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谷新作《西安道北人口述史》出版

  相关阅读:

  作家和谷撰稿纪录片《道北 70 年》被网友打捞刷屏

  近日,著名作家和谷长篇报告文学新作《西安道北人口述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奖作品《市长张铁民》始,笔力雄健,继近年《春归库布其》《照金往事》《寻找雷锋的蕉萍》《绽放》等,向读者奉献的第十八部长篇报告纪实文学新作。

  该书系西安铁路道北一带原住民一个世纪以来生活变迁的口述实录。唐代大明宫遗址,历经宋元明清到民国时代沧海桑田,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陇海铁路开通,这里陆续集聚了数万计因战乱和大饥荒逃难至此的河南等地难民及本土贫民,在苦难与奋争中坚韧地生存下来,繁衍生息。同样,融入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了作为主人翁的劳动成果和青春生命。继而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为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和帝都长安的文化复兴,以博大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力量,重建美好家园。近百位耄耋老人的亲历口述,在作家笔下再现烟火弥漫的底层生活情景,富于可读性与审美力。

  该书起始于 2008 年纪录片《道北七十年》拍摄期间,这部蛰伏了近 15 年的口述文本,数易其稿,终于问世。作为大明宫遗址原住民,他们在大规模搬迁前关于个人经历、家族传承、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日常记忆,极富个性又无不嵌着时代变幻的深深印痕。道北叙事是千年古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关于理想信念和青春无悔的生动鼓点。

  以口述史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深度、热度和广度,是道北人自己的主动言说,蕴含着时代最动人心魄的场景变迁与内在炸裂,一座城市对一方市民的深情牵挂可见一斑。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口述本身是大历史的有益补充,是整体史观的具体展现,是世道人心纷然杂陈的真本实相,別样的活鲜生香的精神格调和人格样态的城市史。

  【作者简介】

  和谷(1952 一 )陕西铜川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黄堡书院院长。中学毕业务农,从矿山入西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后在《陕西青年》《长安》《海南法制报》及陕西省文联任职,57 岁还乡。20 岁开始文学写作,已出版《和谷文集》20 卷等 60 余部,逾千万字。曾获全囯优秀报告文学、散文、电视剧奖,2019 中国好书奖,2023 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入选教材、高考试卷及《中国散文史》,翻译为英、法、俄文。

  【内容提要】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撰写过轰动一时的作品《市长张铁民》,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铁市长》在央视热播。2008 年夏秋之际,他随纪录片《道北 70 年》剧组走街串巷实地采访,见证了唐代大明宫遗址原住民在大规模搬迁前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其烟火弥漫的景象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堪称史诗。期间,作者积累了众多河南难民落籍创业的家族史资料,搁置至今,那些悲欣交集的诉说仍回响在耳畔,犹如警钟长鸣。重温这些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心声,在时间的流逝中把根留住,是一代人的初心使命。

  数十位年事已高的不同身份口述者娓娓动听的诉说,多位资深考古及文化专家精辟的解析,《道北七十年》纪录片解说词的归纳提纯,及散文纪实文学的审美赏识,构成了这本书精彩而丰沛的阅读取向。从原住民百年记忆入手,辅以文史价值阐释和融媒体表达方式,历史风云变幻,人间悲欢离合,英杰的奋斗史,人与事的奇闻传说,林林总总,扑朔迷离,揭开了西安道北一个世纪鲜为人知的生存境况及心灵风尚。以及与千年帝都大明宫秘史和风物的勾连,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生发出一种新时代奋力向上的精神内涵。

  道北名人很多,有十一大中央委员、火车司机李世俊,大华纱厂创始人、蒋介石的亲家石凤翔,全国劳动模范、修脚工于素梅,全国劳动模范、大明宫建材实业董事长席有良,豫剧大师樊粹庭,秦腔名角肖若兰,画家王金岭,书法家高峡,编剧孙毅安,导演刘惠宁,摇滚乐歌手郑钧,演绎电视剧《道北人》的张嘉译、苗圃,也有破获道北悍匪魏振海案的民警。

  源于 2008 年采访的原生态素材,实话实说,且不失通俗而雅致的文字情调,赏心悦目。

  道北骊歌 古都华彩

  一一《西安道北人口述史》读后

  张 翼

  22 万字体量的《西安道北人口述史》,前身应该是 2008 年 11 月 6 日至 11 月 9 日在西安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纪录片《道北七十年》,作者和谷先生也是这部纪录片解说词的撰稿人。纪录片毕竟是一种主题先行的荧屏艺术样式,剪辑、切片和宏观建构的展开方式可以在凸显某个中心内容的同时,也忍痛遮蔽掉一些更加鲜活深彻而细密灵动的内容。于是,这部蛰伏了近 15 年的口述文本终于问世。

  道北、道北人,再一次主动诉说、静候谛听。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考虑到本书受访人作为土生土长的道北人身份,或演员或歌手,或名人或干部,或工人或居民,等等,作为大明宫遗址原住民,他们在大规模搬迁前关于个人经历、家族传承、时代变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日常记忆、回顾和体验,当然极富个性,又无不嵌着时代变幻的深深印痕。豫陕一家亲,撑硬道北人。那些口述故事里所呈现的个体命运和时代裂变,都值得作为史料文献和亲历者说认真对待。收集、整理和保留这份珍贵记录和和谷先生及其同道,真的是做了一件功莫大焉的好事情。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气质和纹理。道北叙事是千年古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关于理想信念和青春无悔的生动鼓点。

  今天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能上演各种古色古香又时尚浓艳的文化场景,而更多的属于当代原住民的喜怒悲欢似乎被另一种更宏阔的沉默所替代。市声喧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部叫做《道北人》的电视剧引来观者如潮,以影视文学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深度、热度和广度,道北人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主动言说。那时节的文学家、艺术家也从来没有缺席过时代最动人心魄的场景变迁与内在炸裂。

  从电视剧到纪录片,再到口述文学,一座城市对一个地方、一方乡亲的深情牵挂可见一斑。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群众亲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文本样式最为直接、最为朴素又最为难得、最为珍贵。"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口述历史就是真的历史吗?答案是开放性的。

  近年来口述史实践和理论研究越来越表明,口述本身是大历史的有益补充,是整体史观的具体展现,自然也同时并不具有对一般通史、断代史、编年史、区域史、城市史的替代价值,而是各抒其情又万法归一。《西安道北人口述史》是匠心打造的,从铁道、纱厂、居民、村舍到街市、学校、医院、社区,以及附录部分的专家谈、报道和纪实文本再现,都留下了一段无法复原的时代变迁记。

  《西安道北人口述史》是充满温度的,这不是一部为了论证拆迁、搬迁合理性而有意撺弄出来的 " 歌德 " 体文献,而是让喜怒悲欢、爱憎聚散通过平静而深沉的讲述刻写下来。时过境迁,有的讲述人已垂垂老矣,有的名声大噪,有的寻常如昨,但那种属于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独有的精神格调和人格样态却从未更易。

  《西安道北人口述史》是带着嚼劲的,道北人讲述个人和家庭的历史,几乎是下意识地把身体意志和身份意识在家国天下的无形力量之下统一起来,只有经历苦难的人们才更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血脉关联,因而他们的讲述才更显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道人心纷然杂陈的真本实相。

  从《铁市长》,到《绽放》《海岛与故里》,以及此次《西安道北人口述史》的问世,作家和谷先生对于世情时风和沧海桑田的把握着实已臻于化境,化繁为简、见素抱朴、一字千钧,文章千古事,烛照世人心。滚烫的诗心永不老,缪斯女神的浅笑终将为苦尽甘来的日子带来无限柔情与万千向往。毕竟,美好生活的河流,是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挡的。

  来源:黄堡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