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我这一生惧怕两个人,却只敬佩一个人,这三人分别是谁?

  蒋介石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在国民党中资历平平却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当选国民党领袖;他戎马一生曾领兵征服阎锡山、白崇禧等大军阀、统一全国却屡次败于中国共产党之手,甚至因为喜欢越级指挥而被后人戏称为“微操大师”。

  他对外国卑躬屈膝多次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却在抗战时期坚持抗战、决不投降,晚年败走台湾后多次拒绝了美国让台湾独立建国的提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蒋介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意气风发的盟军四大国统帅到败走台湾、偏居一隅的失败者,“大起大落”都难以形容蒋介石的一生,后人赞扬蒋介石也罢、批判蒋介石也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蒋介石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代枭雄。

  蒋介石曾在晚年对家人说道“我这一生惧怕两个人,却只敬佩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他们和蒋介石有着怎样的关系?

  本文便为大家细细道来。

  毛泽东:蒋介石从未征服过的高山

  蒋介石初次听说毛泽东的姓名应该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那时的蒋介石因为受到孙中山的赏识风头正盛,不久后他便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一职,随后还成为了革命军的总司令,明眼人都能看出蒋介石的政治前途有多么的光明。

  而此时的毛泽东呢?他踏足于湖南乡间、慰问农民,虽然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共的创建者之一但却名不见经传,没有人认为这个非科班出身、长得像农民的大个子将来会有什么大作为。

  蒋介石显然也是这么想的,此时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小自己6岁、自己都懒得记住名字的共产党员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对手和一生都难以逾越的大山。

  毛、蒋二人真正成为对手可以追溯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那时的蒋介石背弃革命下令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并由此彻底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为了当时中国实际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的共产党刚刚成立不过六年,哪里是国民党的对手,就在党内成员一个个胆战心惊、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高喊投降论的时候,年轻的毛泽东却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更是独自带兵深入湘赣边界农村,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毛泽东的这一做法别说国民党,就连共产党内部都十分怀疑,没有人相信靠着农村能夺取政权,蒋介石当然也不信,他单纯的把这支红军当成了共产党人的一支残兵、自己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碾碎的存在。

  可这一次蒋介石错了,短短两三年之后毛泽东创建的农村根据地便扩张了几十倍,工农红军越剿越多“朱毛红军”名动天下,共产党人甚至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政权,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

  此刻的蒋介石第一次将这个叫做毛泽东的人当做了对手,他终于意识到不能再放任共产党和红军发展了,1930年末他开始集中力量第一次全面围剿革命苏区。

  当时国民党出动十万大军且军队武器装备还十分精良,反观朱毛红军呢?当时不过寥寥几万人,大多数士兵持有最破旧的武器装备,有的红军战士甚至还没有枪。

  可这第一次围剿却是蒋介石彻彻底底地败了,蒋介石十万精兵强将,打得过吴佩孚等军阀却怎么也打不过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工农红军!

  因为共产党除了几万红军之外还有着极其牢固的群众基础,国民党进攻苏区便是和整个苏区群众作对,再加上毛泽东指挥红军充分执行了他创造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十六字游击战术,国民党军队很快便宣告了围剿的失败。

  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的蒋介石大为恼火,他发誓一定要彻底消灭中央红军,此后的三年中他连续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围剿战役,每一次战役出动的兵力都要远远高于上一次,可每一次围剿的结果都是失败,人民之师不可战胜、毛泽东思想不可战胜!

  看到红色苏区越剿越大、中央红军越剿越多蒋介石彻底沉不住气了,1933年9月他发动近五十万兵力围剿中央苏区并亲自督战,危机之下这一时期的中央苏区也除了问题,党中央的权力被李德、博古所夺取,毛泽东作为苏区主席却被排挤出了党的领导层。

  李德、博古一改毛泽东制定的无往不胜的红军战斗方略,与敌人大打阵地战、攻防战,毫无疑问这一做法是错误的,中央红军损失惨重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次蒋介石胜了,不过他战胜了红军却没有战胜毛泽东。

  长征之路漫漫,在李德、博古的指挥下中央红军人数不断减少,生死存亡之下毛泽东再一次站了出来,在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他重新获得了红军的指挥权。

  面对蒋介石几路大军数十万人的围追堵截以及没有群众基础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显露出了极强的军事天才,他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忽而北上忽而南下,将蒋介石的军队耍得团团转。

  1935年末红军到达陕北,长征取得了圆满胜利,蒋介石再一次在占得先机的情况下输给了毛泽东。

  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两党放下了过往的仇恨一致对外,不过在对日军的作战中,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几乎丢了半个中国。

  而中国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短短八年便由几万军队发展至一百多万,并在抗战中后期痛击日军,成为了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共产党的发展再一次令蒋委员长感到了畏惧,他重新坚定了消灭共产党的想法。

  于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内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1946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当时国民党军力四倍于共产党,所占的人口、土地皆是共产党的数倍,可即便国民党占了天大的优势,这场战争还是败了。

  蒋介石政府仅仅占据了一年的战场主动权,便被共产党人抢了过来,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蒋介石政府每次兵力都或高或持平于共产党,但每一场战役都是以蒋介石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蒋介石无奈之下率领残部败退台湾,在这场与毛泽东的较量中他彻彻底底地败了,而且每次都是被对手以弱胜强,因此毛泽东绝对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惧怕的人。

  邓演达:蒋介石前半生最大的阻碍

  如果说毛泽东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外和后半生最大的对手,那么邓演达则一定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和前半生最大的对手。

  邓演达1985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他1909年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年仅16岁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1919年他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便一直跟随孙中山,曾担任粤军第三团团长一职。

  这一时期的邓演达颇具军事天赋,他曾两次率军攻打陈炯明叛军,可以说他是这一时期除了蒋介石外孙中山最器重的人。

  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担任了校长而邓演达则被任命为军校教育长这一职位不可说不重,国民革命军成立后蒋介石被任命为总司令,而邓演达则担任了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在国民党内部他是除了蒋介石之外最具领导力的人之一。

  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邓蒋二人都一直在为国民党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而共同努力,按理说这两人本应该是一对团结的上下级和同志,可事实上邓演达和蒋介石在很多政治问题上都有不同的倾向,两人经常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争吵、矛盾很大。

  在对共产党人的看法上两人更是针锋相对,蒋介石极其仇视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观点,邓演达却十分支持孙中心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任职期间他表露出了对农工的极大同情,不仅如此还公然和共产党人朱德、孙炳文等人交往。

  北伐战争开始之后邓演达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民党内部展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了国民党左派名副其实的领袖,在国民党内部甚至有了和蒋介石分庭抗礼的资格。

  1926年北伐军攻破武汉后,邓演达便一直为国民党政府迁都武汉而作准备。

  可以说他是武汉国民党政府的主要建立者,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已经隐隐表露出了独裁专治的倾向,邓演达直接批评蒋介石道:“蒋介石故意要把军队系统化,造成他个人的军队。”

  邓演达等人的反对令蒋介石十分恼火,更令他害怕的是邓演达的身边聚集了大量国民党左派成员,邓演达已经有了和他争夺国民党领袖的实力。

  1927年1月国民党湖北第4次代表大会举行,大会一致推举邓演达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并为此致电邓演达,要求他早日到会“指挥一切”。

  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几天后他公然带人阻止政府要员迁往武汉,这自然引发了邓演达等人的反击,1月11日蒋介石来到武汉,邓演达直接号召了近五十万武汉群众向蒋介石施压,逼迫蒋介石同意迁都武汉。

  此后两人的矛盾、国民党左派右派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以邓演达为首的国民党左派成员时不时地公开发言批评蒋介石分裂党的阴谋,武汉也因此成为了共产党人活动的大本营,毛泽东、董必武、方志敏等人皆在武汉政府受到了重用。

  蒋介石对邓演达是又恨又惧,掌握军权的他终于决定下手了,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然背叛革命,下令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邓演达当然无法忍受,几天之后他联合汪精卫、宋庆龄等人发表讨蒋通电,打算武装反对蒋介石。

  这一时期国民党事实上分裂了,甚至出现了武汉、南京双政府的奇观,同时这一时期武汉也成为了共产党人的庇护所,不知使多少共产党人幸免于难。

  可是就当邓演达全力反对蒋介石之际,武汉政府内部却出了叛徒,7月15日武汉政府的领导人之一汪精卫宣布背叛革命,并在武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无数国民党左派人员也因此遭难,邓演达更是成为了其抓捕的对象,幸而逃脱。

  此后被通缉的邓演达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辗转苏联及欧洲各地继续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蒋介石,1930年邓演达回国秘密领导反蒋事宜,1931年8月因叛徒告密邓演达被国民党反动派捕于上海。

  在狱中蒋介石曾派人规劝邓演达放弃政治主张支持自己,可邓演达宁死不屈,他说:“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秘密处决于南京沙子岗,牺牲时邓演达才36岁。

  邓演达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忠于信仰、不畏强权、同情弱小,如果邓演达不死,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周恩来:蒋介石最敬佩的共产党人

  蒋介石和周恩来第一次深入接触同样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当时两人都任职于黄埔军校,蒋介石是校长而周恩来则作为共产党的代表被任命为学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是何等人物?

  当时他不过才二十多岁,却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五四运动时天津学生的领袖、曾留学欧洲的精英,是何等的少年英才,可以说在共产党内部周恩来是最年少有为的几个人之一。

  而且多年的学生、工人运动经历使周恩来颇具组织协调能力,在和他人交流中,周恩来的话语往往能使人如沐春风,即使是敌对分子、或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国民党右派成员都对这名年轻的共产党干部颇具好感。

  蒋介石作为校长当然也不例外,在黄埔军校时周恩来便替蒋介石分担了不少重任,展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蒋介石对这个小自己十来岁的共产党人很是赏识,常常惋惜周恩来入错了政党,渴望周恩来能够跟从自己。

  可是事与愿违,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周恩来这名青年俊杰便彻底跟蒋介石划分了界限,并直接号召共产党人开展武装斗争,走上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抗的道路,并一步步成为了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和蒋介石的心中大患。

  不过两人并没有因此而彻底仇视,周恩来仍然是共产党人里面给蒋介石留下最好印象且最赏识的人。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在西安发动兵谏,他们扣留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并威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事件震惊中外,同时也令中国的形势万分危急,全面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作为中共的代表前往西安,企图使事件和平解决,协调各方关系、调节各方矛盾一直就是周恩来的强项,周恩来一到达西安整个事件便朝着有利的方向去了。

  周恩来一方面找到宋子文、宋美龄等国民党要员帮助他们稳定心态,一方面又极力规劝蒋介石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并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又找到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劝说二人切莫杀害蒋介石。

  在他的斡旋下,三方终于达成共识——张、杨二人释放蒋介石,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为日后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对于此次事件能够和平解决,蒋介石也非常感激周恩来,他邀请周恩来深入会谈:“恩来,好久不见,你还是黄埔的好同志。我以领袖人格担保向你许诺不再打内战,希望你日后可以到南京与我面谈。”

  为了更好地抗战周恩来接受了这一邀请,不久周恩来前往国民党控制的杭州与蒋介石商讨共同抗战的事宜,蒋介石也果然信守承诺没有趁机逮捕周恩来反而好好地招待了他。

  周恩来也投桃报李,不久他借着宋美龄的生日之机,告知了蒋介石一个好消息:“委员长,据苏联内务部来电报称,蒋经国已经找到,并批准他立即回国。”

  蒋介石闻言已是抑制不住地高兴,他感激地说:“恩来,你是中共最有理智、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同志。”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蒋介石对周恩来的敬佩之情保持了一生,即使后来他败退台湾后,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给他写信劝他和平统一,蒋介石也没有因此恼怒,反而一定程度上听从了周恩来的劝说使两岸关系有所缓和。

  毛泽东、邓演达、周恩来每一个都是上个时代的伟人,他们都为了中国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奉献了一生,向伟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