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梁朝伟”:拿完奥斯卡影帝后消失,如今在街边给流浪汉送饭

  大鼻子,丧脸,看不到光的眼神。

  实在很难让人将这些元素和“帅”字联系到一起。

  但一看到照片,人们便明白了。

  来自风靡全球的电影《超脱》。

  

  男主角阿德里安 · 布洛迪。

  他更著名的电影,是那部讲尽二战犹太人血泪史的《钢琴家》;

  

  或者是美学大作《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黑心长子;

  

  那一年,29 岁的阿德里安 · 布洛迪凭借《钢琴家》成为了史上最年轻奥斯卡影帝。

  衣香鬓影,前程如锦。

  

  但关于他很近的一次街拍,却是在路边给一位流浪汉送饭。

  穿着朴素,看背影完全认不出本人。

  

  作为最天才的影帝,布洛迪的不务正业已经众所周知。

  一年只拍一部戏,把画画钓鱼作为主业,

  “演戏好累,我自己一边先待着好了“

  

  1.

  布洛迪有一双让人过目不忘的忧郁的眼睛。

  有人说他说“美国梁朝伟”。

  但和伟仔比起来,他的业务进度,实在是太不达标了。

  

  他有每个人都羡慕的起点。

  那年,身陷丑闻的罗曼 · 波兰斯基为了拍他的翻身之作,为了演员千挑万选,却在看到布洛迪的那一刹那,就落了锤。

  他走过满目疮痍的街头的场景,让人难以忘记。

  

  这是无声的哭泣,却振聋发聩。

  布洛迪当年为了这部《钢琴家》,也如角色一般疯狂。

  第一步:卖车,卖房,扔掉手机,一个人背着两个大包去片场;

  第二步:每天 4 小时起步练琴;

  第三步:减重,一天吃两个鸡蛋几勺鸡肉,用一个半月时间减掉 30 斤(PS. 他身高 185,减重减到 117 斤)

  

  第四步:折磨自己,有一场戏需要跛脚走路,他就把尖石塞进鞋子里,再从高墙一跃而下。

  最后一步,没在他计划之中,但情有可原:女友和他分手了。

  

  换作任何一人,怕都难忍受这疯魔。

  “(拍《钢琴家》的那段日子)我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十分黑暗、悲伤、残酷的状态,但我想尽最大的努力,去感受他经历过的心情和绝望

  除了睡觉,每一天,我都处在折磨里。尽管这样的经历耗尽了我的身心,但我是心甘情愿为它付出代价。”

  为了戏把自己折磨到极限,布洛迪干过好多次。

  1999 年拍《山姆的夏天》,演连环杀手羊里奇,有一场打斗戏,他的鼻子直接被人一拳打断,重度骨折,后来经常有人说他的鼻子是“歪”的;

  

  2000 年拍英国写实大导演肯 · 洛奇《面包与玫瑰》,演一位为底层民众发声的工会组织者;他开拍前把自己乔装成一个工人,卧底进了真正的工人协会;还和工人们参加了工人大会,来了场真正的罢工谈判。

  

  2005 年拍《灵幻夹克》,他要求导演把他绑紧,再塞进停尸柜的抽屉,体验角色的绝望感。

  

  他多少有些受苦上瘾症。

  “我不喜欢受苦,但我必须找到与角色间更大的联系,如果受苦能让我有所感悟,那我就该诚实地去受苦。”

  

  2.

  看完《钢琴家》浑然天成的表演,很难有人想到,布洛迪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

  他出生于纽约的一个艺术世家。老妈是摄影师,老爸是画家。

  

  身为移民的后代,布洛迪的家庭并不富足,家庭周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底层居民。

  毒品、枪击、贫困,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边缘人群的生活。

  他和他老爸,最爱看的,就是邵氏电影,成龙的武打片。

  

  妈妈很喜欢给小布洛迪拍照,也培养了他的镜头感。

  12 岁那年,他第一次在儿童聚餐上表演魔术,却被妈妈看中了他的表演天赋。

  

  在即将要和朋友结伴去厮混的前夕,他在妈妈的引导下,走上了演员之路。

  刚涉入影坛,布洛迪并不讨喜。

  大长脸,飘忽的眼色,还有不那么“男子气概”的脆弱感。

  

  也许放今天这是最讨喜的人设,但在上世纪 90 年代,前有阿汤哥后有小李子,好莱坞不会偏爱看起来一点都不积极的阿德里安 · 布洛迪。

  

  直到 1998 年,他被泰伦斯 · 马力克看见,后者邀请他在自己的二战大作《细细的红线》里出演一个角色。

  虽然戏份不多,却成为了他被更多名导看见的窗口。

  

  布洛迪为了这部戏,参加了新兵训练营,还学了许多军事战术,每天陪他最多的,是毒蜘蛛。

  

  成片出来,布洛迪发现台词只有两句,出场 5 分钟。

  

  这让他发现,原来混好莱坞靠的是名气。

  

  也让他明白:我就想当个演员,仅此而已。

  

  3.

  忧郁文弱的阿德里安 · 布洛迪,被全世界观众看上的,就是他这股丧劲儿。

  但他偏偏就要把这些印象一次次打碎。

  几部二战电影拍摄之后,以苍白、文弱闻名的他,开始拍“斗牛士”“铁血战士”之类的武戏 —— 他竟然成了一个全新的动作明星!

  

  这还不算,后来他远赴中国参演《天将雄师》。

  艺术片?他不需要。此行只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成龙。

  喜欢艺术片演员的人,都知道他们为了珍惜自己的羽翼,要作这样的舍弃。

  但在布洛迪这里,他要的就是自己开心。

  

  此前,他也来到中国,在《1942》中出演了记者白修德;

  

  他大红大紫那几年,片约不断,忧郁的外形逐渐被市场接受,演技也顶级,可谓没有不红的道理。

  要是努努力,再几个小金人不在话下。

  但正值顶峰的布洛迪,偏偏跟自己按下暂停键。

  

  他顶着一头糟糟的长发, 去尼泊尔支持儿童援助活动。

  

  在中国某个小村,和小卖部大爷钢琴合奏。

  

  和家里的猫狗拍艺术照,完全忘了自己的主业:

  不拍戏的时候,天天在家研究自己喜欢的嘻哈。

  

  干累了,绝对不卷。

  后来逐渐连酱油也不打,全部歇业,回家当画家。

  

  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室自娱自乐,后来还开了画展。

  

  “感谢演戏,让我找回了对画画的热爱。”

  

  如今他 50 岁,他可以给流浪汉送饭,可以画锦鲤,可以演好友韦斯 · 安德森的每一部作品,从《穿越大吉岭》到《布达佩斯大饭店》;

  

  唯一不会的,就是制造噱头上热搜。

  

  布洛迪有性格演员具备的一切特征。

  不那么合群,但演技一流;

  戏并不多,但部部出彩;

  私生活很少曝光,但一眼,你就能记住。

  

  有人说布洛迪天生就长了一张演员的脸。

  看一眼,你就能知道这个人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演戏。

  

  但那就是别人定义的。

  对于布洛迪而言,比起演戏,他永远,更享受做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