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座建筑,生死之间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直面死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生活的阶段,有充满记忆的建筑,生活之外有生命最终的归处,墓地。对于建筑师来说,希望大家都有可能为死亡设计一座建筑,用空间与建筑去保留着人类肉体稍纵即逝的灵魂升华的那一瞬。

  01.

  MEGLIADINO S. VITALE公墓:自然宁静的告别之庭

  设计 | Mirco Simonato

  地点 | 意大利摄影 | 不详

  在农田间,白色的墙充当背景,院墙内的开口处可以进入墓葬区,也可以进入骨灰安置所和家庭小礼拜堂。周围散布的树下的长椅使得这个空间也可以用于私人祈祷和冥想。骨灰安置在一排宽阔的柱廊下,好似逝者也在享受这大自然旖旎风光。

  

  

  

  

  

  

  02.

  瓦勒拉公墓:罗马式建筑,理想的悼念之地

  设计 | Zermani e Associate工作室

  地点 | 意大利摄影 | Mauro Davoli

  瓦勒拉公墓是位于意大利帕尔马北部的罗马式建筑,距新建的环城公路一公里。布置在农田与城市之间,建筑外围砌起一圈围墙构筑出一个理想的生死悼念之地。这里,是城市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人们通过在这里产生的关于“死”的记忆,不断加强着对其的感悟。

  这里同时是墓地和寺庙,主体建筑放置在场地中间,形成庄严的仪式感。由外到内进程,逝者与亲人的分别仪式就此拉开,主大厅的肃穆沉静,尽端的背景墙被上方的光打亮,仿佛上端消失在光中,这也是遗体火化的入口,蕴含“身体消失在光中”的意义。死者火化后的骨灰存放在火葬场尽端的柱廊下,毫无阻隔的柱廊代表着无限循环和永恒的生死轮回。

  

  

  

  

  

  

  03.

  Siesegem殡仪馆:空旷之地的回忆之洲

  设计 |卡恩建筑

  地点 |比利时

  摄影 | Simone Bossi; Sebastian van Damme

  殡仪馆坐落在比利时西环一片空旷之地,占地面积为74×74平方米,建筑空间布局环环相扣,建筑景观室内相互融合在周围宁静环境中存。流线布局点睛之笔,殡仪车车道完全隐藏于人们的视线,逝者家人的告别仪式不会被打扰。

  

  

  

  

  

  04.

  思安墓园:化作千风唤起人间记忆

  设计 | 承孝相/履露斋建筑事务所

  地点 | 韩国摄影 | ?JongOh Kim

  设计师从逝者的角度设计,希望按照城市的尺度来构建一套完整的设施。逝者的灵魂因为死亡在此相聚,在这里构筑灵魂中的城市。建筑体量以呈阶梯状分布在场地中,被草坪覆盖的屋顶使整个项目在鸟瞰时如同一块完整的绿地公园。

  

  

  

  

  

  

  06.

  古比奥公墓:结构塑造空间结构感

  设计 | Andrea Dragoni Architetto

  地点 | 意大利 古比奥

  摄影 | Alessandra Chemollo Orch&Massimo Marini

  它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古老中世纪城市墓地,在城市结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设计师旨在建立一系列顶在墓地仍旧能让人放松反思的光影空间,这些空间顶部天窗,从黎明到黄昏光影变化迷离。

  

  

  

  

  

  

  07.

  德国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

  地点 | 德国

  摄影 | 不详

  

  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的所在原是合并前东柏林的火葬场。因其内部所营造出“孤独”“冷静”“未来感”的空间氛围。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位于柏林东南近郊,落地建成立刻引起了关注,毕竟怎么看都不会让人想到这竟然是一个火葬场。从外面看整栋建筑由灰色的混凝土和蓝色百叶窗构成,试图传达一种冷静沉着的氛围。

  进入建筑内部,在巨大的空间里,无规则地排列着让人震撼的石柱,柱顶透漏的阳光像是往上就能通往神的空间。而石柱的目的是为了隔开空间,使人不能一眼就看到几个仪式举行的大厅,让亲属们有足够私密的空间悼念。举办仪式的大厅有三个(两个可容纳50人,一个可容纳250人),面对的是一整片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幕墙后湖蓝色的百叶窗洒进来,身处蓝色的氛围好像被一个水底世界包围,让人感到平和宁静,百叶窗的设计也保证了光线充足而不刺眼晕眩。

  

  

  

  

  

  

  

  

  

  08.

  荷兰殡仪馆:打造场所告别仪式感

  设计 | HofmanDujardin

  地点 | 荷兰

  摄影 | 米歇尔?霍夫曼

  荷兰工作室 Hofman Dujardin 试图拉进建筑与死亡的关系,室内场所将棺木放置在中心,将追悼会围绕三个空间:朋友和家人的团聚、追悼会和社交场合。功能流线布局通过新殡葬中心的设计重新思考“与逝者告别的方式”。

  

  

  

  

  

  09.

  S. Tiago de Antas教堂

  设计 | Hugo Correia

  地点 |葡萄牙

  摄影 | Reinforced concrete

  教堂的外形十分简单,不会对周围景观形成视觉上的干扰。建筑共分为两层,。一层作为主楼层包含了能够容纳500人的典礼空间。圣坛的背后是与牧师和管理人员相关的所有空间。地下一层魏办公空间那,同时也可作为表演和演讲场地。

  

  

  

  

  

  10.

  Sayama Lakeside Cemetery Community Hall

  / Hiroshi Nakamura & NAP

  地点 | 日本

  

  日本峡山植被茂密的丘陵地带有一座公墓,公墓社区会所就位于城市前往山上的半山腰。区域周围的环境十分优美,建筑师没有将建筑和环境完全开放出来,而是采用了半开半闭的设计手法。社区服务性的空间被放置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中心区,围绕着中心的是游客休闲区和一个环形开放的餐厅。而围绕着建筑主体是一个平静的反射水池,同附近的峡山湖相呼应。建筑师将停车及其他功能区放置在视野之外的地方。建筑师在钢柱、钢梁上方放置木椽,共同支撑起一个轻盈的、仿佛悬浮在空中的环形屋面。

  

  

  访客坐下和站起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观。对于站着的人们来说,看到的是一个间接的反射在水池中的自然,同时水面的波光也映照在屋檐上。伸向外部水池的房梁将访客引向窗口,压低的房檐让访客不自觉地靠近窗下的皮革坐凳。在人们坐下的瞬间,峡山的山和林进入到了视野当中,城市也在远处显现。在建筑的外部,有生气的社区同静谧的森林形成对比,那里是逝者安息的地方。室内,访者感受到木材营造的暖融融的氛围,禁不住要触碰。抬起头,跟随房梁的指向,他们看到了枝叶间的天空。沉浸在峡山美丽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忘记缅怀逝者。

  

  

  

  

  

  :iap110@126.com

  WeChat:wenyilou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