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商号、社会三个方面,看晋商商业教育的形式,有什么特点

  前言

  晋商,作为神州大地上一支熠熠生辉的商人劲旅,创造了令国人乃至世界骄傲的经济奇观。晋商的成功与其重视商业教育息息相关。晋商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首先,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以父子相承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范围内的商业教育。从晋商家族的创业发展史中来看其家风家规家训以及商规商训商道,可了解晋商家族世世代代对于商业教育的重视。

  其次,是以业缘关系为中心、以师徒相授为主要形式的商业教育。谈到业缘,不得不想到晋商独具特色的学徒制,学徒制的兴起和发展在晋商商业教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家族教育:以血缘关系为中心

  商业教育由来久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伴随着商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所谓商业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商业领域的教育形式、内容等集合体。

  

  具体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理性认知过程,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熟的价值观念,以便更好的指导商业实践活动。

  自古至今,商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以血缘为中心的家庭色彩浓厚的商业教育及以业缘为中心的师徒相授的商业教育模式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商业教育。

  由此,商业教育逐渐普及,走向大众化。观其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种教育的形式,商书的出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书作为容纳海量商贸知识的商业精英、前辈的传道授业的载体,犹如一泉清水,让生意人如沐春风,奉为瑰宝。

  教育的最初阶段便发生在家庭之中,通过延伸扩展到整个宗族的教育。一个家族的荣光和家风家训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商号的壮大和商规、商道也关系密切。

  

  商号中的每一个生意人都是从一个个家庭中走出来的,故而,在家庭中所受的商业教育便是学生意之人的第一笔财富。但是这种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起来的宝贵的财富。

  晋商家族商业教育的内容,大体包含了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和经商理财教育。即以勤俭为本、诚实守信、宽和容忍、以义制利等商业伦理道德教育;以“经世致用”之学、商业技术、工具性知识、技能经商理财知识的教育。

  晋商先辈们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下了如此可观之家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以端正的家风、严肃的家规规范和约束家族成员们为人处世之行为。

  再把优良的家风渗透到商业领域,将明心正己、修德养身之伦理道德融入商号的运营之中,把以规治号和以德养号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在逐利的前提下将重德尚义一以贯之。如此治家经商之道于今天而言,仍然值得传承。

  

  二、商号教育:以业缘关系为中心

  从商人个人、家庭、家族、宗族内的教育无不渗透着与商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

  尤其是对于世代经商的家族来说,商业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从优良的家风到严谨的商德,从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商业教育的主战场由宗族延伸到商号之中。

  在中国,最传统的商业教育模式是以师徒相授为传播媒介的学徒制教育。这种制度被称为我国商业教育之嚆矢。

  尤其是对于晋商来说,学徒制方为其一大特色。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更简单、直接、高效,更契合当时的商业发展的需求。

  在当时,商事尚无学堂,须进入商号学习,进号的学徒于不知不识之间,在资历深的师傅的带领下逐渐掌握生意常识,熟悉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通晓商品供需之实际。

  

  然而具有学徒的资格也是非常严格的。如晋商各个商号的学徒,都需要地方有名望、有信誉之人进行推荐,这就是晋商的保举制。

  学徒跟随前辈进行言传身教,从洒扫、跑堂到站柜、记账再到更加专业的识别银货真假,货物真伪等实际锻炼;从学习奉茶敬酒到迎来送往等商业礼仪。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就这样,师傅和徒弟以商号为载体,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从择日请进开始,教育过程便发生着,即职业生涯也就开起了人生新的篇章。

  一般情况下,从进铺伊始,如果肯刻苦努力做事的人,会经历一个从效习到伙计,再到掌柜的过程,业绩突出者还可能晋升为大掌柜。不同的阶段待遇不同,当然责任和义务也是不同的。

  

  但是足可以说明,这种完善的晋升制度给予学徒们成功的机会,对自己的身份、职业发展愿景更加的自信。

  学徒制兴起的原由,其一,因为当时的商业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商业知识比较零散,况且商人们来自四面八方聚于此地进行贸易,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学教育系统。

  其二,受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的影响,社会思潮虽有松动,但是教人如何逐利,如何记账核算,难登大雅,也只能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依据自身店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授。

  其三,三年的学徒期对于经商之人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因为掌柜或师傅不仅教授学徒生意知识、生意技巧还要教导学徒如何做一个勤奋、诚信、重义之人,这对于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徒制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三、社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不断发展,对于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兴起,国际间贸易的频繁。

  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传统商人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于是专门从事商业教育的近代商业学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晋商商业教育拥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是宗族教育,以父子相传、代际传承为主。第二,是传统的学徒制教育,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来教导学徒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

  其三、随着社会的变迁,工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教育逐渐突破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教育模式,出现了与经济生活相契合的教育内部的革新。

  其四、到了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学徒制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场教育革命应运而生,学校教育便是商业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商号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专业型人才,于是出现了经商致富的商人热衷于捐学办校,出现了乡学、族学等形式,这说明私学模式与官学体制相互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关于商人捐资办学的原由,一方面是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让家族后继有人。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望和社会地位。清末民初,学校商业教育应时而起,推动了我国商业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以及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传统的学徒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学徒制度的模式是师傅教导徒弟,而这种教育主要发生在熟悉的工作领域,没有任何系统的教学方法且学习形式单一。

  况且学徒一般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之余来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较多的靠学徒自身悟性和勤奋。在这种体制下,以商号的发展、生意的兴隆为第一要义,对于学徒品德和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展现学徒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新兴的学校教育,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学校制定一定符合社会发展,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体系,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教学目标。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完全自由的人格和平等的尊严。专业的教学团队以学校为载体,运用系统性、先进性的教育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学徒制向专业的学校制过渡。传统的学徒制教育和商业学校教育互相补充,为中国培养更多适应市场的新式商业人才。

  在从学徒制向学校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可否认学徒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的。

  由于新兴起的学校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者摒除一些学徒制的严重弊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图在学校制的基础之上融合学徒制的优势,让教育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商业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对传统商学教育模式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及商业学校兴起的原因,大体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考虑。内因一方面政府的积极推动起到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社会力量尤其是商人群体的积极支持和投资。外因是西学东渐带来的直接刺激。

  以商业学校为载体的商业教育,开启了商学教育的新时代,不仅大规模的普及了商业知识,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很多应用型人才。

  从专业学校里走出来的商人,在知识结构、思维逻辑、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这些新式商人带着先进的经营管理的理念,以实业救国为目标,成为商界的佼佼者,促进了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

  管及所见,作为近代以来兴起的商业教育的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它将商和学有机的联结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为中国商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的优秀人才。

  

  总结

  晋商依靠地缘优势,用勤劳和智慧走上商界之巅峰。毋庸置疑,这种成就的取得与他们重视商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商业教育的最初形式是发生在家庭之中的父子相传、口头教授。

  父辈们把自己的从商经验、实践心得、商业知识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给后辈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规避风险,事业成功。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业教育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家庭、宗族的教育,而是向商号教育发展。这就是晋商独具特色的学徒制。

  从严格的筛选到三年的训练,学徒的学习、成长经历对于生意人来说非常重要。

  

  学徒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跟随资历深的师傅学习。既有关于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亦可学到师傅熟络的生意法则之精髓,加上后天的努力,终能成为对商号有用之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