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明曾说父亲贺龙除了丰功伟绩外,另一个最高荣誉就是爱!

  贺龙元帅一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凭借着杀伐果断,运筹帷幄成为敌人的梦魇。

  然而,战场之外的贺龙元帅其实是一个充满爱的人,就连他的女儿贺晓明也说过,自己的父亲最高的荣誉是爱。

  

  那么,下了战场的贺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说他的最高荣誉是爱呢?

  贺龙,1896年出生于湖南桑植。他家境贫寒,没有读完私塾就被迫辍学。

  没读过几年书的他,整日跟随着爷爷贺仕良习武。贺仕良原是清朝的武举人。

  

  整日跟着爷爷习武的贺龙,打架的武艺自然在别的孩子之上,贺龙成了当地有名的“孩子王”。

  由于没有学上,年幼的他又跟着姐夫去贩盐。四处漂泊,走南闯北。

  这些经历让他养成了直率豪爽,爱讲义气的性格。

  

  然而就是性格豪放,不拘一格的贺龙,却屡屡为战士们的终身大事“操心”。为了战士们的幸福,充当红娘。

  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为开国中将廖汉生定下的“娃娃亲”。

  一天,贺龙率领部队回乡整顿队伍,路过老家湖南桑植。

  

  当时在路边有一群小孩子在玩,看见有人来了,都吓跑了。贺龙笑笑:“现在的小孩子,跟我那会比可差远喽。”

  话刚说完,贺龙突然在路边看见一个小男孩。

  这小男孩大约七八岁年纪,看见部队来了,也不躲开。

  贺龙很奇怪,“你是哪家的孩子啊,看见我们不害怕吗?”

  

  小男孩说道:“我的爸爸是廖兰湘,他就是当兵的,兵没什么可怕的。”

  贺龙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来一定有出息。

  但当时部队急于行军,他随口夸了几句,就往前走了。

  这个小男孩就是廖汉生,而他的爸爸廖兰湘此时正在贺龙手下当兵。

  

  后来,贺龙曾专门向廖兰湘提及此事,认为廖兰湘生了个好儿子。

  不久后,廖兰湘的一则关于请假的批示,让贺龙再次想起了廖汉生。

  这天,廖兰湘来到贺龙的住处,向贺龙请假回家。

  

  贺龙正在埋头处理文件,听闻廖兰湘要来,这才起身出门。

  贺龙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廖兰湘要给廖汉生的弟弟定亲,而廖汉生还未有婚约。

  贺龙早就对廖汉生心生喜爱,于是他就对廖兰湘说道:“既然他这个做哥哥的婚事还没有着落,那我就帮他说一桩媒吧。”

  

  廖兰湘很高兴,他一口应允了。

  贺龙在这之后,就开始物色适合的人选。

  恰好这时贺龙的姐姐带着孩子来到营部探望他。贺龙看着身边这几个小姑娘,心里有了主意。

  

  他叫来二姐,问她的女儿肖艮艮有没有定亲。贺戊回答说没有。

  贺龙很高兴,急忙叫人给廖兰湘捎去口信,让他去把家里的廖汉生带来,两家人见见面。

  

  就这样,在贺龙的撮合下,廖汉生和肖艮艮的婚事就这样成了。

  在廖兰湘因病去世后,贺龙还资助廖汉生一直读书。

  后来,廖汉生和肖艮艮结婚后,特别恩爱,两人还生育有一子一女。

  

  除了廖汉生外,另一位开国将军王树声和妻子杨炬的婚姻也少不了贺龙的“牵线”。

  王树声是在一次工作中认识了杨炬的,从那之后,杨炬的一言一行在他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但杨炬是南方水乡人,她怕王树声是个“大老粗”,两人相处不来,所以一直没有正面同意王树声。

  后来随着多日的相处,王树声和杨炬两人也彼此确定了心意,但一直没能捅破那层窗户纸。

  

  有一天,王树声和杨炬两人去司令部汇报工作。看着非常般配的两人,贺龙心里也高兴,他直接提出要在今晚替二人举办婚事。

  就这样,在贺龙和徐向前的帮助下,王树声和杨炬也走进了幸福的婚姻。

  贺龙还曾经促成了朱德的儿子朱琦的婚事。

  

  当时朱琦非常喜欢赵力平,但赵力平说来说去就是不同意。直到贺龙出马,才让他们二人成了夫妻。

  贺龙不仅乐于成人好事,对于人才,教育的事情他也没有落下。

  

  贺龙一生虽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他十分关注新一代的教育。

  在战争时期,贺龙下了前线后,一直都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一生曾经创办过多所学校,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甚至是艺术学院都有涉及。

  贺龙是个热心教育的人,他一向是“军队打到哪,学校就开到哪。”

  有一次,贺龙率队攻下了山西文水。顾不得喝口水的他,第一时间就去了当地的学校。

  

  文水是个县城,人口不算多,但也有着几百名学生。

  这些学生生于战争年代,他们的学习之路走的并不顺利,学校时常因为战火停课,还有学生还会被迫退学。

  贺龙听说这所学校后,立刻吩咐士兵,不要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上课。

  

  说完就要去学校见一下学校的校长,旁边的人劝他:“学校里面说不定藏有敌人呢,我们还是跟着部队一块看看吧。”

  贺龙直接就说:“守城的敌军都被我们打跑了,学校里面剩下的都是中国的下一代,革命的火种,哪里有敌人。”

  

  说完,贺龙就跟着随身的几个警卫兵进了学校。

  进入学校后,贺龙安抚教室里的师生,他笑着说道:“大家不要害怕,我们不是什么坏人,大家在这里安心上课就好。”

  贺龙还下令要全力支持学校的一切正常活动。

  

  后来,在部队计划转移时,贺龙依然没有放弃他们。

  贺龙认为在战争年代,人才是很难得的。所以他坚持要带着这些学生一起转移,并且在部队中还作了指示,一旦打起仗来,要优先保护这些学生的安全。

  后来,为了感念贺龙所做的一切,这所随贺龙部队转移的学校改名为“贺龙中学”。

  

  贺龙中学里出来的学生,成为了我党的中坚力量,为我党打败敌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贺龙为了支持教育,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他的心里也时时刻刻挂念着这帮学生,贺龙在处理完公事后,一有空就来学校里看看这些学生们。

  

  在学校里,贺龙不仅关注学生们的学习,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

  当时的物资条件比较差,贺龙知道这些学生都在长身体的时候,他非常心疼这些孩子们。

  最终,在贺龙的提议下,学校的伙食标准和军队里的伙食标准调整到一致。

  

  贺龙每次去学校,都不摆什么架子,他平易近人,喜欢和学校里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贺龙深知在战争年底,条件艰苦。这些学生们很多都是农民家庭出身的贫苦孩子,他们一直都没能享受到童年的快乐。

  贺龙就在学校里举办篮球比赛和戏剧表演,每次都能给这群学生带去欢乐。

  

  贺龙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校的老师方面更不能马虎。

  他在军中挑选了多位“能人”去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用贺龙的话说,这叫“舍得下本钱”。

  在学校里给学生们上课的,都是队伍里有实战经验又有教育背景的人。

  

  其中有清华大学毕业的刘康,武汉大学毕业的秦德远等人。

  后来随着学校的扩大,以及后来组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里面的教资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能够同时让这些人去学校教学,贺龙对学校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贺龙看着学校里面师生一起上课,觉得非常开心,但他总是觉得还缺点什么。

  在一次会议上,有老师向贺龙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钦佩周总理毛主席他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这些领导也来咱们学校,就当满足一下学生们的愿望。”

  

  贺龙一拍大腿,“这个提议好,我总觉得差点什么,原来是差在这了。”

  如果能够把这些人请来,那学校里的学生们肯定更能感受到共产党的人的魅力。

  贺龙之后就想方设法请来党中央的领导,来给学生们上课。

  

  在他的努力下,周总理,叶剑英等中共的领导人都曾经去过贺龙中学讲课。

  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贺龙中学又和陕甘宁晋绥步兵学校合并,组建了西北军政大学。

  

  贺龙办学的能力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所以贺龙继续兼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

  贺龙除了关注教育事业外,还对体育事业上花了很多心思。

  

  建国之后,贺龙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一边忙着部队的事情,一边又在国务院处理事务。

  这天,贺龙收到了一条消息,消息上面说希望他能承担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担子。

  

  原来,当时的中国刚刚建立不久,还没来得及好好发展体育。

  体育赛事是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但我国一直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参加这些赛事,因此,发展体育事业非常重要。

  有鉴于此,毛主席和中共的领导人决定在体育方面下功夫。

  

  但当时谁也没有接触过现代的赛事,大家都不懂应该怎么发展体育。

  就在这时,毛主席想起了一件事。

  1941年,在延安的一片空地上,两支篮球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在比赛中占据上风的,是“战斗篮球队”。

  

  这支球队是贺龙组建的,贺龙一生喜欢打篮球。在空闲时期,贺龙带着几个同样喜欢打篮球的战士一起组建了这支球队。

  在战争时期,训练条件很艰苦。

  “战斗篮球队”在平常训练时,只有一个打了补丁的破旧篮球。

  

  而训练的场地也极其简陋,篮筐是战士们画了图样后在铁匠铺打造的。战士们经常是走到哪,就在哪即时搭建场地。

  当时,贺龙的“战斗篮球队”与延安的其他球队举行了比赛,取得了全胜的傲人战绩。

  

  当时的“战斗篮球队”,还获得了朱德总司令亲手颁发的锦旗。

  正是想到了贺龙组建的“战斗篮球队”,毛主席才想到让贺龙去主抓中国的体育事业。

  

  不久后,贺龙见到了毛主席,他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没有办法将中国的体育搞起来。

  主席明白贺龙心里的顾虑,他拍了拍贺龙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贺龙同志啊,这次的任务确实比较困难,但我相信,如果你都搞不好,那现在的中国,没有人能搞好。”

  

  就这样,贺龙担任了国家体委主任一职。

  刚到任上的贺龙,发现新中国的体育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地步。

  整个中国队连基本的队员和教练都没有,贺龙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决定在各地寻找一些体育人才。

  

  他首先找的是当年“战斗篮球队”的成员,在他的劝说下,这些人放下了现有的工作,加入了中国的体育事业。

  贺龙还力排众议,邀请日本的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前来指导。

  在贺龙的努力下,中国成立了足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等。

  

  在新中国艰苦的条件下,贺龙还主张建立了体育馆,作为队员们的训练场地。

  贺龙担任中国体育事业的一把手后,主要精力放在“三大球”上。

  “三大球”是指篮球,足球和排球。而贺龙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吃球饭的人。”

  

  贺龙对于体育事业非常上心,每次有比赛时,他都会亲自到场,给我国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除了这些以外,贺龙还多次组织国家队去外国观看比赛,认真研究对手的优点和缺点。

  中国的体育事业在稳步前进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中国的足球一直被人们诟病,近几年的成绩也一直不太理想。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足球队建立初期时,中国的足球也曾接连打败好几次敌人,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强队。

  建国初期,国足也曾因为实力不足而接连输掉好几场比赛。

  

  贺龙看到这种情况,专门组织足球队去外国学习。后来,甚至还让足球队队员加入部队,体验军队的生活。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生活中的贺龙是一个很有爱的人。他热心战士们的婚姻大事,在看到战士们因为感情而感到烦恼时,他多次站出来,成人好事。

  除此之外,贺龙还重视教育。虽然他本人的学历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在战火中,贺龙一直都认为只有孩子才是革命的下一代,中国的下一代。而想要让他们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就必须注重教育问题。

  在贺龙的带领下,有很多学生得以在战乱中继续学业。

  贺龙平日里还酷爱体育运动,他喜欢踢球,打篮球。

  

  建国之后,当时人们普遍对体育抱有偏见。而贺龙不怕这些风言碎语,一头扎进了体育事业中。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体育事业逐渐有了新的起色。

  

  贺龙关爱战士们,热爱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因此他的女儿说“我的父亲贺龙除了丰功伟绩外,另一个最高荣誉就是爱。”

  各位读者,关于贺龙你们怎么看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