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速“大换血”,中英文路标全部更换?司机:比以前好看多了

  

  

  近日有很多高速司机反映,一些路段上的提示路标和以前不一样了,大体改动内容主要是去除了英文注释。其实这一做法并不是现在才被提出来的,早在之前福州人大代表林官源就曾提出过“规范道路中英文标示”的提案。

  

  从那时候开始,我国有关部门就着手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于去年冬奥会期间首先对北京地铁标识做出了一定的改动。我国为什么要改换高速道路上的英文标识?让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我们常规印象当中的高速路标,一般都是中文地名加上英文注释,再添加一些时速等其他信息。但是现在的高速路标却进行了“大换血”,在原先路标的基础上去除了很多东西。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删除了路标中的英文注释,以前我国的高速路标为了追求“国际化”和外国朋友认读的方便,都会在汉语的下面加上一串英文翻译。

  其实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确实便于外国友人们观看路标,但是从宏观上来说,这种路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我国高速路标中汉字的印刷字号最大,也最引人注目,但是那一串稍小一点的英文字母在很大程度上会起到干扰我国司机注意力的作用。

  不只有一个高速司机曾经把“s”看成“8”,英文字母和数字之间的相似性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能分得清楚。但是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人的大脑很有可能会把相似的字母和数字混淆,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误读路标或疲劳驾驶造成的高速车祸比例巨大,几乎达到了总车祸比例的三分之一。为了遏制这种危险的行车状况,我国最终做出了改换高速公路提示牌的决定。

  改换以后的提示牌简洁清楚,只有大而清晰的汉字标识和时速限制等信息,并没有了让人感觉累赘的英文字母,这给很多在高速公路上奔波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但是,外国媒体却难以理解这种行为,他们认为我国此次“改换高铁路牌”的行为严重地危害了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的利益。

  

  听到这里,国人都感觉不屑一顾,毕竟在国外的中国人可很少有母语注释的这种待遇,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自己下苦功夫去背诵英语单词,而不是借助于官方的帮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改换高速道路名称的做法,可谓是非常明智的。现在的地图导航发展迅速,早都已经具备了英文导航的功能,因此我国的高速交通标志进行更新换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次高速交通标识的“大换血”,实际上是我国“去英语化”进程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由中英文联合表示的事务。

  

  就拿很多大学的名牌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汉字和英文两种方式来表示的,例如“清华大学”是Tsinghua University、“四川大学”是Sichuan University。

  但是在国外,我们却很少看到有大学或者其他机构的名称同时由汉字和英文来表示,一般情况下都是只有英文,这种现状实际上是文化交流不平衡的一种体现。

  为了扭转这种现状,我国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去年冬奥会期间让美国媒体集体破防的“地铁改名风波”,这次高速标识修改实际上就是我国为了“去英语化”做出的又一次努力。

  

  有人听着“去英语化”这个词,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实际上这种现象时时出现在我们周围。比如曾经我们把用来扩音的电子设备“microphone”称为“麦克风”,但是现在大家都叫“话筒”,再比如以前的四川“武侯祠”叫做“Wuhou Temple”,但是现在就是简简单单的“Wuhou ci”,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身边“去英语化”的体现。

  

  国家交通部门总是能够从已经出现的问题当中找出解决方案,这次“高速公路标识大换血”,不仅是对我国交通安全的一种调整和保护,更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

  你对以上内容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