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近代第一奇僧的传奇人生

  

  他这一生经历五帝四朝,主法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程五宗禅门,是慈禧太后唯一哭着跪拜的人,被誉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他这一生苦行保寺建寺,看尽人生百态,圆寂之后更是烧身得出数百颗彩色舍利子,成了一代传奇。

  1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因为患上噎膈慢性消化不良症,在真如寺圆寂。

  这一年,虚云法师120岁。

  虚云法师,世寿一百二十,戒腊一百零一。

  他这一生在许多人眼里,就是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

  佛教流传进入我国,在这些年间,经历了世事动荡,它的传播与发展其实异常坎坷。

  而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如今“三大宗教之一”,虚云法师功不可没。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也是现代中国禅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首任名誉会长。

  关于他的人生,总是争议不休。

  有人说他的故事虚假。

  就连胡适都曾在文中,对他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有人感叹他为佛教传承做出的贡献。

  2009年,弘法寺为了纪念他,筹拍了电视剧《百年虚云》,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人生,知道他为佛教献出的一生。

  当初,为了阻止虚云出家修行,父亲曾为他安排了两门亲事。

  但是,虚云大师这一生,注定与佛有缘。

  无论一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都没能斩断他与佛教的缘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虚云法师的故事。

  2

  虚云法师俗姓为“萧”,父亲名玉堂,萧家乃是梁武帝后裔,世代都居住在湖南湘乡。

  萧玉堂科举出身,分发到永春县,佐治州事,正室妻子姓颜,两人结婚多年,年过四十了,依旧未能怀上孩子,常常为此苦恼焦虑。

  萧玉堂为妻子请了许多大夫,问了不少偏方,萧夫人一一照搬,无论药味多苦,她都忍着苦味喝下。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未能有孕,成了萧夫人的一块心病。

  每每想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萧夫人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萧夫人信奉观音,一天她想要到城外的观音寺祈福求子,谁知道,这座观音寺因为香火不旺,庙宇已经残破。

  加上当时永春县的东关桥年久失修,这道桥梁,又名“通仙桥”,萧夫人以为,正是因为观音寺跟通仙桥过于破旧,才导致她的所求没能得到菩萨回应。

  萧夫人回家跟萧玉堂商量一番,决定发愿兴建,让观音寺跟通仙桥重现昔日辉煌。

  夫妻二人刚把这件事定下,当天晚上,他们就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一名身着青袍的长须老人,他头上顶着观音像,骑着一头老虎飘来,到了他们跟前,突然一跃而下,跳到床上。

  萧玉堂跟夫人同时惊醒,两人各自把梦境说出来,发现居然做了同个梦,神奇的是,多年未能怀上孩子的萧夫人,过后真的怀孕了。

  1840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萧夫人怀胎十月,生下一个肉团,因为惊吓过度而亡。

  肉团被剖开后,伴随一声惊天动地的啼哭声,萧古岩就这样来到人间。

  他就是后来的虚云大师。

  3

  萧古岩自小聪慧,在父亲的培养下,他幼时就能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只不过,除了传统的古诗古文外,他还对“佛学”特别有兴趣。

  十三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将生母跟祖母的灵柩送回老家湖南安葬,父亲找了僧人到家中做佛事,超度她们。

  这是萧古岩第一次接触到三宝的法器,一见,他就心生欢喜,整日守在法器前观研。

  老家藏有诸多佛经,那段时间,萧古岩将《香山大悲菩萨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佛书看了个遍,他对佛学愈发着迷。

  在老家这段时间,他还跟随叔父进香南岳,把各个寺庙都给游了个遍,流连忘返,不愿回家。

  许多人都说,萧古岩跟佛有夙缘,可是他的父亲,却为此苦恼不已。

  祖母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就是孙子的亲事,为此,萧玉堂生怕儿子真的会剃度出家,早早替他定了两门亲事。

  萧古岩一心向佛,不愿成家。

  他在家中读了三年道书,越来越觉得,佛学才是心之所向,他在家中如坐针毡,却被叔父看管得严,为了逃出家门,追求佛学,他假装妥协,帮叔父打理家务,一日,趁叔父没有防备,他匆匆打包了行李逃出家门,一路朝南岳跑去。

  不料,行至半路,他就被叔父抓回,并送回泉州,被他父亲禁锢在家,强行要给他举行婚礼。

  4

  萧古岩心中只有佛学,不同意娶妻。

  看着头发斑白,神情严肃的父亲,萧古岩心中虽是不忍,眼神却很坚定。

  自从母亲去世,父亲对他疼爱有加,萧古岩知道父亲的付出,一向孝顺,从未忤逆他的意见,只是,这一次涉及自己的人生追求,萧古岩没有退让。

  他态度坚决地对父亲说:“父亲,我对功名利禄,名誉得失毫无兴趣,我想出家。”

  此话一出,萧玉堂勃然大怒。

  要知道,他跟夫人到了中年才盼来这个儿子,夫人为了生产更是夭折,他怎么舍得让萧家香火断送在自己手上。

  见儿子心意已决,萧玉堂只能将他关在书房,并让田、谭二氏的未来儿媳来到家中,强行跟萧古岩举行了婚礼。

  萧古岩虽然被逼着成婚,却从未跟两位妻子圆过房。

  三人同住一屋,萧古岩日日夜夜都在向两位妻子讲佛法,耳濡目染之下,妻子竟然也领悟了佛学,跟萧古岩成了闺中净侣。

  二十岁那年,萧古岩再次出逃。

  行至鼓山涌泉寺,萧古岩心中突然升起一种感觉:“这里就是我的落脚之处。”

  他听从内心的声音,在这里落发出家,拜妙莲和尚为师,法名演彻,字德清,正式成为一名僧人。

  为了躲避父亲,他不敢在人前露面,只能隐居在岩洞中修行。

  山中常有豺狼虎豹,他遇见却也不畏不惊,一心修行,山上日子枯燥,他却乐在其中,每日都在钻研佛经,礼拜万佛忏。

  苦寻儿子三年未果,萧玉堂心灰意冷之下,告老还乡。

  这个时候,寺中僧人前来劝德清:“苦行固是好事,但必须福慧双修,你的父亲既然回去了,你也不必匿避,随我回山任职,为众生服务吧。”

  闻言,德清曰了一句:“善。”便出洞回到涌泉寺,在寺内任职,行苦事,更是常常到古月禅师那里,向他请教佛学。

  只不过,在寺内待了四年,德清又再次回到岩洞之中。

  5

  寺内杂务诸多,德清深感修行并不纯粹。

  他想到,当年玄奘法师远赴印度求佛,日行百里,又试验绝食来应对沙漠荒芜。

  他认为,玄奘法师这种苦行之法,值得效仿。

  下了决心,他立马辞去职事,只带了一件僧衣,一条裤子,一双草履,一件蓑衣,一个蒲团就上了山,过回当年在岩洞里的避世生活。

  修行期间,他吃的是松毛青草,喝的是岩泉涧水。

  苦修的日子日复一日,德清身上的衣物鞋子皆是残破不堪,只剩下一件僧衣蔽体。

  他头上束着金刚圈,须发皆是有盈尺长,他双目炯炯,发出神光。

  有些村民上山砍柴打猎,曾撞见过他,只见他跏趺而坐,不动如钟,村民以为撞见妖怪,大叫一声,仓皇而逃。

  自此,鼓山有一妖怪在山中修行的传言,就这样传播开来,也成了一桩趣事。

  三年苦修对德清来说,不过弹指间。

  这三年,他一心观照念佛,身处深山大泽却能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食人间烟火,已经到了“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

  德清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了四禅天的境界,能够舍念清净。

  这一年,他不过才三十岁,但是他已经做到有山可住,有草可食,耳聪目明,健步如飞。

  也是这一年,他决定结束苦修,下山游历。

  不承想,这次游历,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让他重获新生。

  6

  德清以为,那种苦修生活让他大彻大悟。

  他先后在浙、苏、皖一带的名山大寺,学经参禅,一日,他在仙霞山下,遇见一个名叫文纪的人,此人指点他道:“你应当去天台华顶龙泉庵见过融镜法师。”

  此次下山,德清本就存了游历论佛的心思,欣然前往。

  他向文纪问清方向,一路步行,饿了就吃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山泉,累了就在路边随意躺下休息,终于在数日后,到达天台山。

  德清未作歇息,直接登山,还未走到山顶,他就遥望到山顶有座茅庵。

  一名僧人站在门口,德清上前问道:“请问师兄,融镜法师在否?”

  僧人用手指向前方,回答:“你看,坐在那儿缝补衣服的,就是融镜法师。”

  德清闻言,赶紧上前行礼道:“后学德清,特来亲近老法师,望您慈悲教导。”

  融镜法师放下手中的衣服,问道:“你是和尚、道士,还是俗人?”

  德清答:“是僧人也。”

  融镜法师又问:“受戒否?”

  德清答:“已受具足戒。”

  融镜法师再问:“你这样修行有多久了?”

  德清答:“已有多年。”

  融镜法师问:“谁教你如此?”

  德清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而学。”

  融镜法师闻言笑道:“你只知道古人修持身体,你可知道古人修持心否?我看你行为举止,近乎于外道,并非正途,枉费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隐,就算你活到一万岁,也不过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十种仙人之一,离成就大道尚远。就算再进一步,证得初果阿罗汉,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

  融镜法师一番话,让德清醍醐灌顶,他恳求融镜法师教导他,法师回道:“你根器好,我可以教你,你若想听,便在此住下,若是不想听,我也不强留你。”

  德清连忙跪拜道:“我特来亲近,焉敢不听师父教诲。”

  就这样,德清在龙泉庵住下,跟随融镜法师修行,修正自己修行上的错误。

  后来,他改名“释虚云”,以虚云法师之名游历天下,传播佛学。

  期间,他遭遇种种凶险,幸得文殊菩萨所救,方能化险为夷。

  7

  拜融镜法师为师后,虚云即刻进行沐浴剃发,并且从那之后,他开始正常入食,不再辟谷,同时他还要每天跟随众僧劳作,学习经典佛经跟禅修的方法。

  在融镜法师的教导下,他先后研读了《金刚经》、《楞严经》等多部经典佛经。

  三十二岁那年,融镜法师认为自己所学已经尽数教给虚云,便让他下山游走,去各地寺庙里面参学经典。

  虚云不敢不从师命,即刻下山。

  他先是去了国清寺,参学这里的“禅门制度”,随后又到方广寺,学习《法华经》。

  两年时间,虚云不是在寺庙参学,就是回到茅庵陪伴融镜法师,直到三十六岁,他参悟完《法华经》后,才回到龙泉庵,告别恩师,开始自己漫长的参佛求学之路。

  谁知道,刚下山游历,虚云便遇到了考验。

  1877年,虚云准备从宁波前往杭州,去朝拜杭州的圣境,并且顺路去探望天朗和尚。当时正是三伏天,天气热得很,虚云乘坐的船只又比较窄小,船客皆挤在一起。

  夜深,众人皆已入睡,虚云紧挨着一名年轻妇女。

  正在虚云熟睡之际,他感受到,有人正在抚摸他的身体,他惊醒过来,发觉是那名妇女,见他醒来,妇女更是打算脱掉衣服,行苟且之事。

  虚云见状,连忙起身,跏趺而坐,低声默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妇女见他神情严肃,不敢再放肆,赶紧把自己的衣服穿上,自顾自睡去。

  虚云法师在自己的年谱上,记录这段经历时说:“斯时倘失觉照,败矣,勉诸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他把这次经历,当成自己的一次考验,更用来惊醒所有同道,一定不能失去觉照,否则修行就会彻底失败。

  就像《楞严经》所言:“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

  意思就是,修禅的人,如果不断淫邪念头的话,就如同在蒸锅里蒸沙石,论你如何蒸煮,沙石都无法变成一锅饭。

  这次考验,虚云凭借定性,挺了过去。

  只是他求佛路上的坎坷,远不止于此。

  8

  八国联军期间,慈禧带着光绪帝逃亡,那时候,虚云法师一直陪伴在两人身旁,保护他们周全。因为战乱,到处尸体遍地,瘟疫横行。

  虚云法师悲天悯人,同时也为了保全慈禧跟光绪,他在卧龙禅寺,举行一场祈雪法事。

  根据他所言,只要天降大雪,就能将瘟疫清除,法事做后过了七天,天上居然真的下起鹅毛大雪,瘟疫有所缓解。

  慈禧眼见虚云法师真的有能力破解瘟疫,连忙向虚云法师叩拜跪谢。

  在四十岁那年,虚云法师为了报答父母恩德,去除自己未尽孝道的业障,在阿育王寺燃指供佛,并两次拜访普陀山,从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拜向五台山,三年乃成。

  期间,他遭遇两次险境,幸有文殊菩萨化身相救,方能大愿得成。

  此时的虚云已经有了名气,追随他拜向五台山的人,有遍真、秋凝、山遐、觉乘四位,只是恰逢战乱,一路艰辛实在非常人所能容忍,四人皆在中途知难而退。

  虚云法师只能独自前行,他心念菩萨圣号,一路拜行。

  当他横渡黄河,路过光武陵的时候,天色已晚,不宜继续赶路。他当即停下脚步,朝四下望去,附近没有一点人烟,只有路边一个荒废的小茅棚。

  虚云法师上前查看,见无人居住,便在此歇脚。

  夜深,天降大雪,阵阵刺骨寒气将虚云法师搅得睡不安稳,他只能起身,跏趺而坐,打坐念经,挺过了这个寒冷的夜晚。

  第二天,道路已经被皑皑白雪掩盖,见无法行走,他只能在原地逗留,等到大雪化去,再继续前进。

  此时的环境比他当初在岩洞避世还要恶劣,那时尚且有青草松毛可以充饥,如今四下却只剩白雪。

  虚云法师每日都靠着打坐念经,来熬过饥饿,实在饿得不行了,只能捡起雪块充饥。

  如此过了三天,大雪虽然停止,但是虚云法师已经在茅棚虚弱得昏迷过去。

  次日,一名乞丐到茅棚歇脚,一走进来,他就看见和尚卧倒雪堆,不知死活。

  他赶紧上前,拨开和尚身上的白雪,用棚里的茅草点火,煮了一碗黄米粥,喂和尚吃下。

  黄米粥下肚,虚云法师感到内体升起一股暖洋洋的气息,加上茅棚里的火堆,总算让他的身子暖和过来,他这才逃过一难,没有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虚云法师恢复过来后,当即询问恩人名讳,乞丐说自己叫做“文吉”,来自五台山。

  虚云法师休息片刻,见大雪已停,就想重新赶路,乞丐连忙劝道:“你都病倒一次,外面天寒地冻,你便不怕再次遇到凶险?这拜香,还是不去罢了。”

  虚云法师闻言没有迟疑,道:“大愿既已许下,那无论前路几多凶险,我都要去。”

  乞丐见状,不再阻拦,虚云法师再次上路。

  9

  过了两年,虚云法师四十五岁。

  正月初二的时候,他在洪福寺起拜香,抵达庆府,因为城内不许留宿,他只能在城外路边,随意躺下休息。

  夜里,他突然觉得腹部一阵绞痛,他在原地休息了一天,到了初四才继续拜行。

  岂料,到了夜里,他又突然发病,次日起了痢疾。

  即便腹痛难忍,虚云法师还是坚持每日拜行,如此坚持了十三天,在黄沙岭,他终于无力再行,只能在山顶一间破庙里,稍作歇息。

  破庙没有遮蔽,他在这里落脚,吃不进任何东西,一天下来,腹泻了数十次,拉得没有力气。

  这附近人烟稀少,没有行人经过,虚云法师做好准备,瞑目待毙。

  正月十五,夜深,他被一阵火光恍醒。

  虚云法师睁眼一看,原以为是有贼人上门,谁知道,竟是当年在大雪中救他一命的乞丐,文吉。

  虚云法师大喜,用尽全身力气开口呼唤:“文先生?”

  那人听到声响,拿了火棍照来,对虚云法师说:“大师父,你怎么在这里?我不是文吉,我是殊吉,文吉是我哥哥,我是弟弟。”

  虚云法师闻言,将文吉救他一命的事一五一十告诉殊吉,当晚殊吉陪在虚云法师身边,拿了热水喂他喝下。

  次日鸡鸣,他又帮虚云法师把身上的衣服清洗干净,又找了一杯药水让他喝下。

  正月十七日,虚云法师的腹痛终于退去。

  他又吃了两碗黄米粥,出了一身汗,觉得一身轻快。

  10

  两次遇难,都被文吉殊吉兄弟相救,虚云法师心中感激不已。

  他找到殊吉,说:“两次危险,都蒙先生兄弟救济,感恩不尽。”

  殊吉摆手说:“都是小事,不必挂齿。只是我看你从去腊至今,拜路不多,不知哪年可以拜到,你的身体又不好,绝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也是一样。”

  虚云法师回答:“你的美意我心领,但是我出生就没见过母亲,母亲为了生我而死,父亲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短命,昊天罔极,耿耿此心,已经数十年了。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凭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也不敢退愿。”

  殊吉闻言一笑,道:“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五台,也没有急事,我愿意帮你背负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

  虚云法师连忙谢过,说:“倘若真能如此,你的功德无量,等我拜到五台山,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给你们兄弟,以酬报救助之恩,可好?”

  谁知,殊吉却拒绝了这番好意说:“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

  殊吉照应虚云法师四日,等到他身体彻底康复,殊吉这才放心离去。

  后来,虚云法师终于到达五台山,却怎么也找不到自称人人都认识的“文吉”、“殊吉”。

  后来,一名老僧人听闻此事,这才上门告诉虚云道:“此文吉殊吉,实乃文殊菩萨化身也。”

  虚云法师这才知道,原来是文殊菩萨两次化身下凡,救他性命。

  自此之后,他便将佛学的发扬跟传承,视如己命。

  11

  那个年代,佛学一度因为时代原因,走入困境。

  后来,又有其他宗教传入中国,对佛教造成巨大冲击,是虚云法师坚定宏愿,誓要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他四处游历,广收弟子,前往各地化缘求募,修复各地破落寺庙。

  在云南时,他修缮了钵盂庵迎祥寺,这座寺庙后来还被加封为护国寺,名扬天下,虚云法师也因此被赐予“佛慈弘法大师”的名号,深受佛教众徒敬仰。

  此外,还有鸡足山道场、云栖寺、松隐寺等寺庙,皆是在他的努力下,才能被复兴。

  1929年,受林森等人的邀请,虚云法师回到自己剃度出家的鼓山涌泉寺,成为这里的住持。

  成为住持后,他改革了寺中的旧习,并着手整理道风,兴肃禅堂与念佛堂,恢复复节打七,春末傅戒之禅规。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修建了楼、堂、阁、洞等十多处地方,创办学戒堂,后改为佛学院,成为院长,此举也让禅宗法脉,得以传承下来。

  1933年,战争蔓延到福建,省内寺庙大多都停止留单,许多僧人无食宿所。

  唯有鼓山涌泉寺,仍留海单,聚集在这里的云游僧人多达上千人,虚云法师为了安置好这些人,多方周旋操劳,竭力维持寺庙里的一粥一饭。

  除了救援僧人外,虚云法师还带领僧人们,为百姓尽绵薄之力。

  12

  抗战期间,佛教被平民百姓指责,安生的时候他们就出来赚香火钱,世道乱了他们就躲起来,在山里规避祸难。

  佛教的地位在当时岌岌可危,毕竟,佛门一向以仁慈为名,不能杀生,佛教僧人若是参与战争,便是坏了佛门的清规。

  就在佛教进退两难之际,虚云法师站了出来。

  他说,国家危难之际,杀生,是为了救生。佛门慈悲,若是僧人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这才是坏了佛门戒律。

  他呼吁各地的佛门子弟,投身抗日,同时他还带头建立了医疗队伍,在前线帮忙救治伤员。

  而且,虚云法师还把寺庙的香火钱,都捐给军队使用,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信徒们为国家捐款。

  除此之外,他还常在涌泉寺,收留那些被炮火波及,遭受战乱之苦的难民们,免费给他们施粥,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佛界一盘散沙,缺少领头的人。

  在中央人民政府几次邀请下,虚云法师这才走出深山,在1952年春,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此时,虚云法师已经113岁。

  而在前一年,他才刚刚经历了“云门事变”。

  云门寺是云门宗创始者文偃禅师的道场,虚云法师在数年前途经此地,发现荆棘丛中,残存破寺跟祖师肉身一尊。

  眼见祖庭破落至此,虚云法师凄然泪下,而后在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的邀请下,开始重建云门的生涯。

  谁知道,1951年,地方干部突然集结百余民兵,包围了云门寺,将虚云法师拘禁在方丈室,数名民兵用木棒铁棍殴打虚云法师,逼他交出金银财物,打得法师五窍流血。

  后来,这件事传到韶州,大鉴寺的僧人这才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

  云门之围,这才被破解。

  第二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113岁的虚云法师挂了个名誉会长的名义,让佛教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有了主心骨。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圆寂在真如寺,死后烧身得出了数百粒彩色舍利子成为佛门一段佳话。

  虚云享年120岁,在自己弥留之际,他自己也有感觉,于是给世人留了一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那就是”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法师这一生实在精彩非凡,还有许多故事,未能在文中提及,此章所讲,更多是围绕虚云法师的求佛之路,以及他对佛的坚持,他求道之心的坚定,还有他对黎民百姓的慈悲进行。

  虚云法师这一生,活了120年,他传承了禅宗,庇护了众多百姓,因为战争期间的举动,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协会的荣誉会长。

  我知道,许多人一听到120岁这个数字,就觉得言过其实,但是,无论他人怎么质疑,虚云法师他所付出的一切,都不会被否定。

  至少,我们要把他的付出,他为佛教传承的努力,铭记在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