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书家金熙长用真阳笔法写仙家之碑《瘗鹤铭》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4月16日讯(记者 周锦春)中国书法历史上,作者未定、纪年未定的《瘗鹤铭》是个传奇,唐宋以来鉴赏、追捧、摹写的人不计其数,但真的能将它摹写到位的人还真不多。最近,有缘得见深圳著名书法家金龙(金熙长)的临写,似乎重现仙家之碑《瘗鹤铭》未刻时的风采。藉此机缘,记者想一探究竟,以有益《瘗》碑粉丝和广大书法爱好者。

  

  (金龙近照)

  金熙长先生是深圳的著名书法家,在深圳特区初创的八十年代风云一时,开创了深圳文化界诸多第一,亦曾担任深圳书画家协会主席等职,2011年退出商海隐居于岭南五桂山,专事书道钻研和写作,后创建五福书院传学授艺,桃李满天下。谈到对《瘗鹤铭》的临写,金先生感触颇多,从真阳笔法讲到仙家之碑,真知灼见、熠熠生辉——

  一、从《瘗鹤铭》看何谓仙家之碑?

  金龙先生说,研习书法首先必须了解碑帖的源流,才能从根本上读懂读碑帖,最终才能深入骨髓地写好这个碑帖。所以,研习从《瘗鹤铭》,必须得清楚从《瘗鹤铭》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

  《瘗鹤铭》大约出现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之上,属楷书摩崖石刻,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所作。后来,因山崩坠入江中,打捞出水时只存五残石,因以拓本之中有水前、水后之分。《瘗鹤铭》的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随己云游之鹤仙逝所作的纪念文字。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就是葬鹤的铭文。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铭书自左而右,与碑不同,刻字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且方圆并用,无论笔画或结字,章法都富于变化,形成萧疏淡远、沉毅华美之韵致。《瘗鹤铭》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典范之一,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

  

  (金熙长临《水前瘗鹤铭》之一)

  

  (金熙长临《水前瘗鹤铭》之二)

  《瘗鹤铭》的奇特之处:一是书风、记述习惯都迥异于中国书法的传统;二则无任何朝代纪年的信息,亦无作者真名;三则行文顺序是从左到右,文风飘逸;四则字体浑厚古朴,仿佛楷书又带着隶书和行书意趣,字形大小悬殊,一笔一画毫不拘束,仿佛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生命,自由舒张。如此碑刻,不知渊源流变行踪、不食人间烟火、不落尘俗书风,清代书法理论家王澍评之曰“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故而被推为“仙家之碑”。

  至于作者的考证,清朝刘墉在其所藏的瘗鹤铭拓本跋曰,此书或以为右军、或以为陶贞白、或以为顾著作,未有定论。但金龙先生认为瘗鹤铭之作者,从其书法的时代特征及仙气充塞、超凡俊逸的笔法来看,非常赞同翁方纲的说法,非南朝真人陶弘景莫属也。

  二、金龙先生对《瘗鹤铭》“真阳笔法”的具体认识

  据介绍,金龙先生自隐居五桂山之后,精研各类书法碑帖版本,包括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颇有造诣和心得。2015(乙未)年冬,金龙从各时期拓本考临瘗鹤铭全文173字,并第一个提出用真阳笔法写仙家之碑《瘗鹤铭》。那么,“真阳笔法”何以解之?简言之,真阳笔法,就是雄浑、豪迈、大气,富于变化、创新,富于激情的笔法,跟现在浮华世间的萎靡、偎琐、小气,且偏于呆板、丑态、缺乏灵气的笔法等等,刚好是相反的。为什么用真阳笔法,因为它蕴含阳刚、创新、开拓的气势和气概。换句话说,用真阳笔法写字可以益国,反之则可以误国。有些人教小孩一笔一划将字写得死死的,结果就是误人,抹杀了孩子的创新激情,误人最终会误国。历史上就有五胡乱华的教训,与当时的十大美男偏狭的审美趣味有关。不能不担忧,不能不警惕!

  

  (金熙长考临《水前瘗鹤铭》106字)

  

  (金熙长形临与意临《瘗鹤铭》)

  

  (金熙长临《水后瘗鹤铭》)

  至于“真阳笔法”有何特点,且听金龙先生条分析缕——

  其一、笔之中有阴阳。 故宫藏宋拓瘗鹤铭(潘宁藏本): 此拓计二个残字共三十字,但神定气足,骨骼分明,笔力遒劲而清晰可见,有未刻前的感觉。“真”字较其它拓本不同的是第二画竖下来与第四画横折相交。“侣”字左边之撇虽短,但先下后上先抑后扬。“仿佛”二字右边三撇的末撇,“仿”向上,“佛”向下,阴阳互补。“洪”字右边之共字,左上朝上,右上朝下。一阴一阳之势明显,中间一横先抑后扬,一画之中有阴阳。

  其二、 似直非直含太极。 故宫藏宋拓瘗鹤铭(翁方纲藏本):此拓字数较潘宁本多十余字,笔画无潘宁本栩栩如生。但也清晰而风神,有水沁之痕。其中“未、仙、尉、丹”等字之竖画皆似曲又直,似虚还实。

  其三、方圆兼用见刚柔。 上海图书馆藏沈韵初本:此拓字数较多,共九十一字,笔画较故宫本饱满。但无故宫本生机盎然。从此本看多数字的用笔是方圆并用。有些是以圆笔为主,如“上、岁、得”等字;但“午、朱、也”等字亦用方笔为主。

  其四、 偏旁相同势不同。 秦古柳跋水前本:虽残泐严重,但笔画遒劲,仙骨明显。其中“得 、微、征”等字,都从双人旁,但写法不同。如“得”字第一撇,先往下取势。第二撇是先往上取势,然后急转向下,阴阳互现。 “微”字的第一撇与“得”字的第一撇相反,先向下取势。 “征”字的第一撇与“微”字同,第二撇是向上与首笔抱圆,有太极之势。

  其五、同一石刻十拓九不同。 以“亦”字的上面一点为例,潘宁本是先从左向右按再往左运笔。秦古柳本是可以看从左下,亦可看从右下,模棱两可。沈韵初本及鹤州本是只从左下。 徐用锡本是从上往右下。 高邮夏氏本亦可从左往下,亦可看成从右上往右下运笔。 上述拓本因水流冲击的力度不同,加上后人江中剔铭,造成石刻线条质量的差异。但总体上讲,它的“大字之祖”的历史地位不容改变,它的仙家之气处处可见。正如清代书家翁方纲赞曰:寥寥乎数十字之仅有,而兼上下数千年字学,六朝诸家之神气,悉举而淹贯之。

  三、金龙先生基于识见对《瘗鹤铭》临写的具体步骤

  首先,说一说金龙先生的识见。他认为,瘗鹤铭的雄浑而俊逸书风较南北朝时期比较相近,较晋人的清淡萧散大不一样!至于清道人认为瘗鹤铭与王羲之的《黄庭经》是一家血脉,是金龙先生则不以为然。他说,与钟繇的篆隶用笔相近的作者比比皆是,不一定学钟繇笔法的书法都是王羲之所作。他认为,瘗鹤铭的作者,融入了汉袁安碑及钟繇的书写特点,写出有个人修为的南北朝时代风貌。

  基于上述识见,金龙先生在临写瘗鹤铭之前,先有步骤的临写了《许长史碑》《集玉桥碑》《郑文公下碑》《石门铭》《四山摩崖》《晖福寺》《爨龙颜》等南北朝时期相关摩崖碑刻。为何作如此安排?因为,金龙先生在这些碑帖里发现了瘗鹤铭和它们的相同之处,具体分述如下——

  

  (金熙长将《瘗鹤铭》与汉隶笔意融合创作对联)

  其一、《瘗鹤铭》中的“華”字同《郑文公下碑》中的“协皇華原”之華;“厥”字同“凡厥庶寮”之厥字,尤其左边下羊字第三行的取势;“仙”字同“中山尹”山字,中间一竖也是弯曲的。

  其二、《瘗鹤铭》中的“微”字同《晖福寺》中的“称谓微言”之微字的结体。

  其三、《瘗鹤铭》中的“岁”字中戈的一撇同《爨龙颜》中的“悠哉明后”中的哉字的撇,都从下取势起笔,然后向上、向右行笔。

  其四、《瘗鹤铭》中的“亭”字同《铁山摩崖》中的“高”字的中间二竖,直下到下方的口字上方。“掩”字的提手旁,与《四山摩崖》中的很多提手旁相仿,横与竖不在一条直线,似直非直的写法。“尔”字同《铁山摩崖》中的“常住尔其”之尔;“玄”字同《尖山摩崖》中的“无我玄象”之玄;“不”字同《葛山刻经》中的“今有不”之不。 

  四、社会各界对金龙临写《瘗鹤铭》的评价

  以笔者的一窥陋见,当今一线书坛,能在《瘗鹤铭》临写上登堂入室的迹近稀有,但金先生的临写已经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可以击节而赏。笔者以为,他的临写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他在笔法上的专心钻研、文化上默默积累和修为境界上的领悟提升。仅就他能在声名显赫、风头正盛的时候隐退一线,专心书事的壮举,目前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或许,这才是他成功的根本。

  

  (金熙长将《瘗鹤铭》与魏碑笔意融合创作对联)

  

  (金熙长将《瘗鹤铭》与魏碑笔意融合写小楷)

  说到社会评价,近期有一事可以说说。《墨契》公众号推出了“《瘗鹤铭》十人展”,自然引发了圈内人士的关注。其中,湖南有个公号叫《个三文艺批评》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以一当十:金熙长VS“《瘗鹤铭》十人”。现摘录一二,他说:“大家本着一碑或一帖,以之为母体进行临创,会有较强的可比性,可考察各人的领悟能力、临摹能力、审美能力等”。之所以将‘十人’与金熙长先生放一起VS,并不是要说‘十人’或者是金熙长先生如何,而是要说学习书法,面对一碑一帖,关键在于能从中看到什么?悟出什么?获得什么?这是值得书法人思考的。从以上对比中,不难看出,‘十人’之迹多当下流行的东西,运笔方法、线质及审美等尚未有独立意识,貌似个性,实则随人后踵,且不少人之临创,与原碑精神气质也是存在较大差距,比较稚嫩。金熙长先生对《瘗鹤铭》理解与呈现,则是有独到之处的,线条方圆得兼,点画沉着老辣,筋骨血肉洞达,气韵生动,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趣向与风貌,这一个书家趋向成熟的标志。”据说个三先生只是书友,似未与金先生谋面,评论也只是有感而发、凭心而论。或许,这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先生目前的状态和水平吧!

  还有一人,也可以佐证,他就是业内较为名气收藏家、水前瘗鹤铭藏家印海波先生。他说:“瘗鹤铭的书风变化无常,就是靠悟。写水前的大多欠厚古,写水后的又无逸气。一般人就是觉得写得像就是好,其实瘗鹤铭是与书家气息同步,才能达到意境!“一次,他看了金龙临瘗鹤铭的视频,激动地说,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感觉仙气扑面而来,不由得每个字都随视频走了一遍。身临其境,领会陶弘景当年是如何的运笔收笔,与古人心境相通。在最近一次看到金先生的两幅临作,与书友交流道,通篇处理得很细腻,气息更近水前。金龙兄己遁入瘗鹤铭的书法之门。再研习气息,每个字的出入口,终会在某天突然打通任督二脉,达到瘗鹤铭书法之最高境界!这两张书体浑然天成、一气呵成,可谓每笔错落阴阳皆有考证,在全国可以说,近十年之内,无人能够超越!稍后,又道:能将鹤铭练得如此仙家气息扑面而来的,国内也就金龙兄莫属了。

  金龙先生临写的《瘗鹤铭》,在社会媒体上也获得了书友们如潮的好评,且看新浪博客上众多网友的评论——

  新浪博客读者网友@围城居士:居士书法内敛而平和,想来一定是受了前人这些睿智的启迪。书法本来就是静心之道,人若浮躁,断不能于其中游刃有余。然而,若欲静心凝气,不妄执,不贪念,则又以书法为最佳切入之道。细细品味居士的书法,认真体会诸圣的睿言,不知不觉,被居士这平和的心态带入了远离尘嚣的圣境!

  新浪博客读者网友@左而聪:心闲气定,思与神接。居士大作,书风与内容和谐统一,如仙道静坐,高僧悟禅,精神内敛,气足神完。取章草之笔意,融钟王之楷风,淡泊若弘一,洒脱学智永。

  新浪博客读者网友@虚己乐闻:人生哲理,心灵之悟。居士大作如汩汩瀑流,沁人心田。居士引用大师禅悟之语,这些禅语道出了世间万物的本性,深入浅出地对自然规律做了剖析,令人懂得做人做事的哲理。

  新浪博客读者网友@一抹微红:修身养性,从古至今无数人之所求,君今以书法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乃一绝事。

  新浪博客读者网友@青出于蓝:字字珠玑,点到为止。犹如做人做事,“度”把握的恰如其分,整体自然流畅,更透别具一格内涵。

  或许,关注金先生对于《瘗鹤铭》临写的还大有人在,恕难一一枚举,想必业内方家自有评判吧。

  

  (金熙长先生于2023年4月在家乡台州为乡贤作讲座)

  【附《百度百科》:金龙简介】

  金龙,字熙长,号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深圳著名书法家、当代劝善学者。致力以书法作品弘扬传统家训,在学界率先提出情性教育。居深30年曾创造多个深圳第一。曾获深圳市文明市民标兵、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金龙先生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圳市委委员、政协深圳市罗湖区常委,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佛教协会常委、深圳市慈善会理事、深圳市文联委员、深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品牌学会副主席、深圳市文物艺术品收藏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国标舞研究会创会主席、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创会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建中央书画院广东分院副院长等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中国内地赴香港举办个展的首位青年书家成功在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举办讲座、教授《大学书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创办首家私营文化产业。

  2005年后,金龙先生退出商海闭关习书写作,2011年后隐居广东中山,五年后在中山创建五福书院,传学授艺。

  2006年,金龙先生在新浪开博,发表家学、养身、劝善及道教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新浪认证为宗教界名人博客;2008年被世界华人协会评为2007年度世界杰出华人。

  2003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性情教育的专著——《人生第一步》;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经六体书》书法作品集;2010年11月,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金龙先生养身心得——《涤心甘露》;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以修身养性为主题的书法集——《修心养灵》及《家风》《斋馆庙堂楹联书法》《太上感应篇新注》等书多部。

  2011年至今,金龙先生已在珠海、中山、深圳、嘉兴、台州、临海、上海等地举办了《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常福居士百家家训、百种心经书法作品全国巡展》。其书法作品出碑入帖,师古而化古,且长年炼气修道,下笔真阳,书风湛亮而幽深高简。有静穆之气,无驰骋之象;中和冲逸,似闻莺舞。被行内名家称为当代居士书风的开拓者、著名隐士书家。

  金龙先生习书法与儒释道同修,故细品其书法作品,即有儒家的风雅,道家的真阳,佛家的空灵,多种风格俱精,尤擅写对联作品,书风与对联内容一致,正是作者的“艺文相融,心笔合一”,形成书法界独特的“居士书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