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这里有一束光

  

  《别慌》剧组留影,叶志刚(左)和友庆(右)。

  叶志刚在《别慌》这本书中说:“我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遇见友庆之前,遇见友庆之后。”那么问题来了,叶志刚是谁?友庆是谁?又是什么事情需要别慌?

  如果,你还没有机缘读到这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日记,那么别慌,4月15日,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话剧将被搬上清华大学大礼堂的舞台,一群出版社的编辑将暂时放下手中正在编辑的书稿,与众多艺术家联袂演绎叶志刚和友庆的故事,这是关于希望和阳光的故事。

  登山 孤勇者的选择

  “真的有点慌。”自从离开校园一头扎进特殊教育这个领域以来,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特教老师的恒心、爱心,叶志刚曾经拨正过许多“迷航小船”人生方向,无论是网瘾少年,还是少年黑社会组织成员,他都帮他们找回了失去的世界。但当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16岁的孤独症患者友庆来到面前,他心中真的没底了。不说话、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偶尔地喃喃自语并傻笑……叶志刚看着友庆,就像看着一座望不到山顶的高山。

  接下来叶志刚带友庆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孩子的韦氏IQ低于46,已无用药的必要;国内研究孤独症的专家说,16岁的年纪太大了,治疗效果可能不会理想;一位患者家属劝慰他,放弃吧,这是科学,咱们的孩子都完了。放弃吗?决不。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从医院回来,他告诉友庆的父母:别慌,今晚咱们就开始。

  今晚就开始,启动基本功训练,包括但不限于吃饭、睡觉、洗漱、排泄;今晚就开始,启动能力训练,学习打扫房间,倒垃圾,检查门锁,睡前关闭家里的电灯;今晚就开始,启动体能训练,每天都要进行俯卧撑和跑步;今晚就开始,启动形体训练,每天靠墙站立30分钟,把友庆变成挺拔的男人;今晚就开始,启动夜间调查,叶志刚搬进友庆的家,同吃同睡。

  从这一晚开始,叶志刚下定决心,友庆即使是珠穆朗玛峰,自己也一定要到山顶去看一看。从这一晚开始,他化身成为一名孤勇者,独自开始了艰苦的登山之路。

  山腰 道路曲折艰险

  登山的路异常曲折艰险。一道10以内的数学题,友庆做了整整一天;一道学龄前数独练习题,用了两天时间才做完;一道增进亲子关系的数字游戏,静止了3天;总结图形规律题,7天。智力训练的每一天,对叶志刚的体力和脑力都是巨大的消耗,“我一生从未感觉如此疲惫,我几乎进行不下去了”,但理智还是告诉他别慌,毕竟连蜜蜂也可以理解0的概念,恒河猴也可以数到4,他坚信友庆一定可以做得出来。

  比智力训练更令人伤脑筋的是行为训练。孤独症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接受外界的影响。“如果你不能进入他的世界,那就干脆把他投入你的世界。”叶志刚让友庆做他的跟班,让他帮忙取快递,倒垃圾,在150分钟内擦完房间的地,做对了奖励,做错了惩罚,用劳动把他从幻想和发呆中解放出来,用评价帮助他建立正常的习惯。

  为了培养友庆开口提要求的习惯,叶志刚陪着友庆不吃不喝拉锯了3天,整整瘦了8斤,正当他饥渴难耐准备向友庆投降的时候,紧闭的房门却突然打开了,嘴唇干裂的友庆虚弱地扶着门框说:“叶叔,我们把桌子上的点心吃一吃吧。”那一刻,叶志刚兴奋地差点晕了过去。

  阳光 带给更多人希望

  作为一部教育工作者的日记,《别慌》是用时间顺序写就的作品。第156天,是一个令读者过目不忘的日子,在这一天,友庆的IQ值达到了108,终于,一束阳光从书里射进阅读者的心里。

  智商恢复正常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育人”计划拉开帷幕。对友庆的教育不能封闭在室内,而是要带领他在社会中磨炼。叶志刚想要完成的,是让友庆真正地融入社会。他带友庆去北京听讲座,和友庆一起看奥斯卡获奖电影,带友庆与亲朋好友一同聚餐,和友庆一起玩电脑游戏,带友庆学郑钧的《回到拉萨》,一同高歌“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再次回忆起来那段时光,叶志刚也感慨万千,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友庆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第439天的时候,友庆已经能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半个小时;第471天,第一次主动帮忙做家务;第534天,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人让座;第977天,通过了钢琴十级的考试;第1065天,学会骑自行车买菜;第1158天,友庆给母亲做了第一顿菜,做的尖椒干豆腐,妈妈吃了后哭了;第1461天,友庆和养老院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成为一名职工;第1492天,友庆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他给父母买了两个保温杯,又买了一朵红玫瑰送给母亲;第1812天,友庆与女友确立了恋爱关系……

  陪伴友庆,是叶志刚一次勇敢的尝试,他用1872天的时间把人间的阳光照射进一个曾经封闭混沌的心灵,让一个被绝望笼罩的家庭重新焕发出生机,而这本书的出版和即将到来的话剧公演则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束光,友庆的故事,友庆的奇迹,将随着多样的传播,带给更多人希望。(李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