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胜后,苏联顾问告彭德怀的状,斯大林:你不知天高地厚

  1950年12月,联合国军在遭受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打击之后,几乎全线崩溃,其主力部队被迫从清川江沿岸撤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美军最引以为傲的“北极熊团”,也被志愿军一举歼灭。

  为了不给美军喘息的机会,彭德怀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当即召集6个军的兵力,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这次战役中,志愿军步步推进,几乎畅通无阻,直接拿下了韩国的首都汉城。

  眼看联合国军灰溜溜地逃走,志愿军将士们士气高涨,欢呼雀跃着要一举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朝鲜和中国的民众也激动不已。

  可是在这关键时刻,彭德怀却下令:立刻停止追击,放弃进攻。

  这让众人感到不解,只要再往前推进一些,就能解放朝鲜半岛,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弃呢?

  苏联顾问拉佐瓦耶夫更是气急败坏地冲到志愿军总部,“训斥”了一顿彭德怀,然后转头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斯大林。

  谁知斯大林不仅没有责怪彭德怀,反而怒斥拉佐瓦耶夫“不知天高地厚”!

  彭德怀究竟为什么要撤兵?斯大林又为何要训斥拉佐瓦耶夫呢?

  

  斯大林

  长津湖战役大获全胜,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十分关键的一次战役,志愿军奔行百里,身着单衣在长津湖地区同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作战。

  初到朝鲜战场的美军认为中国不过刚刚成立一年,实力不足为惧,他们甚至扬言,会在感恩节之前结束这场战斗。

  然而刚到战场上,他们就体会到了志愿军强大的实力。

  尽管他们装备精良,后勤供给充足,但是他们依旧难以抵挡出其不意进攻的志愿军。

  1950年11月27日,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7师浩浩荡荡行进在狭长山间小路上,浩浩荡荡绵延了50公里。

  

  此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志愿军战士们正匍匐在不远处的冰天雪地中紧紧盯着他们。

  眼看队伍行进过半,随着宋时轮的一声令下,20军和27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将美军的队伍截成了几段。

  仅用了三天时间,27军副军长詹大南就带领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以及全军的炮兵,歼灭了美军第7师31团,也就是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称号的队伍。

  撤退途中,22公里的路程美军足足走了3天时间,最终在三次修复水门桥之后,才逃出生天,从兴南港乘船逃离。

  自此,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也以中朝两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不仅震惊了美国,同时也令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

  但是美国却并不打算这么轻易地撤出朝鲜战场,他们一边和英国协商,通过联合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用“停火谈判”的伎俩迫使我国停火,一边在暗中加紧扩军备战,准备随时卷土重来。

  

  毛主席在仔细研究过朝鲜战场的局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之后,当即密电彭德怀,要求志愿军克服一切困难,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坚决打过三八线。他明确指出,如果不能打过去,那么在政治上将会对我国造成严重的打击。

  为粉碎敌人企图再战的阴谋,彭德怀当即整顿部队,下达了继续向南挺近的命令,以求在汉城、原州、平昌县以北地区,再歼灭一部分美军和南朝鲜军队。

  为了不给联合国军喘息的时间,彭德怀迅速集结6个军的兵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的协同下,向南推进。

  志愿军势如破竹,关键时刻停止进攻

  12月31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在三八线附近的正面战场上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并迅速突破了三八线地区南朝鲜军的防御阵地。

  右突击集团的4个军与此同时也向南朝鲜的第1师和第6师发起猛烈的进攻。

  仅仅一天时间,志愿军第116师就向前推进了12至15公里,并在1月2日的中午时分,推进到了坡州里、仙岩里等地区,共计推进了15到20公里,完成了突破任务。

  

  左突击集团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在突破永坪至马坪里地段之后,昼夜坚持作战,切断了南朝鲜第2师的退路。

  在这样势如破竹的攻势下,联合国军放弃加平、春川等地方,开始向后撤退。

  眼看联合国军出现颓势,志愿军乘胜追击,一路攻打到了汉城。

  1951年1月4日下午,第39军116师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顺利占领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

  一时间,志愿军士气高涨,全国人民也沸腾了,世界各国更是重新认识到了中国的实力,不敢再轻视我国。

  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划设的阵地全部崩溃,不得不立即向南撤退。

  尽管撤退仓促,但是凭借着优良的机械设备,联合国军撤退速度依旧相当惊人,与此同时,美军还出动了大量的空军,掩护部队撤退。

  

  次日,第50军渡过汉江 ,继续对敌人展开追击,最终在果川、军浦场等地区歼灭美国空降的187团。

  此时的战况对于志愿军而言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一直到1月8日,不到半个月时间,联合国军就在中朝两国的打击下,撤退到了“三七线附近”。

  就在将士们欢欣雀跃的准备继续乘胜追击,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的时候,彭德怀总司令忽然下令,全线停止进攻,原地待命。

  这让众人感到十分疑惑,明明只差一点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停止进攻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彭德怀根据丰富的作战经验,推断出来这是美国“诱敌深入”的战术。

  

  在前线的彭德怀

  原来从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彭德怀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首先是在这场战役中,虽然志愿军稳步推进,对联合国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歼灭了将近2万人,但是整个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并没有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

  并且在撤退途中,美军看上去十分狼狈,也给他们造成了他们确实是因为不敌志愿军,才会慌不择路地撤退。

  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彭德怀发现他们的每一次撤退都像是计划好的一样,从来不会增加没有必要的损失。

  再加上美军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联合国军的力量有很大可能并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一路向南的志愿军反而更有可能因为兵力不足而遭到袭击。

  

  而让彭德怀最为顾忌的当属时任美国第8集团军的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

  李奇微是曾指挥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著名将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李奇微接替因车祸失事的沃克,成为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

  和麦克阿瑟不同的是,李奇微做事相当低调,不会像麦克阿瑟一样将所有的目的和野心摆在明面上,但是在关键时候,李奇微经常会像“毒蛇”一样,出其不意的露出獠牙。

  尤其是在其之前的作战历史中,他的作战方式和其他的美军军官明显不同,但经常会起到意料之外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李奇微的作战能力强,所以刚抵达朝鲜战场,麦克阿瑟就立刻给予他充分的作战自由权。

  

  此时彭德怀考虑到李奇微独特的作战风格,才会提起十足的戒心。

  最重要的是,占领汉城之后,李奇微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美军第八集团司令员李奇微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问好!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是因为战败落荒而逃,作为一个将领撤退的时候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少,而不是在慌乱的撤退时,在墙上写这样一句无关紧要的话。

  并且这句话中不仅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处处透露着挑衅和得意,颇有一种“我迟早会回来”的意味,所以这也成为彭德怀十分在意的一件事。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早在第三次战役开始的时候,由于志愿军缺少足够的后勤支援,彭德怀早就预料到这场战争势必会陷入胶着状态。

  所以当他看到美军落荒而逃,志愿军接连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如果继续进攻不仅局势上对志愿军不利,在资源供给方面也会如洪学智所言,难以供应。

  也正因此,在攻占汉城之后,彭德怀才会下令:停止继续攻击,占据有利地形原地待命。

  与此同时,彭德怀第一时间将战场的形势以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在权衡利弊之后,认同了彭德怀的意见。

  众人不解,苏联顾问质问彭德怀

  彭德怀和毛主席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军事家,高瞻远瞩,实力非凡,所以即便“身在局中”,也能根据对方的行动判断出其最终的目的。

  但是其他人却对此十分不解。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首先找到彭德怀,向他表示希望他能够尽快出兵,乘胜追击“联合国军”。

  可是彭德怀却摇摇头,开玩笑般表示道:“我们已经连续打了三次仗了,就算我不累,将士们也都累了,你们的人民军倒是刚刚休整完,要不你们继续进攻?”

  

  金日成一时间无言以对,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也知道其中凶险,并且现在战场总指挥是面前这个经验丰富的志愿军将领,他只好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

  但是相比于金日成,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这个人就是苏联的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

  当拉佐瓦耶夫得知彭德怀下令撤军的时候,他怒气冲冲地冲进总指挥部,指着彭德怀总司令的鼻子怒骂道:“为什么要撤军?现在美国佬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你应该乘胜追击,而不是坐在这里什么都不干!”

  彭德怀并没有为拉佐瓦耶夫忽如其来的“训斥”感到愤怒,他先是邀请拉佐瓦耶夫坐下消消气,然后对他讲明了自己的顾虑。

  从李奇微的作战方式,到志愿军的后勤部署,每一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临了,彭德怀叹了口气说道:“当初苏联卫国战争的时候,我明白你们正是凭借战无不胜的信念,乘胜追击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所以在这场战役中,你仍旧抱有这样的想法和信念。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彭德怀像是想到了什么,顿了一下,然后紧接着说道:“当时的苏联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供给方面,都是有着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的。但是现在别说将士们拿的装备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即使没有掉进美军的陷阱,将士们连吃饱饭都难。”

  说到这里,彭德怀的眼睛不禁有些红润。

  

  可是不管彭德怀如何劝说,拉佐瓦耶夫始终固执己见,要求发起进攻,并拉着金日成一起洋洋洒洒写了一份5000字的报告,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斯大林和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这份报告后,也再次强调了自己支持彭德怀的观点的言论,坚持不允许将士们做无谓的冒险。

  拉佐瓦耶夫便将希望放在斯大林身上,希望他能够给予自己充分的支持。

  但谁知,斯大林还没看完报告,就怒气冲冲地盘桌而起,怒骂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斯大林如此气愤不是因为彭德怀不出兵,而是气愤拉佐瓦耶夫的无知。实际上,斯大林和毛主席一样,对彭德怀的军事指挥能力十分信任,战争之初任命彭德怀为朝鲜战场总指挥也有着斯大林的推动。

  他认为拉佐瓦耶夫此举无疑是在质疑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动摇军心,同时也是将所有的将士置于危险之境而不顾。

  

  因此他当即发电痛批了拉佐瓦耶夫,不久之后又将他调回了国内,不允许他再插手朝鲜的战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彭老总的顾虑是正确的,李奇微确实是想要诱敌深入,对志愿军造成重创。所幸的是彭德怀发现及时,才避免志愿军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将战线向前推进了80到110公里,共计歼敌1.2万人,是抗美援朝战役中伤亡最小、推进距离最远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十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