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寻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记者踏春寻乌,足之所至、目之所及,尽见寻梦之迹。

  沐浴着党中央、国务院关怀支持苏区振兴发展的春风,感受着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定点帮扶、深圳市支援合作的温暖与力量,寻乌上下怀揣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梦想砥砺前行。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排位创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度,寻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高质量推进,迎来“开门红”。

  融湾向南

  寻高质量发展之梦

  在中央关心关怀下,深圳与寻乌建立支援合作关系,为寻乌加快融湾向南、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强劲动能。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支撑。走进寻乌县智慧蔬菜产业园,棚内温润舒适,辣椒、西红柿、南瓜等蔬菜长势喜人。“目前,我们基地种植大棚蔬菜超800亩。借助深圳与寻乌支援合作关系,我们与大湾区60多家高校、商超、政企单位建立了合作销售关系,当日采摘的蔬菜3小时内可直达湾区市场。”产业园负责人王艳告诉记者。

  依托富硒优质果蔬的生产优势,寻乌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等方式,积极参与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湾区的产业合作。目前,该县2家企业被认定为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成功认证“圳品”4个,8家企业入驻“圳帮扶”消费帮扶平台,每年直供大湾区果蔬11.44万吨,价值4.49亿元。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动力。今年2月,寻乌县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工作站将通过加强寻乌在深人才之间交流、收集寻乌籍在深优秀人才信息并建立人才智库、鼓励湾区寻乌籍企业家广泛宣介家乡丰富物产资源和良好营商环境等形式,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寻乌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才智。

  寻乌充分把握深圳对口支援合作的优势,探索了“湾区+老区”人才协作机制,创新“126”干部培养机制,积极引导当地广大干部对标深圳效率、深圳经验,努力向大湾区全方位对接融入。截至目前,该县已先后选派63名优秀领导干部赴深圳市有关单位、国企驻点跟班学习,组织党政干部、优秀教师、骨干医生等4000多人次赴深圳龙岗区等地实训,学习湾区思维,带回湾区经验。

  紧盯湾区产业资源优势,寻乌还建立了“双向赋能”的人才融合机制,通过加快建设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吸引大湾区企业、人才来寻乌发展。持续在大湾区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加速与湾区产才融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2022年,该县促成5家企业与深圳7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大湾区建立3个“科创飞地”。

  融湾向南,不仅体现在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上,也体现在营商环境的变化中。

  “没想到现在我们外地客商在寻乌投资办企业,办证这么快,效率这么高。”日前,寻乌县杨梅园工业园区企业江西裕友盛照明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国龙来到该县自然资源局,在同一时间拿到了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登记权证。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寻乌县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做到”的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寻速办、乌差别”营商环境品牌。2022年,全县164项对标提升改革措施全部完成,调整清理证明事项36项,上线“全程网办”事项121个、电子证照258种,“1+N”通用综合窗口实现县乡全覆盖,营商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一方阵。

  寻乌人民期盼多年的瑞梅铁路开工建设,寻龙高速(寻乌段)建成通车,赣安寻高速纳入了国家公路网规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让寻乌人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追梦旅途更加畅通。

  集聚要素

  寻现代化兴业之梦

  连日来,在深寻创新合作产业园北区标准厂房及附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业现场,多台大型机械有序运转,工人正抓紧施工。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深寻产业转移承接、寻乌汽车配件生产配送及智能包装设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致力工业倍增升级,寻乌朝着“产品终端化、产业高端化、工厂智慧化”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打造通用设备制造、稀土新材料和锂电新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要素,寻乌逐梦前行——

  搭建园区平台。该县紧扣“三区六园九平台”发展思路,启动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满园达产行动,盘活利用闲置厂房10.34万平方米,处置低效用地483亩,完成5家企业“腾笼换鸟”。同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全力招大引强。寻乌创新招商形式,围绕产业链开展点题招商、选题招商,推进资本招商。同时,优化签约项目后续跟踪服务,切实为项目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快开工。今年2月20日,该县集中签约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14个,引进投资超百亿元。

  加强企业培育。为此,该县建立企业“微转小、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库,梳理60家企业重点跟踪服务、重点培育,支持晟琪科技、恒源科技、通诚稀土等企业上市。加大5G及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改造。2022年,寻乌新增营收超10亿元企业2家、新三板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00家,新入规企业数量创新高。

  建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设立3000万“惠企资金池”,将60项惠企政策列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2022年,全县累计为4846家企业兑现惠企资金2.96亿元,为企业减负约5亿元,发放“五个信贷通”贷款8.8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强化人才引育。通过实施“寻才回归”工程,该县建立寻乌籍在读大学生人才库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导动员寻乌籍人才回寻工作。同时,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在15个乡镇和工业园区等地打造18个人才驿站,全面受理解决人才诉求,积极兑现人才政策,为引进人才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2022年,全县共吸纳紧缺急需人才226人。

  加大创新力度。该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26名,与江西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县域创新能力评价在全省重点生态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支持企业加大创新,2022年,该县1021家企业实现平台上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近日,落户寻乌的江西艾林克压缩机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公司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空气压缩机于一休,拥有国家级能效检测实验室及数十项发明专利。公司的落户投产,是寻乌在追寻现代化兴业之梦中收获的又一硕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寻乌先后引进机电制造企业63家、汽配企业17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链;全县稀土氧化物产能由3100吨扩大至10700吨,稀土新材料产业不断向高端磁材、稀土合金下游产业链延伸,基本形成了从稀土综合利用到稀土磁材、合金再到稀土永磁电机及其他终端产品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区域内相互配套、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见雏形。

  做强品牌

  寻长效化富民之梦

  日前,记者走进寻乌县客家小镇看到,白墙黛瓦与青山春色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韵味。为不断擦亮“寻乌不寻常”名片,寻乌围绕做强“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四大品牌,依托当地丰富的客家、红色、生态、果业等文化和资源,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长效化富民之路。

  ——客家韵,留住乡愁记忆。该县坚持“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则,激活农村沉寂资源,挖掘乡间尘封遗存,积极传承用好客家耕读文化、建筑文化、传统风俗。2022年在南桥镇高排村大夫第举办的中国(寻乌)客家灰水粄制作大赛,吸引了赣粤闽客属地区的众多游客。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寻乌),成立了客家话采集中心、客家话语音标注中心和客家文化传播交流中心,眼下,客家话语音标注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红土风,传承苏区精神。该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通过实施寻乌调查纪念馆等“一馆七址”红色旧址提升改造项目,将红色旅游与养生度假游、生态游深度融合,已建成罗福嶂会议学习园、青龙岩旅游度假区、留车石崆寨景区等一批文旅项目,目前该县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1个。

  ——东江源,守护一江清泉。该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2022年改造低质低效林5.19万亩,修复废弃矿山1500亩,高质量完成七塅石片区生态修复和治理。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二类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质量长期稳居省市第一方阵。通过唱响“东江源”品牌,实现东江源生态保护对区位、产业、人文等要素的全面赋能,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橘乡情,提升舌尖幸福。寻乌一手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拓展果品精深加工,唱响“橘乡情”品牌;一手抓产业转型探索,坚持“柑橘为主、多元发展”产业规划,大力发展蔬菜、百香果、鹰嘴桃、油茶等其它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由原来的“一果独大”,发展到如今的“百果满园”。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蜜桔示范基地6个、柑橘标准果园15个,全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立足“四大品牌”建设,寻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了三标乡三标村、吉潭镇兰贝村、南桥镇团建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此外,通过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能与活力。

  同时,该县围绕创建“三城两区”,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通过大力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项目,启动实施马蹄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22年建成雨污分流管网9.74公里,9条城区道路实现白改黑,1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停车位增多了,路也修宽了,还配备了几处休闲活动场所,大家住得更舒心了。”该县县城居民刘先生说。

  “四大品牌”闪闪发亮,激励着当地干部奋勇争先,带动着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寻乌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3%。

  原标题:《寻乌寻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