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文史|颜真卿陵城战记

  我国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之平原郡(治所现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役是颜真卿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其人生转折点。此役虽以颜真卿失败而告终,却充分展现了其除书法才华之外的敏锐的政治感和深远的军事谋略。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春(753),朝廷下诏:挑选尚书省的郎官十余人出任地方太守。

  四十五岁的颜真卿就在此十余人之列,出任平原郡太守。此次外放,名为“精择”,实则因“(杨)国忠以前事衔之”。初至平原郡,颜真卿安之若素,整日静心著述。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与郡人封绍、高筼及族弟颜浑等人始修《韵海镜源》条目,成二百卷”。看似云淡风轻的日子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此时身为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东平郡王和河北采访使的安禄山在唐玄宗的骄纵下羽翼日趋丰满,野心急剧膨胀,与其部将史思明预谋叛反。

  平原郡隶属河北道,属安禄山辖地。安禄山对这位新上任的太守颇不放心,恐其败事。

  于是在天宝十三年(754)冬,派遣其心腹平冽、阎宽、李史鱼、宋公謇等人“巡按”平原郡,以探虚实。

  面对突如其来的巡查,颜真卿心知肚明,洞悉其来意。他泰然处之,跟这些“眼线”玩起了“王顾左右而言他”:他邀约“数公家兄淄川司马曜卿、长史前洛阳令萧晋用、前醴泉尉李伯鱼征君、左骁卫兵曹张、麟游尉韦宅相、朝城主簿韦有夏、司经正字毕燿、族弟浑、前参军郑悟初”,陪同上述四人拜谒“安德县东北之东方朔庙”(其遗址在现陵城区神头镇西)。

  在庙中,他们看到了于“开元八年原刺史韩思复所立画赞碑”。此碑已历经四十余年,碑体“磨损不堪”,上面文字“纤靡、驳藓生金”,“已不可识”。众人唏嘘不已,颜真卿便顺势亲自提笔“援翰重书,复刊于石,并撰碑阴记志之”,(此举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件旷世金石珍品——《东方朔画赞碑》)颜真卿还在城内“撰书二碑,一纪颜氏先祖颜斐、颜之推俱守平原,至颜真卿凡三典兹郡;一纪同时台省擢牧诸郡十余人者。 ”(此二碑现已失佚)与此同时,颜真卿还引他们游览“西郊花苑”,泛舟湖上,饮酒作诗。“巡按”们皆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不堪重用的之徒。正如颜真卿所料,四人复命后,安禄山果然放松了对其警惕。

  此刻的颜真卿却更加警觉起来了,其祖上琅琊颜氏家风以儒学为本、崇尚德行、注重仁孝忠节。在这种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颜氏家族个体性格大多忠贞耿直,颜真卿的性格亦如此。为官早有“清白”之誉的他非常痛恨安史之反心,视其为大逆不道之举。正如此,颜真卿开始着手应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岁末他以防汛为借口,积极修筑、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疏浚壕水,储备粮食,并悄悄地进行壮丁登记。

  

  “四边伐鼓雪海涌”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十一日,安禄山率所部官兵及同罗、奚、契丹等部族共约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反于范阳。安禄山对外宣称有密旨:诛杀杨国忠,清君侧。他挥兵南下,直指东都洛阳。当时天下太平已久,百姓久不见兵事。河北道本属安禄山辖地,加之初期反军兵锋犀利,一路所过郡县或瞬间瓦解,开门出迎;或望风披靡,弃城逃遁;或束手就擒,不敢抵抗。仅一个月时间“河朔尽陷”。平原郡在河北道偏东南,不在反军行进路线上,但安禄山命令颜真卿率郡兵七千人守卫黄河。

  此刻的颜真卿岂肯领命,他早知安禄山必反,“初夏即遣亲客蹇昂奏状”,但种种原因导致“奏状”滞留宫中,没有下文。

  安禄山叛反,天下轰然。正当所有人不知所措时,颜真卿没有自乱阵脚,他十分冷静地安排了五件应对措施。这些安排不仅但彰显了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更为以后平叛奠定了基础。首先,他派遣亲信李平乘快马火速进京面圣,向唐玄宗奏明河北诸郡现状,并保证平原郡必坚守到底,绝不与叛军合污。此举让唐玄宗大喜过望,感慨道:“颜真卿如何人,朕兼未曾识,而所为乃尔! ”其次,他将已开赴前线的静塞屯驻兵三千五百人,从半路悉数追回。这些屯驻兵属正规军,战斗力强,他们成为日后守城抗敌的主力。

  再次,他向周围郡县广招“武举及猎射人兼召精勇”,半月就得万余人,组成义军。颜真卿就是凭借这支义军毅然举起讨伐安禄山的大旗,在当时的整个“沦陷区”他是第一人。

  第四,他毅然斩杀来劝降的安禄山骁将段子光。此举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也令那些有意对抗叛军的忠臣义士看到了希望。不久“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暐、邺郡太守王焘及河间法李奂各以众归”,他们共推颜真卿为军事盟主,互为支援。第五,他让外甥卢逖前往常山郡(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境内)联络太守其堂兄颜杲卿。常山郡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几日后,颜杲卿果然举旗反正。河北道其他十七郡紧跟着响应,归顺朝廷,叛军初期嚣张的气焰被压制。

  

  唐颜真卿晚年代表作《颜勤礼碑》拓本

  “虏塞兵气连云屯”

  形势稍有好转,安禄山岂能坐视、善罢甘休,他急令史思明兵围饶阳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一带),另遣“游弈兵”兵锋直指平原郡。此时的颜真卿已因战功被封为户部侍郎兼河北采访使,坐镇平原郡城。他客观分析敌我情况后,决定“坚壁不战”,同时他写信给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招其率军前来相助。贺兰进明统马步兵五千人与平原郡兵合力攻破叛军重镇堂邑(今聊城堂邑镇)。此役后上报战功时,颜真卿不贪一功,尽让与贺兰进明。

  后人评价他“过于宽厚”,其实这正是颜真卿可贵之处:大义当前,不计个人得失!堂邑之战不久,安禄山“后院起火”,平卢游弈使刘正臣欲在范阳举旗反正。其“遣使越海与公(颜真卿)计会”,颜真卿欣然“遣判官贾载越海”,带“军资十余万”,并将长子颜颇为“质信”,以“坚其意志”。

  此举也坚定了其他人的反正决心:原安禄山部将王玄志、田神功、董秦、侯希逸、李正己、许杲卿等人与刘正臣一同归顺平原。他们均被颜真卿的高风亮节所折服。

  正当河北局势大好之际,西线却传来潼关失守,唐玄宗西逃蜀地的消息。李光弼、郭子仪正率领官军主力和叛军激战于博陵郡(今河北省定州市一带),后被迫退守土门关(今河北省井陉县一带)。义军与百姓们一片哗然,茫然无措:“王师既还,百姓震恐,忧惶危惧,若无所归”。为稳定军心、民心,颜真卿立即拿出“敕书及即位改元赦书”,散布于诸郡。正此时,史思明率部攻陷河间、景城诸郡,又派遣其部将胡人康没野波猛攻平原郡城并将其团团包围。

  平原郡城已然成为孤城:“内无兼月之蓄,外绝同盟之援”。危难之际,颜真卿部将穆宁建议死守城池,与城共存亡。此建议得到颜真卿的首肯,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他登上高台向众人宣誓:“以必死与之俱生”。众人皆被其精神振奋,士气高涨,誓死守城。

  一场空前惨烈大战一触即发。颜真卿麾下一些人认为死守绝非上策,若是弃城,或许敌将能网开一面,以保存实力。于是半夜趁夜色他们裹挟着颜真卿跳下城门,一路向南逃出包围圈,直至黄河岸边。颜真卿见大势已去,只得渡河南去与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会面,商议后策。至此为期近一年的抗逆保卫战落下帷幕。

  回首这一年的艰苦战斗,颜真卿心潮难平,他会想起誓师大会上的慷慨激昂,筹划谋略时的殚精竭虑,诸郡义旗并举、战场告捷的欣喜快慰……他会因无奈撤退而深切自责,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的指挥失误,然而这岂是人力所能及。

  平原首义意义重大,后人常称颜真卿为颜平原,这蕴含对颜真卿平原壮举的永远怀念与赞颂。颜真卿在陵城留下了其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陵城区也将永远流传关于他的佳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