍元甲,无非是因为他的英年早逝。刚入朝没多久,张三甲因为妻子怀孕生子,回家探亲。然而,由于平日里武功劳累,张三甲回国不到一个月就病逝了,年仅25岁。显示它。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他的名气可能不会低于后来的霍元甲和黄飞鸿。斯里兰卡人已经去世。虽然现在张三甲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名字在晚清时期确实流行过。他的死标志着延续一千多年的武术体系的彻底终结。从此,民间再无武林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