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最难的一步,并不是凑字数……

  

  又是一年一度论文生产的季节,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们都投身在纺织(满是废话的)论文的行列。

  写论文最难的,并不是如何凑字数,而是——开始动笔。

  一旦打开了文档,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桌子不够干净,擦一遍吧;白开水不好喝,冲一杯咖啡吧;手指甲有点长,剪一下吧;电脑桌面文件太乱,整理一下吧……

  忙忙碌碌一天,文档还是0kb,那就明天再写吧!

  

  图源:日剧《写不出来~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

  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PPT,还是写汇报,打发无聊最佳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deadline。

  所幸的是,不只是你,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也常在写作瓶颈、拖延症、ddl的恶性循环中饱受折磨。

  写论文最难的一步,

  并不是凑字数……

  文 |?阿信

  来源 | 中信出版

  01

  ddl面前人人平等

  不同作家面对ddl都有自己的套路。

  有“不闻不问”型:

  《萤火虫之墓》的作者野坂昭如拖稿拖到半夜12点还没写完,就跟编辑说你先回家,凌晨4点再过来,按门铃就好。而当编辑4点到达时,门铃却已经被野坂卸了。

  有“千谎百计”型:

  中土世界的创造者托尔金从开始酝酿《魔戒》,直到最终交稿,花了整整16年的时间。每一次拖延,他都能给到编辑一个似乎难以辩驳的理由:家里水管爆了、书中地图太难画、二战爆发无心写作……

  有“死神来了”型:

  《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已经拖欠系列第六部《凛冬的寒风》长达12年。有一次编辑催稿催急了,他还放出狠话:你们要是再催我,我就把小说里的角色一把火全烧死。

  

  是每一个写稿人的真实状态了。图源:日剧《写不出来~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

  还有一类是头悬梁锥刺股型,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作家,但能够把他们当作克服拖延、摆脱瓶颈的榜样。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在创作《白鲸记》时,因为受不了拖延的自己,他就要求妻子把他用一条铁链拴在书桌旁,一直到写完为止。

  维克多·雨果在创作《巴黎圣母院》时也受到拖延症的困扰。随着截止日期越来越近,雨果把自己锁在家中,让佣人藏好自己的衣服,只穿一件破烂的睡袍,从而避免外出丢人,认认真真写作……

  总而言之,你认识的每一个作家,都有怎么都写不出来的烦恼,但他们会坚持钉坐在椅子上,最终完成了写作。

  02

  烂到极点的初稿,也可以先写下来

  这世界上真的有人能文思泉涌地写出文章吗?肯定有这样的天才,但不一定是我们。

  美国写作导师安·拉莫特曾帮助许多人克服写作障碍,她每次鼓舞学生写作时,都会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三十年前,我哥哥十岁,第二天需要上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动笔。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没打开的鸟类学书籍。他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后来,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几十年来,拉莫特一直在讲述着这个故事,她想告诉每一位在写作上遇到障碍的人,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慢慢来,终究会完成一篇文章。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位有着“写作导师”名号的安·拉莫特到底何许人也,竟然敢于给出写作建议。

  

  安.拉莫特

  安.拉莫特,如今是一位知名写作者,一位书评专栏作家,一位写作老师,古根海姆奖得主,知名写作指导书《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关于写作与人生的建议》的作者。

  

  然而,在取得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之前,她的写作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

  安.拉莫特1954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童年时期,作为一个相貌平平、沉默寡言的孩子,拉莫特在写作中找到了归属感,开始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她19岁下定决心从大学辍学,搬回旧金山湾区专职写作。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搬回旧金山,不但没有成为名作家,反而成了一个临时雇员,我能力差又爱哭是众所周知的,我哭是因为工作乏味又不相信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为了养活自己,她找到了一份枯燥的文书整理工作,每天在办公室偷偷摸摸地写她的小说。

  哪怕是写着一些别人眼中的“糟糕故事”,她也没有停下来:“我辍学,做枯燥乏味的工作,几乎放弃人生,但我不放弃写作。”

  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在26岁那年,她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之后的作家生涯里,拉莫特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包括《幽默与勇气——一个单亲妈妈的育儿日记》《备份计划:对信仰的深入思索》,曾获古根海姆奖,并入选美国加州名人堂。

  她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并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全美各地多个写作研讨会教授写作,将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61岁生日的前夕,拉莫特决定写下她所确信的一切写出来,以便向那些不知所措或陷入困境的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引。

  于是,1994年,汇集了拉莫特40年写作心得的《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关于写作与人生的建议》出版。

  

  2017年,基于这本书的TED演讲视频《我从生命与写作中学到的12条真理》风靡全网,官网点击量超过600万。拉莫特以风趣和智慧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至今,《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已经在全球畅销30年,长居亚马逊“写作指导”类排行榜No.1。

  可以说,拉莫特用自己的写作经历,影响了美国一代创作者。

  03

  绝版再版,幽默风趣的创作指南

  在《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前言中,拉莫特毫不回避地说,在自己的一本书出版后,她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名气与称赞,但她仍旧在坚持写作,也依旧鼓励任何有心写作的人放手去写。

  “你必须迫使自己去做的那件事,即实际写作,反倒会成为整个过程中最美妙的部分……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拉莫特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与人生经验,不仅教导你以作家的方式思考、把生活的点滴都视为素材,还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祝你培养豁达、洒脱心态,抚慰你内心的焦躁与迷茫。

  她用风趣幽默、真挚动人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解答了关于写作与生活的种种困惑。

  当你无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她告诉你所有的杰作都始于拙劣的初稿。

  “所有优秀的作家都避免不了写出很烂的初稿,这也是他们最后能写出尚可的第二稿,以及出色的第三稿的基础。”

  “初稿是小孩的游戏之作,你大可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因为你心知没人会读到,稍后再修改也无妨。”

  当你因完美主义而进展缓慢,她告诉你完美主义会让写作失去生命力。

  “完美主义意味着拼命尝试不要留下那么多需要清理的混乱,但杂乱无章能让我们看到万物是如何过活的。整洁让我想屏住呼吸、暂停动作,但写作恰恰需要呼吸和活动。”

  

  当你遇到创作瓶颈,她告诉你当你真的写不出任何东西时,试着写写自己有多恨写作吧!

  “不妨试着写一页文字,内容不拘,例如用三百字描述某个回忆、梦境,或者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方式诉说自己有多热爱写作——只是为了好玩,只是为了不让手指变僵硬,只是因为你已发誓每天必须写出三百字。”

  它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创作指南,更是一味为所有有志写作的人量身定制的心灵疗愈良药。

  2013年国内首次引进翻译了本书,目前已绝版。

  这次,再版在10年前版本的基础上,在翻译、内容结构、装帧上都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升级,更符合今天读者的审美与阅读习惯。

  翻开这本书,与安·拉莫特一起写作吧,一只鸟一只鸟地写。

  THE?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

  《两性》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

  《东课楼经变》

  |

  《旧影新说明孝陵》

  |

  《光与真的旅途》

  |

  《悲伤的力量》

  |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

  《单向度的人》

  |

  《陪京首善》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