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的两首七绝,充满诗趣,发人深省,您更欣赏哪一首?

  迷人的春景是大自然给予世人的赏赐,花红柳绿、吐蕊绽叶,让人们欣赏到春天的美妙画面;蝶舞蜂喧、风淡雨润,更令人沉醉于万紫千红的世界中。

  青青杨柳,在春风中舞动着一种柔情;萋萋芳草,在原野上焕发了一派生机。这些景象都让才子们感到兴奋和惬意,诗人们也不吝赞美之词,尽情讴歌美好的春天。

  不过所有景语皆是情语,只有细细体味那些弦外之音,才能懂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下面一起品读韦庄的两首七绝,充满诗趣,发人深省,您更欣赏哪一首?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韦庄,字端己,他性格疏旷,不拘小节,曾多次科考落第,晚年才登进士第,入仕后曾担任校书郎。后来由于时局动荡不安,韦庄便入蜀依附王建,王建称帝之后,韦庄则官至宰相。

  韦庄的诗歌风格效仿中唐的白居易,提倡自然流畅,清新秀丽。这首诗写于唐昭宗乾宁三年,诗人酒后赋诗,描绘了绚烂的春景,也委婉地表达出诗人的愉悦心情。

  

  晚唐时代藩镇割据,王建当时就占领了西川,并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不断对抗。韦庄奉命前往蜀地调停,途中经过鄜州(今陕西富县),在驿馆暂时休息。由于羁旅疲惫,诗人便与随行人员喝酒解乏。半醉半醒之中,诗人隔着竹帘,看见春景迷人,不禁诗情涌动,于是口占一绝。

  首句展现出杨柳的婀娜姿态,烘托了一个迷人的郊野春景。“绿丝烟”三字,采用比喻手法,将摇曳的柳枝形容成青碧的烟雾,朦胧梦幻,极其形象生动。

  次句的“画出”二字,继续描绘早春的春景。可能因为沿路一直专注于赶路,无暇欣赏风景,此时诗人忽然惊喜地发现,身边的景象如此绚烂,仿佛丹青妙手笔下的美妙画卷。

  

  后两句刻画近景,更富有诗趣。竹帘外草木正轻轻地摇摆,诗人以为是风吹草动。可是当他仔细辨别,又没有觉察到春风拂面。诗人正感到诧异,忽然听到女郎们的嬉笑声,他循声望去,这才发现帘外还有一个秋千架。“撩 乱”二字,写出一群活泼少女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形态。

  这首诗语言质朴,生动形象,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观察周围的景物,却显得构思新颖,独具特色。前两句只是通过描写“杨柳绿丝烟”,就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清明时节的清新景象。而诗人对“花树动”的观察,又引出了“送秋千”的画面,非常引人入胜,更显余音绕梁。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曾是六朝古都,过往的那些皇亲国戚因为纸醉金迷、耽于酒色,不仅误了自己的前程,而且还毁了整个国家。

  诗人有一次路过金陵古城,欣赏了描写南朝历史的六幅彩绘,同时他又看见景色依旧、而繁华不在,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慨叹。

  

  韦庄在首句采用反问句式,立刻就让读者想到高蟾的名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人仿佛在询问世人,又像是自问自答,为何难以画出人们伤心的模样呢?

  次句就阐述了诗人的见解,他认为平常人总是喜欢迎合大众的心理,不断地唱高调,并粉饰美好,却掩盖了很多现实问题。一个“逐”字,抒写了大家随波逐流、阿世取容的态度。作者虽然未加褒贬,其实字里行间却表明了自己的厌恶心情。

  

  后两句看似描写六朝的图画,实则进一步阐明了对大唐王朝每况愈下的担忧。诗人觉得这六幅图画没有展现美好的景物,却显示出“老木、寒云”等悲戚意象,说明这幅绘画的作者早就在提醒世人,极度的奢靡必然导致衰败,正所谓盛极而衰的道理。

  这首诗感怀金陵城的盛衰巨变,抒写作者心中的隐忧。韦庄在描写过程中并未进行平铺直叙,也未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而是借助画面上景物特点,含蓄地展现了一派荒芜、衰朽的场面,以此表达诗人的忧虑,也呼应了首句的提问,可谓结构严谨,又发人深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