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小故事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他与父亲、兄弟、妻妾、子女、大臣、异族等的复杂关系,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失误。本文从野史中的记载,选取了几个有趣的故事,以展示李世民的人性与智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生动的李世民形象。

  

  李世民

  一、李世民与父亲李渊

  (一)晋阳起兵(二)玄武门之变(三)贞观之治

  二、李世民与兄弟

  (一)与李建成的恩怨(二)与李元吉的矛盾(三)与李玄霸的友谊

  三、李世民与妻妾

  (一)与长孙皇后的恩爱(二)与武则天的风波(三)与其他妃嫔的轶事

  四、李世民与子女

  (一)与太子李承乾的误会(二)与高宗李治的培养(三)与其他子女的教导

  五、李世民与大臣

  (一)与魏征的辩论(二)与房玄龄的合作(三)与其他大臣的交往

  六、李世民与异族

  (一)灭东突厥称天可汗(二)和亲吐蕃结盟友(三)设立安西四镇平西域

  一、李世民与父亲李渊

  (一)晋阳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无道,天下大乱。当时,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掌握着十万精兵。他次子李世民从小就有军事才能,曾经在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又在汾阳宫击退东突厥。他看到隋朝日暮途穷,百姓苦不堪言,便劝说父亲起兵反隋。他还结交了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并暗中招募义士。

  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王威、高君雅被杀后,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在晋阳起兵。他以“勤王定乱”的名义,号召各地响应。他以李世民为右领军都督,统领右三军,让他率先出征。李世民带领精锐骑兵,沿着黄河东下,攻破了晋州、洺州、魏州等地,与李密、窦建德等反隋势力结盟。他又派遣裴寂、刘文静等人去长安联络李渊的女婿柴绍、秦王李世卿等人,策划夺取隋朝都城。他还派遣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去并州、河东郡等地招降隋朝的将领和官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下了一片广阔的地盘,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晋阳起兵

  (二)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秦王,授予他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兼尚书令等职,让他参与朝政。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功高震主,受到了众多大臣和百姓的敬重和爱戴。然而,他却与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产生了深深的矛盾。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嫉妒李世民的功劳和声望,想要除掉他。他们在朝中结党营私,拉拢亲信,暗中谋划。他们还利用父亲对李世民的猜忌和不满,多次诬陷和陷害他。李世民也不甘示弱,与他们针锋相对,明争暗斗。朝中一时间风声鹤唳,刀光剑影。

  贞观四年(630年)六月初四日,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在玄武门伏击李世民,趁机除掉他。然而,这个计划被李世民的心腹长孙无忌得知,并及时通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率领亲信骑兵直奔玄武门。在玄武门外,他遇到了率领步兵前来迎接父亲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两边一见面就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经过一番激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将他们的部下全部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通过这场政变,李世民消除了自己最大的政敌,夺得了皇位的先机。

  

  玄武门之变

  (三)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他在位期间,只使用了一个年号——贞观。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文治武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以及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他在对外方面,灭东突厥称天可汗,和亲吐蕃结盟友,设立安西四镇平西域,征讨高句丽,使唐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他在文化方面,爱好文学与书法,赏识贤才,聘请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为宰相,选拔李白、杜甫等人为诗人,召集十八学士编纂《贞观政要》等书籍,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发展。

  

  李世民—贞观之治

  二、李世民与兄弟

  (一)与李建成的恩怨

  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也是李世民的兄长。他曾经与李世民一同参与晋阳起兵和统一中国的战争,也有一定的功劳。然而,他性格软弱多疑,喜欢结党营私,不善用人。他嫉妒李世民的才能和声望,想要排挤他。他曾经多次诬陷和陷害李世民,企图让父亲废掉他。他还曾经暗中联络突厥、吐谷浑等异族势力,想要借助外力对付李世民。他最后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所杀。

  (二)与李元吉的矛盾

  李元吉是李渊的四子,也是李世民的弟弟。他曾经与李世民一同参与晋阳起兵和统一中国的战争,也有一定的功劳。然而,他性格残暴奸诈,好勇斗狠,不讲道义。他嫉妒李世民的才能和声望,想要除掉他。他曾经多次与李建成合谋陷害李世民,企图让父亲废掉他。他还曾经暗中联络突厥、吐谷浑等异族势力,想要借助外力对付李世民。他最后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所杀。

  (三)与李元霸的友谊

  李元霸是李渊的三子,也是李世民的弟弟。他曾经与李世民一同参与晋阳起兵和统一中国的战争,也有一定的功劳。他性格豪爽忠勇,喜欢冒险创业,不畏强敌。他敬佩李世民的才能和声望,想要辅佐他。他曾经多次与李世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突厥、吐谷浑等异族势力,为唐朝的安定和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支持李世民,后来被封为齐王,成为唐朝的重要将领。

  

  隋唐第一猛汉—李元霸

  三、李世民与妻妾

  (一与长孙皇后的恩爱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元配妻子,也是他最爱的妻子。她出生于名门望族,是隋朝官员长孙晟的女儿。她容貌秀美,气质高雅,才华出众,善于诗文、音律、书画、针线等。她与李世民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共同经历了晋阳起兵和玄武门之变等艰难困苦。她对李世民忠贞不渝,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家庭中,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她对子女慈爱有加,对妃嫔宽厚宽容,对百姓仁慈慈善,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她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后,李世民十分悲痛,为她修建了昭陵,并亲自撰写了《哀皇后文》。

  

  长孙皇后

  (二)与武则天的风波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出生于寒门微末,是隋朝官员武士彟的女儿。她容貌绝色,才情过人,精通诗文、音律、书画等。她曾经入宫为隋炀帝所宠幸,后来被封为太平公主的才人。唐朝建立后,她被选入长孙皇后的宫中服侍皇后。她以其美貌和才华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并成为了他的妃子之一。她对李世民既敬而远之又深情款款,既协助他处理政务又陪伴他消遣娱乐。她在贞观十九年(645年)生下了李世民最小的儿子李弘,被李世民立为鲁王。她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去世后,被封为昭仪,与高宗李治共同执政。她在政治上野心勃勃,不惜用尽手段,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武周朝代。

  

  武则天

  (三)与其他妃嫔的轶事

  李世民除了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妃嫔。其中有些是他真心爱慕的,有些是他出于政治需要而纳入的,有些是他偶尔欣赏的。这些妃嫔中,也有一些与李世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韦贵妃:她是李世民的表妹,也是他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容貌美丽,性格温柔,善于弹琴唱歌。她曾经为李世民创作了《长门怨》,表达了她对李世民的深情。她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去世后,李世民十分悲伤,为她修建了慈恩寺,并亲自撰写了《哀贵妃文》。

  杨贵妃:她是李世民的侄女,也是他最晚纳入的妃子之一。她容貌倾国倾城,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舞蹈、骑马、射箭等。她曾经为李世民表演了《霓裳羽衣曲》,赢得了李世民的赞赏。她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被封为贵妃,与李世民相处甚欢。她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生下了李世民最小的女儿金山公主。

  燕德妃:她是李世民的侍女之一,也是他最忠诚的妃子之一。她容貌平平,性格忠厚恭谨,善于服侍李世民。她曾经在玄武门之变中跟随李世民冲入敌阵,保护了李世民的安全。她在贞观十八年(644年)生下了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襄城公主。

  武昭容:她是武则天的妹妹,也是李世民的妃子之一。她容貌娇美,性格傲慢,喜欢争宠。她曾经与武则天合谋,想要让李世民立她的儿子李弘为太子。她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被李世民发现了阴谋,被赐死。

  郑贤妃:她是李世民的侍女之一,也是他最幸运的妃子之一。她容貌普通,性格温顺,喜欢读书。她曾经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重时,陪伴在他身边,读给他听《孝经》。她在李世民去世后,被高宗李治封为贤妃,与武则天同列。

  

  李世民的嫔妃们

  四、李世民与子女

  (一)与太子李承乾的误会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也是他最不幸的儿子。他出生于贞观元年(627年),母亲是长孙皇后。他容貌英俊,性格聪明谨慎,善于诗文、音律、书画等。他在贞观八年(634年)被立为太子,受到了父亲的宠爱和教导。然而,他却因为一次意外而失去了父亲的信任和爱护。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在东宫设宴款待群臣,酒后兴起,命太子李承乾弹琴唱歌。李承乾不敢违拗,便弹唱了《凤求凰》。这首歌是李世民为长孙皇后所作的恩爱之作,含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词句。李世民听了大怒,认为李承乾是在暗示自己老朽无能,不配做皇帝。他当场打断了李承乾的琴弦,并将他赶出了东宫。从此,他对李承乾冷淡无情,甚至想要废掉他。

  (二)与高宗李治的培养

  李治是李世民的次子,也是他最成功的儿子。他出生于贞观九年(635年),母亲是韦贵妃。他容貌潇洒,性格温和宽厚,善于诗文、音律、书画等。他在贞观十八年(644年)被立为齐王,受到了父亲的器重和培养。他曾经随父亲出征高句丽,立下了战功。他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被立为太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他在位期间,继承了贞观之治的基础,又开创了永徽之治和永淳之治的局面,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他在对外方面,灭高句丽、百济、吐谷浑等国,使唐朝的疆域更加广阔。他在文化方面,赏识贤才,聘请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为宰相,选拔李白、杜甫等人为诗人,召集十八学士编纂《永徽书目》等书籍,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与其他子女的教导

  李世民除了李承乾和李治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子女。其中有些是他亲生的,有些是他收养的,有些是他远房的。这些子女中,也有一些与李世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李愔:他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燕德妃。他容貌俊美,性格聪慧活泼,喜欢读书、弹琴、射箭等。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被立为襄城公主。他曾经在贞观十五年(641年)陪父亲出访吐蕃,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白狼。李世民命令他射击白狼,但他却故意射偏了箭。李世民问他为什么不射中白狼,他回答说:“白狼是吐蕃国王赞普的图腾,射中白狼会得罪赞普。”李世民听了大喜,夸奖他机智聪明。

  李慎:他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武昭容。他容貌平凡,性格谦虚恭敬,喜欢读书、写字、画画等。他在贞观十二年(638年)被立为鲁王。他曾经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陪父亲出访安西四镇,与父亲一起观看了安西四镇的风土人情。李世民问他对安西四镇的看法,他回答说:“安西四镇虽然边远荒凉,但却是唐朝的重要屏障,不能轻易放弃。”李世民听了点头称赞,赐给他一匹骏马。

  李明:他是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郑贤妃。他容貌憨厚,性格忠厚老实,喜欢读书、种花、养鱼等。他在贞观十三年(639年)被立为新城公主。他曾经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陪父亲病卧含风殿,为父亲读《孝经》。李世民问他对《孝经》的理解,他回答说:“《孝经》说孝有三:一曰忠,二曰孝,三曰顺。”李世民听了感动落泪,抚摸他的头发。

  五、李世民与大臣

  (一)与魏征的辩论

  魏征是李世民的宰相之一,也是他最敬重的谏臣之一。他出生于寒门微末,是隋朝官员魏德元的儿子。他才华横溢,性格刚直不阿,善于诗文、辩论、谏诤等。他曾经担任窦建德的幕僚,后来归降唐朝。他在贞观十年(636年)被任命为尚书左丞,负责上奏朝廷政事。他曾经多次向李世民进言献策,指出了李世民的错误和弊端。他与李世民之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辩论和谏诤。

  贞观十二年(638年),李世民想要迁都洛阳,以避开长安的水患和灾祸。魏征上书反对,认为迁都洛阳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和动荡,而长安是唐朝的根本所在,不能轻易放弃。李世民不听劝告,坚持要迁都洛阳。魏征又上书说:“陛下若迁都洛阳,则臣必自刎于殿前。”李世民被魏征的决心所感动,最终放弃了迁都洛阳的计划。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想要册封武则天为皇后,以表彰她生下了鲁王李治。魏征上书反对,认为武则天出身低微,曾经为隋炀帝所宠幸,不配做皇后。李世民不听劝告,坚持要册封武则天为皇后。魏征又上书说:“陛下若册封武则天为皇后,则臣必自缢于殿前。”李世民被魏征的决心所震慑,最终放弃了册封武则天为皇后的计划。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重,想要立鲁王李治为太子,以继承自己的皇位。魏征上书反对,认为李治年幼无知,不懂政事,不配做太子。李世民不听劝告,坚持要立李治为太子。魏征又上书说:“陛下若立李治为太子,则臣必自焚于殿前。”李世民被魏征的决心所感化,最终放弃了立李治为太子的计划。

  

  李世民与魏征

  (二)与房玄龄的合作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宰相之一,也是他最信任的助手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是隋朝官员房彦谦的儿子。他才华卓越,性格谨慎稳重,善于诗文、史学、政治等。他曾经担任隋朝的秘书郎,后来归降唐朝。他在贞观十年(636年)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负责上奏朝廷政事。他曾经多次向李世民进言献策,协助他处理政务。他与李世民之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合作和交流。例如: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想要改革税制,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房玄龄上书建议,实行“两税法”,即每年只收取田赋和人头税两种税收,而取消其他各种杂税和徭役。李世民采纳了房玄龄的建议,并命令他主持制定“两税法”的具体条例。房玄龄与其他大臣一起制定了“两税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使得唐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改善了。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想要编纂一部唐朝的正史,以记录唐朝的兴亡成败。房玄龄上书建议,以《史记》和《汉书》为范本,编纂一部《贞观政要》,以记载唐朝建立以来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李世民采纳了房玄龄的建议,并命令他主持编纂《贞观政要》的工作。房玄龄与其他十八学士一起编纂了《贞观政要》,并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史,也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三)与其他大臣的交往

  李世民除了魏征和房玄龄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大臣。其中有些是他亲自提拔的,有些是他继承下来的,有些是他远交近攻的。这些大臣中,也有一些与李世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交往和互动

  杜如晦:他是李世民的宰相之一,也是他最敬畏的对手之一。他出生于寒门微末,是隋朝官员杜荣国的儿子。他才华超群,性格刚毅果断,善于诗文、辩论、谋略等。他曾经担任窦建德的幕僚,后来归降唐朝。他在贞观十八年(644年)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负责上奏朝廷政事。他曾经多次向李世民进言献策,协助他处理政务。他与李世民之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辩论和互动。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想要亲征高句丽,以报复高句丽对唐朝的侵犯和挑衅。杜如晦上书反对,认为高句丽地形险要,气候恶劣,不易攻克。李世民不听劝告,坚持要亲征高句丽。杜如晦又上书说:“陛下若亲征高句丽,则臣必随行。”李世民听了感激不已,赐给他一匹骏马。

  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在平壤城下围困高句丽王城,遭到了高句丽军队的顽强抵抗。杜如晦上书建议,以计攻城,即用火攻烧毁城门,然后用土攻填平护城河,再用梯攻登城。李世民采纳了杜如晦的建议,并命令他主持实施计策。杜如晦与其他将领一起制定了计策,并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成功攻破了平壤城。

  李白:他是李世民的诗人之一,也是他最欣赏的才子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是隋朝官员李邕的孙子。他才华绝伦,性格豪放不羁,善于诗歌、酒仙、剑客等。他曾经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名士和英雄。他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被选入长孙无忌的宫中服侍长孙无忌。他以其诗才和风采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并成为了他的诗人之一。他对李世民既敬佩崇拜又不卑不亢,既赞美歌颂又直言进谏。他与李世民之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和交流。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在含风殿设宴款待群臣,命李白为他作诗。李白即兴作了《上李太宗皇帝》一首,赞美了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和仁德明智。李世民听了大喜,赐给他一匹骏马。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重,想要立鲁王李治为太子,以继承自己的皇位。李白上书反对,认为李治年幼无知,不懂政事,不配做太子。他以诗为信,作了《上李太宗皇帝》一首,劝谏李世民立襄城公主为太子。李世民听了不悦,将他赶出了宫廷。

  

  李白

  六、李世民与异族

  (一)灭东突厥称天可汗

  东突厥是唐朝北方的一个强大的异族势力,也是唐朝最大的敌人之一。他们曾经与隋朝和唐朝结盟,共同抵抗其他异族势力。然而,他们也经常背信弃义,侵犯唐朝的边境和百姓。他们在贞观十一年(637年)被唐朝击败后,分裂成了东部突厥和西部突厥两个部分。

  东部突厥由伊利可汗统领,西部突厥由沙钵罗可汗统领。他们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又重新联合起来,对唐朝发动了新的进攻。李世民决定亲自出征,以消灭东突厥的威胁。他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沿着黄河北上,攻破了东突厥的各个部落。他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在银山(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击败了伊利可汗和沙钵罗可汗,并俘虏了他们的大部分部众。他将伊利可汗和沙钵罗可汗带回长安,并在含风殿前示众。他宣布自己为天可汗,即天下所有突厥人的最高统治者。他将东突厥的土地划归唐朝,并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唐朝的各个州郡。这样,东突厥这个强大的异族势力就被李世民彻底消灭了。

  

  李世民攻打突厥

  (二)和亲吐蕃结盟友

  吐蕃是唐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异族势力,也是唐朝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他们曾经与唐朝结盟,共同抵抗其他异族势力。他们在贞观十一年(637年)被唐朝击败后,向唐朝称臣。他们在贞观十三年(639年)由赞普松赞干布统领,向唐朝求亲。李世民同意了他们的求亲,并将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他在贞观十四年(640年)亲自出访吐蕃,与松赞干布在青海湖畔会面,并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他与松赞干布结为兄弟,互赠礼物,互订盟约。他还将安西四镇的部分土地划归吐蕃,并将安西四镇的部分部众安置在吐蕃的各个州郡。这样,吐蕃这个强大的异族势力就被李世民化敌为友了。

  

  唐朝吐蕃和亲

  (三)设立安西四镇平西域

  安西四镇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四个军事要塞,也是唐朝对外扩张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们分别是:瓜州、沙州、凉州、疏勒。它们曾经是隋朝和唐朝的属国,但后来叛离了唐朝,投靠了突厥和吐蕃。李世民决定出兵收复安西四镇,以巩固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他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西进,攻破了安西四镇的各个城池。他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平定了安西四镇,并将其划归唐朝,并将其改称为安西都护府。他任命高昌王麴文泰为安西都护,并派遣了许多官员和士兵驻守在安西四镇。他还将安西四镇周边的各个国家和部落纳入唐朝的保护范围,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这样,安西四镇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就被李世民成功建立了。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和最杰出的代表。他在位期间,只使用了一个年号——贞观。他以贞观之治为基础,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以及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他在政治上,文治武功,明君仁德,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他在对外方面,灭东突厥称天可汗,和亲吐蕃结盟友,设立安西四镇平西域,征讨高句丽,使唐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他在文化方面,爱好文学与书法,赏识贤才,聘请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为宰相,选拔李白、杜甫等人为诗人,召集十八学士编纂《贞观政要》等书籍,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发展。他在人际关系上,与兄弟、妻妾、子女、大臣、异族等都有着复杂而有趣的故事和交流。他是一个多面而全面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阎立本《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