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国防工业军管小组解散,粟裕不好安排,周恩来:留在我身边吧

  1967年,周恩来总理找到粟裕大将,对他说:“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你一时还是打不倒的……现在的情况,是很困难的,国防工业系统需要人,你去支撑这个局面吧!”

  看着周恩来总理希冀的神情,粟裕大将没有退缩,坚定地说:“总理请放心,我一定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从周恩来总理的眼神里,粟裕知道,这次的任职并不轻松,他需要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

  周恩来:你就留在我身边做点工作吧

  几天后,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的领导成员正式确定下来,粟裕为组长,王树声大将和向仲华中将为副组长,开始领导国防工业方面的工作。

  

  周恩来总理在开会

  任职期间,对于周恩来指示的所有事情,粟裕都认真地进行传达,并亲自落实。遇到自己没有把握决定的问题,粟裕都会如实向周恩来反映,并请示周恩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后来,有人说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员。周恩来总理知道后,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愤怒地向那些人质问说:“谁说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员,你站出来!”

  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周恩来总理紧接着说:“谁说的,你站出来!”并将这句话一连说了三遍。

  见周恩来总理这样一反常态,针锋相对,那些人都低头不语,没有人敢站出来。就这样,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粟裕才没有遭难。

  1969年,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此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以“进山、钻洞、靠边”为原则,将我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全部搬到内陆。

  

  粟裕

  为了防止在搬迁的时候出现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一些需要保密的军工企业,在机密文件丢失、被焚毁方面发生重大事故,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对全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实行军事管制。

  经过慎重考虑,周恩来总理决定将这件事情交给粟裕来办。就这样,在报毛主席批准后,粟裕大将临危受命,开始主抓这件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事情……

  在粟裕大将的努力下,国防工业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表扬。

  1970年1月,全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基本恢复生产了,粟裕非常高兴。随后,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宣布解散。就在粟裕大将准备交了这副重担,继续回军事科学院工作的时候,接到了周恩来总理要见他的通知。

  在见到粟裕的时候,周恩来总理说:“你暂时回不去部队了,就留在我身边吧,在国务院做点工作!”

  

  周恩来总理旧照

  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话,粟裕感到十分为难,便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不会搞地方工作。”周恩来总理说:“不会搞,可以学嘛!”

  看到周恩来总理如此诚恳,粟裕也不好再说什么。虽然他是那样热爱军队,离不开军队,但还是决定接受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服从组织的安排。

  然而,想到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粟裕还是放不下心中热爱的部队,便向周恩来总理提了一个要求:“请您代我向毛主席报告,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重上前线!”

  对此,周恩来总理表示理解,并说:“你关心国防,我给你创造个条件,你去西北、华北边疆走一走,一方面学习地方工作,一方面了解边防情况。”

  在周恩来总理看来,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粟裕学习地方工作经验,还可以让他接触自己热爱的国防军事,也算是一举两得。

  

  粟裕在工作

  看到周恩来总理这样关心自己,粟裕的心里非常感激,当即同意了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就这样,粟裕留在国务院业务组,继续在周恩来总理的身边工作。

  粟裕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处境并不好,只是周恩来总理没有告诉他。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这样安排,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在暗中对他实行保护,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向他发难、搞他的“黑材料”。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粟裕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到祖国边疆考察的征程。

  4月5日,粟裕从北京出发,前往甘肃的河西走廊,经玉门关到嘉峪关,再由酒泉转向中蒙边境的额济纳旗和居延海;下旬,粟裕到了青海的西宁、大通一带,考察了十余天后,又去了兰州,从这里出发,去了宁夏的银川、石嘴山等地。

  5月中旬,粟裕开始考察内蒙古的吉兰泰盐湖和阿拉善左旗,然后又到达银川,接着去了包头,然后沿着中蒙边境,经白云鄂博到呼和浩特,最后来到集宁、张北和张家口。

  

  粟裕在讲话

  在50多天的时间里,粟裕马不停蹄地对祖国的边疆进行了考察。沿途,粟裕不仅去了工厂、企业和社队,还调研了边防一线的战备情况,总行程达7000公里、跨越了祖国边疆的5个省份。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粟裕发现这些地区虽然在工业和战备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问题也很多。对于这些问题,粟裕并不回避,而是直言道:

  “我作为一个老兵,要对国家安全负责,发现问题就要提出来,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这种防御工事,完全是形而上学、不切实际!”

  5月23日,粟裕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粟裕将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并说:“这种形而上学思想对部队危害很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听了粟裕的汇报,周恩来总理也深以为然,说:“我同意你的观点。”

  

  周恩来总理旧照

  正是这次考察,让粟裕系统性地了解了我国的边防战备状况。随后,粟裕将这次在边疆考察的情况,写成1份综合报告和7份专题报告。

  在报告里,粟裕就五省的工业、农业、水利、边防备战状况,作了详细的叙述,特别是对其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形式主义等问题,表示了担忧。

  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政治环境和自己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粟裕大将还能写出这些实事求是的报告,是非常难得的!从中可以看出,粟裕大将作为军事家和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人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此大将,国之大幸!

  后来,在谈到粟裕对这次考察的准备工作时,粟裕的儿子回忆说:

  “出发前那几天,我感觉到他在出发准备过程中,他的人非常的兴奋,就平时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只要说是能够下部队,他就非常兴奋。”

  

  粟裕旧照

  从粟裕儿子的话中,不难看出,粟裕对部队是真的很有感情的。换句话说,粟裕就是为部队而生的,他离不开部队。这也正是毛主席对他评价为“粟裕有战功”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粟裕有战功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 年幼时,粟裕曾经在其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在这所学校里,粟裕接受了新学教育。后来,粟裕先后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接受教育。

  1923年,粟裕参加了会同第一高等小学学生抗议军阀部队欺压群众的罢课,与同学一起智斗“痞子兵”。同年,粟裕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年轻时期的粟裕

  1924年,因第二师范考期已过,粟裕先后进入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和平民中学读书。期间,粟裕参加了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等活动。后来,进步校长被害,粟裕被秘密转移到武昌,在叶挺24师教导大队担任了学员班长。

  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担任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

  湘南起义后,粟裕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期间,粟裕学习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粟裕初步具备了成为一个将军的军事指挥能力。

  1928年,在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了上百名敌军,得到了朱德的认可,并称赞他为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

  此后,粟裕因战功相继升任了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粟裕调任了闽浙赣军区参谋长,后又担任了红十军团参谋长、浙西南游击区挺进师师长,在南方与敌人坚持斗争。

  1938年3月,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前往皖南,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行列。后来,粟裕担任了整编后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皖南事变”后,粟裕历任了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4年3月,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灭了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并摧毁了日军碉堡50座。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当即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5年,在毛主席的批准下,粟裕先后担任了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任职期间,粟裕指挥了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了拒绝投降的日伪军2万余人,使华中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壮大了解放区的整体实力。

  

  毛主席在延安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随后,中共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同意了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在粟裕的指挥下,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亲自起草了电报,将“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介绍给各解放区的首长们。在电报中,毛主席说: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土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从这时候起,毛主席对粟裕不再只是信任,更是达到了特别欣赏的地步。

  1947年1月,中央决定以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为基础组建华东野战军,并任命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毛主席特意给陈毅发来电报,要求:“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

  

  粟裕在孟良崮战役前线

  8月,粟裕把围歼整编74师的军事部署以电报的形式发到中央,请求中央决定。看到电报后,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回电称:“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在毛主席给粟裕的这份电报里可以看出,此时,毛主席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是非常信任的。

  1948 年5月,粟裕提出了与中央不同的意见,建议华东野战军暂时不渡江南进。为此,粟裕奉命前往西柏坡,当面向毛主席和中央阐述自己构想的军事部署。

  在粟裕到达西柏坡城南庄的时候,毛主席一改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习惯,迈着大步来到门外,迎接粟裕的到来。

  见到粟裕后,毛主席握着粟裕的手,意味深长地说:“17年了!我们有17年没见面了吧?”粟裕知道毛主席说的是在17年前,中央红军的第一次反“围剿”中,自己指挥红12军64 师活捉张珲瓒的一段往事,便说:“是的,17年不见了,主席,主席好吧?”

  

  毛主席在西柏坡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从回忆中醒来,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我们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谈话期间,在提到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时,毛主席笑着说:“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粟裕接茬道:“蒋介石。他说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毛主席点了点头。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还有一个人呢?”粟裕望着毛主席,说:“陈诚?”毛主席说:“不足挂齿。”“何应钦?”“何足道哉。”“白崇禧?”

  看到粟裕越说越远,毛主席说:“离题千里了。”对此,粟裕大惑不解,问:“那么,是谁呢?”

  看到粟裕数遍了国民党的那些大员,毛主席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脑门,说:“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粟裕(左)同张震(中)等一起研究作战问题

  这一次,毛主席被粟裕说服,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从这以后,毛主席对粟裕更加信任了。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毛主席要求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由此可见,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之重。

  淮海战役结束后,面对粟裕率部歼敌55.5万人的优良战绩,毛主席高兴地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林彪:你要多到军队走走看看

  1950年6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向中央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请求这一战役由中央直接指挥。然而,毛主席却说:“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以应对朝鲜战事的变化。东北边防军成立后,毛主席亲自点将,由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

  

  毛主席旧照

  这时候,粟裕的健康出了问题,住进了疗养院。因此,毛主席不得不另行选将。后来,在考虑到林彪时,林彪也因身体不佳,无法带兵。最后,中央决定,由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入朝参战。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在评衔的时候,毛主席对粟裕的评衔问题有过一句话,他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1965年,林彪来到上海,看望正在养病的粟裕。聊天中,林彪说:“你现在身体不好,好好养病。病好了后,要多到军队走走看看,了解军队的现状,有什么建议就对我讲。”

  见林彪询问自己对军队的建议,粟裕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对此,林彪表示同意。

  

  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在一起

  1967年,在毛主席的批准下,粟裕担任了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的组长,开始主抓国防工业方面的工作。

  1970年,国防工业军管小组解散,粟裕不得不离开自己喜欢的部队。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粟裕参加了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

  在国务院,知道粟裕离不开军队,周恩来总理便让他挑选几个熟悉的行业来管。最后,粟裕选择了与军事密切相关的运输、邮电和工业三个部门。任职期间,粟裕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建议,用50多天的时间,考察了祖国边疆的5个省份,了解了边防一线的战备情况。

  1975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常委会议。在毛主席的批准下,粟裕被任命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就这样,粟裕再次回到了喜欢的部队。

  1983年8月10日,在生日宴会上,粟裕和孙儿享受了天伦之乐,并一起合影留念。

  

  粟裕和孙儿在一起过生日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粟裕去世后,夫人楚青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转述了粟裕生前的遗愿: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