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种部队总医院番号全部撤销,全军剩8所总医院,只有301是军级

  近几年的疫情环境中,我国的医疗系统问题较为突出,医疗资源的难以完全覆盖,也让针对疫情的环境中存在了一种阻碍。

  

  此后为了更好的医疗资源配置,我国也在军改的过程中选择了资源的再分配。

  01部队到地方

  根据相关的消息资料,原本19家部队总医院的番号全部撤销,在通过央企融通集团的操作后,现已经剩下8家总医院。

  

  整体体系也是由联勤保障部队总部直接领导管理的,分为8个医学中心、5个医疗区以及1个海南医院。

  而整体的序列中,部队级别也从此前的军级下降到了副军级,相关消息显示现在的正军级别医院,也仅剩下北京301医院一家。

  早期的五大战区总医院,也已经隶属到联勤保障中心的管理之中,整体级别下降到正师级。

  

  而新疆、西藏军区的总医院,则是归属到了陆军编制之中,级别同为正师级别。而如此的改动之后,虽然医疗资源将重新分配,但是重要的是效果落点,是否会更好的展现呢?

  02不是分配问题

  严格的讲医疗资源问题不是分配的问题,而是总量上的缺口存在。

  一般情况下,虽然部队方面的医院往往设备和技术更为先进,医生群体的收入更高。也让社会劳动力更愿意进入到相关医院去工作。

  

  但根本不是劳动力的选择问题,而是总量的缺失。数据显示,我国卫生人员总量为1398.3万人。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在428.7万人,注册护士501.8万人。相比早期的医护比例1:1.07已经提升到1:1.15。整体的医护工作人员占全国人口比例仅为0.98%。

  而在大量的医生护士资源进入到部队领域之中,社会群体可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就进一步的产生了下降。

  

  虽然将资源迁移平铺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根本上需要的是增加整体的供应链。也就是从此前的完全重教育转移到教育医疗并重。

  这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数据方面显示,在2020年的医学院毕业生统计数据中,总计毕业生人数在100万左右。

  而最后进入到各级医疗系统的学生仅为3万人,剩余97万人则因为学历和能力的不符,进入到了再学习或是其他社会系统中。

  

  而这是早期的社会宏观数据,那么在微观上数据是否成立呢?

  上海交大医学院2022年的毕业数据显示,本科以及长学制毕业生总计仅为553人,其中八年一贯制以及其他长学制的学生总计152人,本科生401人。

  截止到2022年11月15日,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5%。签约医院和医疗机构的人数为276人,占就业人数的94.2%。

  而非医疗和公务员占比在5.8%。而剩余的人群选择的是继续深造或是改变职业。

  

  细则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就业学生中在职业调研之后,也表明半数以上的人群进入到的职业实际上是医疗机构,而在整体中以民办医院或是相关学术机构为主。

  而除了上海方面的数据之外,在全国多种医科类高校这样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在本科毕业后,给到学生的选择只有三个。

  首先就是通关系找人去办理单位,而这样的行为虽然产生了新医生,但是实际上的技术通过率却在下降。

  

  第二个选择是去深造,技术以及能力的提升后,延长了他们的学习时间。

  为了成本的考虑大概率的结果是,在他们毕业后会优先选择三甲医院或是军区医院等,而在军改之后,相关医院数量的下降后,或许对于他们的选择权利也会造成影响。

  严重的情况是导致他们进一步的流入其他社会系统,类似公务员这样的选择,将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最后的选择是直接进入到社会其他系统中,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损失,以及社会其他系统中的劳动力升高,系统的问题将越来越大。

  03结语

  那么问题如何解决呢?增加他们的可能性是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普遍的应该去做细化,进入学科的门槛需要降低,而进入职业的门槛需要提高。

  

  在扩充学生总量之后,谈质量,长学制的环境中,更多的让学生群体对某一门类进行深化学习后,才会增加他们进入社会的博弈筹码。

  军改,一定意义上将医疗资源进行了分配,但总量如果没有过多优势,后期的可提取概念就会直线下降,也让大刀阔斧之后,难以收获效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