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重男轻女,年老后被儿子抛弃,女儿怒斥:活该你老了没人要

  俗话常言道:养育之恩大于天。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之上,外界始终都带有一个刻板印象,父母命不得不从,父母言不得不听,若是谁在外头说道了自己的父母几句,那他必然会背上“不孝子”的骂名。

  但凡事都没有绝对性,毕竟某些父母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超出了子女能够容忍的最大极限。而当和至亲之人走到“仇人”的地步时,作为子女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姜大姐今年48岁,儿子成绩好又懂事,丈夫也是工作努力且顾家,原本这应是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自从将78岁的老母亲从老家接过来后,姜大姐家的宁静彻底被打破。

  母亲仗着自己年事已高,对她这个女儿是百般挑剔,一会儿是嫌饭菜不合胃口,一会儿又称女儿还是比不上儿子,这让整个家都闹的鸡犬不宁不说,姜大姐听着也是寒心不已。

  实际上不仅仅是如今,自小母亲就瞧不上她这个女儿,即便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观念在社会上就从未有消散过,一些父母自始至终都认为,女儿嫁出去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儿子才是能给自己养老的保障。

  正因为这种说法的广为流传,不少父母对待女儿和儿子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有些家庭从小给儿子精致的生活条件,对女儿却是“散养”状态;有些家庭把女儿当“备用品”,儿子一有难就让女儿出面帮扶,俗称“扶弟魔”。

  

  但这些父母或许永远也意识不到,他们的区别对待,会让女儿自小就在心中生出怨恨的种子,姜大姐就是“重男轻女”社会中的牺牲品。

  姜大姐的母亲育有一儿一女,要养老自然也是儿子走在前头。因此当母亲稍微年长些后,姜大姐的弟弟弟媳就将其接去了城里同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在那待了还不足两年,就又独自拖着行李回到了老家。

  其中的具体缘由姜大姐虽然不知,但从母亲抱怨的语气,以及弟媳的一脸愁容猜测,母亲“嫌这嫌那”的老毛病定是又犯了。

  但自古以来子都不嫌母丑,要把年迈的老母亲独自留在老家,姜大姐实在是于心不忍,毕竟要是突发什么意外,就算后悔也根本来不及。

  

  思虑再三之后,姜大姐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她要把老母亲接过来享受天伦之乐。这种要尽孝心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现实往往都很残酷,姜大姐要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家人的轮番劝阻。

  丈夫认为一家三口的生活过的很好,突然将老人接过来,难免会产生很多摩擦,若是实在担心老人的安全,大可以帮其找家上乘的敬老院,往后的晚年生活也能过的悠然自得。

  儿子与这个外婆感情向来不深,也觉得姜大姐不应该揽下这个麻烦活。不难看出,全家人对母亲的到来都是避之不及的。

  姜大姐的母亲受当时时代环境的影响,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儿子自小就宠爱的紧,而对女儿却始终是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姜大姐结婚生子。

  

  母亲把弟媳当亲女儿对待,对姜大姐的丈夫和儿子却宛若陌生人一般,也正因为如此,姜大姐全家都不喜姜母,但抵不过姜大姐心中有个过不去的坎。

  从小到大,母亲面对弟弟都是一脸的笑颜,而给姜大姐的,永远都只有冷眼。要说姜大姐心中没有怨恨吗,那她自然有,但与此同时,她又渴求母爱。

  姜大姐常常会想,自己如果比弟弟做的更好,母亲会不会分一点柔情给她。因为这份复杂的感情,姜大姐总会无意识的向母亲示好,就比如现在母亲被弟弟赶出家门,她不顾家人反对也要将其接过来。

  但姜大姐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的到来,会让整个家都差点支离破碎。

  

  出发老家接母亲的那天天气很好,姜大姐帮母亲收拾好大包小包后,正准备吆喝母亲上车,却发现母亲早已大摇大摆的坐在了车上。

  回程的路上很安静,姜大姐试图与母亲搭话,却只见其皱着眉头闭目养神,看起来好似满脸的不情愿。

  就这样一路无言到了城里的家中,姜大姐将行李搬进早已准备好的房间,原先不乐意母亲搬进来的丈夫,此时也在一旁帮忙着清理杂物。

  

  姜母看着女儿女婿忙前忙后的身影,依旧是冷着脸不发一言,自顾自的走进房间锁上了门,仿佛门外的人是怎样的豺狼虎豹一般。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母亲住的时日久了后,姜大姐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吃力不讨好。

  自打母亲搬进来之后,姜大姐家中总感觉是乌云密布,原先以为是家中多了一个人,自然需要度过一段磨合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大姐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在母亲那。

  姜母如今虽然已是七十高龄,但脾性却如同小孩子一般,姜大姐不让她做的事,她就愈要反其道而行之。

  

  不注意卫生姜大姐可以打扫,饭菜不好吃姜大姐可以重做,但若是母亲的行为影响了丈夫和儿子,那这就触及到姜大姐的底线了。

  姜母平时没啥太大的喜好,唯独对看电视是情有独钟。但令人头疼的是,姜母不像年轻人那般熬夜追剧,她早早的休息睡觉,等到凌晨四五点左右,再赶个大早起来准备打开电视。

  更让姜大姐苦不堪言的是,姜母因为有耳背的老毛病,每次看电视的声音都调的很高,姜大姐受不了念叨了她几句,没曾想姜母却心生不满,反而将声音越调越大。

  姜大姐虽然倍感无奈,但毕竟不好和一个长辈去争论,于是便也只能随她而去。

  不过姜大姐这个做女儿的能忍,她的丈夫可就无法纵容了。

  

  姜大姐的丈夫工作繁忙,经常回到家都已是深夜,隔天清晨又要赶着去上班,凌晨时还要被岳母叨扰休息时间,心中自然是怒火中烧,要不是顾忌着妻子的颜面,他早就已经冲上去与其对峙一番。

  这一天的凌晨,当偌大的电视声再次响起时,他再也无法忍受,直接冲到客厅一把关掉了电视。

  而姜母也并非是吃素的,看着女婿横眉竖眼的模样,姜母顿时就气的跳了起来,指着女婿的鼻子就是一通乱骂,其中话语多是些粗鄙之言,大有一种泼妇骂街的架势。

  临到最后关头,姜母索性又瘫倒在了地上,泪眼婆娑的哭诉自己命运悲惨,丈夫被此情此景气到失语,只得转身出门寻求冷静。

  

  继丈夫被气到离家出走后,紧接着读高三的儿子也跑来向姜大姐诉苦,他称自己每天凌晨都会被外婆的电视声吵醒,之后就再也无法入睡,这导致他最近在课堂上频频精神不济。

  望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再看看儿子憔悴的脸色,姜大姐第一次从心底感觉,当初把母亲接过来,完全就是个错误的决定。

  但如果真要把母亲送走,身为女儿的她,良心能过得去吗?

  

  因为母亲的缘故,姜大姐与丈夫产生不少的间隙,从前连争吵都没有的夫妻两,如今却成了家常便饭。

  儿子曾经与她的关系最为亲密,如今却隐隐有怪她为何要将外婆接来的意思,而这样压抑的家庭氛围,显然不适合儿子备战高考。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丈夫带着儿子去到了爷爷奶奶家暂住,一时间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了姜大姐和母亲两人。

  将女婿和外孙“逼”走之后,姜母仍旧没有任何的愧疚之意,她依旧凌晨起来看电视,依旧对姜大姐是百般刁难。

  以往丈夫和儿子在家时,姜大姐在下厨或者做家务时,他们都会在旁帮忙打下手,而如今他们离开之后,这些事情就全压在了姜大姐一个人身上。

  

  有次姜大姐外出有急事,无法帮母亲提前安排好午饭,于是便嘱托母亲自己准备一次饭菜。然而等到姜大姐忙完回家之后,发现母亲正铁青着脸坐在沙发上,厨房里的厨具也是纹丝不动,一看就是因为没准备现成饭菜而生气了。

  果不其然,母亲一见到她就将她数落了一通,之后甚至拿出姜大姐的弟弟与她做对比,称姜大姐还不如她的弟媳,至少弟媳不会让一个老人去做家务。

  听及此的姜大姐是气到全身发抖,弟弟家中若真像母亲所说的那么好,又怎会舍得没待两年就搬出来?

  如今她不计前嫌将其接了过来,把丈夫和儿子都得罪了不说,自己也是心力交瘁,母亲如今不仅不领她的情,反而念着弟弟昔日的好,这又怎能让她不心寒?

  终于有一天,女儿再也无法忍受,对着母亲怒斥道:“活该你没人要!”

  

  在经历了这一次“打击”之后,姜大姐逐渐动摇起了要将母亲送走的念头,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她始终下不了决心。

  送去弟弟家如今也不大可能,送回老家又担心其安危,送去养老院又像是孤寡老人,传出会也会被众人谴责子女“没良心”。

  就在姜大姐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的一个举动,让她彻底坚定了要当这个“不孝女”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丈夫和儿子的离开,也或许是因为母亲的无理取闹,姜大姐从前一年到头都不会生一次病,这一次却难得病倒了。

  瘫在床上毫无生气的她,并没有得到母亲的嘘寒问暖,相反的是,母亲还频繁的催促她起来做饭,只因为自己吃不惯外卖,姜大姐拖着病体妥协了。

  

  考虑到母亲身边离了人又要大吵大闹,姜大姐并没有去医院看病,而是找了家附近的小诊所打起了点滴。

  母亲是跟着她一起过来的,但全程都宛若一个机器人一般,自己精心挑选了个舒适的座位后,就坐在那安闲自在的看起了电视。

  中途姜大姐困倦的打了个盹,醒来却发现点滴早已经打完,自己的整个手臂都流满了血。她转头叫了一声母亲,只见母亲仍旧盯着电视眼睛一眨不眨,嘴里还念叨着让她快些回家准备饭菜,对女儿的现状是丝毫不关心。

  母亲如此无所谓的态度,终于打破了姜大姐心中对亲情最后的幻想,她深知自己后半辈子要靠的人,终归还是丈夫和儿子。

  于是在病愈之后,她主动去接回了丈夫和儿子,并承诺自己一定会把母亲给送走。

  

  送走母亲那天的天气,与姜大姐接母亲来时的一样晴空万里,而姜大姐心中的石头也终于在此时放下了,按照姜大姐和丈夫原先的计划,是打算将母亲送回老家,再花销点资金让街坊邻居照拂一下。

  但在临走之时,母亲却突然握住了她的手,满脸恳切的向她请求,自己能不能把电视一起带走。听及此的姜大姐沉默了,她不知道这是母亲的“苦肉计”,还是母亲真的感觉“孤苦无依”,但这一刻的她还是心软了。

  在故事的最后,姜大姐帮母亲找了一家随时能看电视的养老院,无论母亲心中是否会有怨恨,作为自小不受宠的女儿来说,姜大姐早已经报清了养育之恩。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其实有着无数个“姜大姐”,她们一边赡养着父母,一边又憎恶着父母,赡养是因为子女的义务所在,而憎恶则是因为父母没有责任心,就好比姜大姐的父母一样。能够遇到一个为子女处处考虑的父母,那自然是一种幸福;若是遇到处处拖子女后腿的父母,自然也可以选择淡薄血缘关系,只要你将该尽的赡养义务尽到了,没有人会对你多加谴责,自己也是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