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曲为什么现在不流行了呢?反思之后发现,商业化不及艺术性

  粤语,也就是广东话,是中国的方言之一,具有一套复杂的声调系统和发音结构,共有19个声母、56个韵母,还包含九声六调。可见,说好粤语,并非易事。

  因此,粤语歌曲也就在中国歌坛永远都是独树一帜般的存在。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歌曲最为流行,代表歌手以香港四大天王、Beyond为主,他们曾风靡亚洲,征服了众多地区的歌迷。一时之间,港乐竟然成了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一种音乐类型。

  

  当然,香港之所以能够将粤语歌曲送上神坛,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发源地,饱受西方外来文化的洗礼,包括欧美流行的音乐元素。

  直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披头士、猫王、约翰尼·马蒂斯等西方流行歌曲,依旧能够堂而皇之地登上香港岛,并进入香港市民的耳朵。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于香港本地文化娱乐工业的崛起,粤语电视剧主题曲逐渐占了上风。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1974年许冠杰主唱的《铁塔凌云》。

  

  进入八十年代,香港一下子就出现了众多粤语歌曲明星,比如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Beyond。

  而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粤语歌坛的宝座则被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牢牢占据。在此期间,粤语歌曲风靡中国,一度引领了流行歌曲长达十几年。

  然而,随着商业化的侵蚀,加之唱片公司为了迎合市场,粤语歌曲陷入了模式化、公式化、流水线化的漩涡,俨然变成了一首又一首的“口水歌”。抄袭、歌词重复,等等,都成了赚快钱的秘诀。

  特别是进入千禧年2000年后,香港四大天王的歌曲在歌坛的份额有所缩减,以至于粤语歌曲走向低迷,加之粤语词曲创作人出现断层,一夜之间港乐由“大众”神曲沦为了“小众”歌曲。

  

  其实不难发现,粤语歌曲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主要是因为其丧失了自身作为音乐的艺术本性,而完全成为了商品化的“快餐”,也就是资本家腰包中的票子。

  这也就是表明,当歌曲的艺术性和商业性融合得恰到好处时,歌曲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功能,如果一味地为了赚取金钱,那么歌曲就会因失去艺术性而变为替代性极强的普通商品,自然而然地也就没有了市场和听众。

  这无疑也是一种变相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或者说也是一种忘记了初心与使命。

  不过,也正是在粤语歌曲跌下神坛的那些年,周杰伦本人及其歌曲横空出世,并以鲜明的特色,登上了歌坛,成为了一代歌唱巨星。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

  

  而与此同时,港乐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下坡路,而是执意赚“快钱”,忙于“选秀”和“造星”,给其他歌曲和明星提供了得以流行的空间和时间。

  不过,消沉了多年的粤语歌曲如今已经觉醒,清晰地意识到:要想重登歌坛顶峰,就要回归歌曲艺术本身。

  在这一点上,香港音乐后来的新人陈奕迅、邓紫棋无疑是典范,二人虽然显得苦苦挣扎,但足够引领港乐进入一个新的粤语歌曲时代。

  

  粤语歌曲,还是经典的更好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