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桥》:各为其主,惺惺相惜

  

  我们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律师愿意给罪大恶极的人做辩护,仅仅是为了钱吗?尤其是近几年,从劳荣枝案到重庆杀子案,辩护律师不仅为罪犯争取各种权益,甚至还一次次上诉妄想挣脱死刑的枷锁。

  其实我们是对律师这个职业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罗翔老师说,律师真正的使命和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追求法律的正义。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有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权利。《间谍之桥》就是这样一部彰显律师使命和价值的纪实文学作品。

  《间谍之桥》是以为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辩护的律师詹姆斯·多诺万的视角,用日记体的方式,详细记录并还原了冷战时期的美国司法处于苏美两国对立的意识形态的夹缝中,律师如何顶住舆论压力秉承原则为阿贝尔争取法律的正义的故事。

  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调波澜不惊,似乎阿贝尔的结局毫无转圜的余地。然而正是这详细的记录让我们看到每次唇枪舌剑的庭审,背后却又有那么多的角力,从个人,到组织,再到整个国家,尤其还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国家。不得不感叹这位“出力不讨好”的律师多诺万在不怎么乐观的处境里,能如此全心全意为代理人服务的不易。

  阿贝尔和电影中的间谍有着巨大的反差,仅仅是个不起眼的小老头。但是在和多诺万的通信中,阿贝尔也逐渐展示出沉着、干练、自律内敛的性格特征,偶尔还暴露出一丝幽默感。

  在这漫长的审判和等待的过程中,多诺万和阿贝尔之间逐渐超越了辩护律师与代理人的关系。阿贝尔每年的圣诞愿望和圣诞礼物,都让人忍俊不禁,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位被羁押在他国的间谍。在多诺万的斡旋下,阿贝尔获得了回归祖国的机会。当人质交换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插曲的时候,阿贝尔坚定地支持多诺万多等一会儿,这种信任已经超越了国家利益间的博弈。

  身处不同阵营,却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多诺万秉持律师的职业准则,阿贝尔自始至终也不承认自己是间谍。正是这种坚守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生机,也给其他人带来解脱的机会,甚至在无形之中化解了两国之间的干戈。这段冷战时期的奇闻异事让我们抛开国家间的成见,见证了坚守信仰的正义和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