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义偷

  宋朝时的京城开封十分繁华,小偷也极多,其中有一个小偷神通广大,来无踪去无影,他专偷官僚大户有钱人家,每次他作案后,都悄悄用偷来的银子接济穷苦人家,被接济的人都知道是那个小偷干的,也没有一个人举报,老百姓私底下都称他为“义偷”。

  这个“义偷”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偷了东西后,都会在被偷人家的大门上写上“我来也”三个字。官府派出多名差役捉拿,连影子也没见到。一时间这个盗贼名声大振,“我来也”成了他的代称。

  有一次,“我来也”竟然趁夜黑光临了开封府尹赵大人府上, 盗走了不少金银珠宝。这还了得!赵府尹盯着自家朱红漆大 门上的“我来也”三个大字,又气又急,勒令差役限三天务必将“我来也”捉拿归案, 否则拿差役们是问。

  

  到了第三天,差役们终于抓到了一名盗贼。差役们把盗贼押到府衙,说这个盗贼就是“我来也”。

  赵府尹闻讯, 急忙升堂审问, 不料盗贼矢口否认,坚称自己不是“我来也”。 赵府尹喝令差役上大刑,差役们立即围上来, 把盗贼打的皮开肉绽,但他仍然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我来也”。

  赵府尹气的很想当场打死他,但又怕万一他真是“我来也” , 自己的金银珠宝岂不是追不回来了。于是他将盗贼先关进了监狱,待以后慢慢追查。

  盗贼刚被关进牢那几天,沉默不语,谁也不搭理,这样过了几天。有一天, 他突然开口对一个年龄较大的狱卒说道:“老哥,我偷过东西!”

  狱卒一听,睁大双眼说: “你愿意招了?”

  “可我不是‘我来也’”

  狱卒又仔细端详他,发现此人相貌堂堂,怎么着也不像惯偷“我来也” 。

  就问他:“你是谁”?

  盗贼说道:“你先别管我是谁, 今天有一件事情拜托你, 不知你是否愿意帮忙?”

  “怎么,想叫我把你放了?”

  “不, 兄弟我怎能做出连累大哥的事来。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出去的可能了,但是我有不少银两, 藏在开封郊外五里远的土地庙里,我现在这种状况,金银财宝对我来说也没什么用了,看你老哥这把年纪也不容易,就送给你吧。”

  狱卒想还有这好事,他该不会是骗我的吧,又想道,反正也不远,就白跑一趟也没什么损失。

  第二天,他真的去了盗贼说的土地庙,还真的找到了银子。他很高兴,就买了好酒好肉,悄悄地带进监狱,让盗贼吃个痛快。

  过了几天,盗贼又对狱卒说道:“大哥,看你也是忠厚人,我还有一坛金子,也给你拿去用吧!”

  狱卒这次完全相信了盗贼的话,按他说的地点,果然又得到了黄金。从此狱卒对这个盗贼更加信任,也对他更加热情招待了。

  一天夜里,盗贼把狱卒叫到身边说:“大哥,你看我肯定是死也出不去了,唯一挂念的是家中80岁的老娘,能不能趁天黑让我回家看她老人家一眼,死也瞑目了!”

  狱卒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别的事都好说,万一你不回来,我可是要掉脑袋的呀!”

  “你放心吧,这段时间你也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再说,你这么忠厚的人,我怎么能连累你。”

  狱卒思前想后,看到前两次盗贼都没骗自己,送给了自己这么多金银,于是便答应了。

  盗贼出了监狱,紧了紧衣服,身子轻轻往上一纵,便跃上了屋顶,眨眼工夫消失在茫茫黑暗之中。

  

  看到盗贼一走,狱卒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他心想,如果盗贼一去不复返,自己可如何是好?他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紧盯着漆黑的外面,心里默默祈祷他赶紧回来。

  一直等到四更天, 狱卒忽然听见房顶上有瓦片声响。不一会儿,一个黑影从上面飘落下来, 跨进门口,拱手道:“大哥, 让你久等了! ”狱卒一看,正是盗贼,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于是重新把盗贼关进牢里。

  第二天天刚亮,一家姓李的富户来府衙告状,说是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家里被盗,丢了财物,偷东西的人在他门上留了三个字“我来也”。

  赵府尹一听,不禁拍案叫了起来:“哎呀,差点儿判错了那个案子,难怪那个盗贼始终不肯承认是‘ 我来也’,真正的‘ 我来也’还逍遥法外。” 当即命狱卒把那个盗贼放了。

  狱卒回到家里, 妻子惊喜地告诉他:“昨夜三更天过后, 朦胧中我听见敲门的声音,以为是你回来了,急忙起来开门, 只见一个人把两个布袋子塞进门来,转身就走,我就把袋子藏了起来。 ”

  

  狱卒拿出布袋子一看, 惊得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里面装的全是金银财宝。他这才明白,这个盗贼真是“我来也”!

  狱卒左思右想,害怕东窗事发,便决定辞职不干,举家搬迁到外地隐居了起来。他立了一个“我来也”牌位,天天供奉。

  做“小偷”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像这个“我来也”却是另当别论,他偷的都是有钱人家和官府,对穷人能用偷来的财务接济他们,对狱卒这个底层人也能言而有信,不愧被人们成为“义偷”。

  (完)

  #情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