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的一首五律,文笔流畅,意境深远,不愧为传世名作

  一首好诗总是融入了作者的深情,也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增长人们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古代很多才子仕途受挫,心中倍感失意。不过坎坷的经历也让他们深思,人生到底应该怎样过才最有意义,生命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

  他们为了寻求答案,经常四处访游,并用诗行记录了自己的感悟。下面分享刘长卿的一首五律,文笔流畅,意境深远,不愧为传世名作。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中唐 ·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出生于唐代天宝年间,曾因事两次被贬。诗人后半生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多舛的命运、坎坷的仕途,还有动荡的时局、艰苦的生活,无不让才子倍感悲戚和惆怅。

  刘长卿的作品多写漂泊之苦,以及林泉隐逸的闲情,他曾自称五言长城,诗歌风格洗练清冷。诗人性情刚直,备受排挤,一直沉沦下僚,心中颇感郁闷。所以当他离开朝堂后,反而开始看淡仕途,并希望摆脱世俗纷争,寻求彻底的解脱。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流寓扬州之时,他在一个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抒写了心中的感慨。

  

  诗人独自登上吴公台,放眼眺望,只见高台早已破败不堪,近处的草木正逐渐凋零。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诗人神情凝重,更勾起了他的乡愁。郊野中的古刹香火不旺,来往的行客也是屈指可数。诗人隔水眺望,远处的云峰显得极其幽深静谧,好像处于另一个世界。

  夕阳缓缓西坠,仿佛非常眷恋着这座高台;空旷的林中不停地回荡着悠扬的钟磬声,似乎在提醒世人,此处还有一处名胜古迹。诗人想起南朝的那些陈年旧事,忽然觉得惆怅无比。万千往事不堪回首,唯有滚滚江流不停翻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间断。

  

  开篇点出创作意图,吴公台位于江苏扬州的北面,最早修筑于南朝,主要用于发射弩箭,后来经过陈朝将领吴明彻重修。诗人来到此地,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不禁吊古伤今。“摇落”二字,虽然只是描绘草木枯萎、落英缤纷的场景,但是读者还可想象出高台周围杂草丛生、荆棘密布,却不见人烟的凄凉气氛。

  如此萧索的秋日景象,让诗人感慨万端。他叹息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历史上的那些风流人物最终都化为了灰烬。同时作者又焦虑自己仕途受挫,蹉跎了岁月,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对故园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远近结合,描绘了高台周围的景象。出句呼应题目中的一个“寺”字,表明寺院修建于吴公台上,虽然寺院里并无太多值得观赏的事物,不过由于那里地势高耸,却很方便眺望。对句则展现出隔岸的青山白云,层层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才子远望重峦叠嶂,显得云雾缭绕,又觉得朦胧难辨。

  颈联神韵绝佳,读起来富有音韵之美,描写了黄昏时的凄寒景色,也委婉地道出作者的怀古之意。昔日的旧垒曾经隐藏着千军万马,更可显出统帅的运筹帷幄。可是多少年之后,硝烟散尽、偃旗息鼓,人们也早已淡忘此处曾经是一处军事要塞。

  诗人正陷入沉思,忽然阵阵寒磬声打乱了他的思绪,他循声望去,却只见空旷的山林,却无一个人影,才子不禁又倍感孤寂。一个“满”字,展现出秋日的萧瑟,进一步突出首句的“摇落”二字。

  

  最后两句充满了悲凉之意,诗人在吴公台上驻立良久,既看到了许多悲戚的景象,又触动了他的无限愁思,最后他离开时还再次回望高台,想起这个曾经的古战场,不知埋葬了多少英勇的将士。

  可是所有的喧嚣似乎都被潺潺流水声淹没,时间抹平了人们心头的创伤和悲痛,唯有诗人多愁善感,依然不愿忘怀那些令人倍感惆怅的往事。刘长卿的这首五律文笔流畅,意境深远,不愧为中唐诗坛的上乘之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