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将军战死头颅被割,妻独闯敌营要回缝上,居外国百岁回乡扶碑痛哭

  原标题:将军战死头颅被割,妻独闯敌营要回缝上,居外国百岁回乡扶碑痛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说起真正的爱情,每一个人都希望的心心相印是爱的升华,天长地久是爱的承诺,白头偕老是爱的结局,即使是天变、地变、海变、人变,世界变,唯一永恒的是两人之间的爱情,总是企盼过目其乐融融的好日子,白云依偎着蓝天,点缀出浪漫;青山依偎着绿水,衬托着缠绵;红花依偎着绿叶,展现出灿烂。

  然而,世间往往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两人之间的爱情虽然是美丽的开端,但花开花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却因为一个人的去世,生离死别。却留给另一个人近百年永恒的记忆。这一点,要是用来形容抗战名将陈中柱和他妻子王志芳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结婚之后的那些浪漫的照片上看,神态是那样默契,长相是那样地般配,自然也是极为贴切的。令无数人叹息的是,陈中柱将军却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陈中柱与王志芳的爱情,始于相见,两情相悦,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终于死别,忠贞想守,特别是在丈夫遭受磨难,身首异处的时候,作为妻子能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让丈夫身首合一,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的确是令世人动容。

  陈中柱,幼名为让,字退之,1906年农历九月初三生于江苏盐城草堰口(现为建湖县草堰口镇人埝东村)。世以耕读为本,父壮年早逝,兄弟5人均赖寡母辛勤耕种艰难地养育成人。他在家里排行第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浓眉大眼,神情安详刚毅。幼时性情刚烈,意志坚强,对父母至孝,对兄弟友爱。

  他先在乡塾就读毕业,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因成绩优良,分配在江苏省部工作,后来又到国立中央大校做教官。其时,认识了容貌秀丽、品行端庄的一位姑娘王志芳,从他们刚刚结合时的照片上看,王志芳颜值颇高,态度温柔,两个人越走越近,决定一生相守,结为伉俪,不久之后便生下孩子。

  就在此时,"七七"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许多官员纷纷携家带财迁往后方,当时本来已经接去重庆后方的任命书的陈中柱,抱着满腔爱国热忱毅然对妻子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家危难如此之时,决不后退,必须留在前方抗击日寇。

  于是,陈中柱留在抗战一线,先是在津浦路沿线一带,组织职工和青年学生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侵略,见他有一定的实力,后被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任命为第三总队团长,他的这支队伍达数千人之多,一时抗日情绪高涨,斗志旺盛,活动于鲁、苏、皖三省边境及津浦路沿线,袭击日军的营地,破坏敌军交通,对敌形成重大打击和威胁。

  台儿庄战役时,陈中柱所部负责大洞山保卫战,此地处台儿庄西侧,既是拱卫徐州的重要阵地,又是援助台儿庄的交通要道。当时,疯狂的日军对此地势在必得,战斗异常激烈,最后与兄弟部队一起,将日军最顽固的坂垣师团、矶谷师团引进山谷,被我大军包围阻击,予以重创。此战之后,他在家的妻子王志芳一直得不到他的消息,听到后来逃回的人员说,陈中柱已经阵亡了,她大哭了一场。

  谁知三个月之后,收到他的亲笔信,因在徐州激战中伤亡惨重,他负伤后部队冲散,幸得当地农民掩护才得以重聚部队,仍坚持在敌后抗日,其后在苏皖均有卓越战功,深得战区司令长官的器重及嘉奖,也为敌后人民拥载。此时的她方转忧为喜。自此,他便留在此地打游击,被任命为“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

  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驻扎淮阴西坝、王营、泰州一带,由于他经过黄埔军校学习,是懂军事有文化的,1939年秋他整训部队,创办新苏中学、前锋剧团和《战地新闻》小报,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文艺活动。参加了皖北青琢湖之役,在苏北戚家圩子与日军激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他的这支部队在当时是威猛勇敢的代名词。

  此时,驻扎当地的日军部队是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该部是日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不隶属于某个师团,遂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配备轻便步兵武器。拥有由一个战车联队改编而成的两个战车大队,是最早出现的日本陆军机械化部队。旅团长是南部襄吉是典型的日本武士,富有极强色彩的“武士”作风精神。辖五个步兵大队和直属队,满编5600人,日酋南部襄吉把陈中柱这支队伍视为眼中钉,曾经出巨额悬赏陈中柱的人头。

  1941年初,日伪军分几路“扫荡”,包剿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坚持抗日的部队,主要矛头对着陈中柱指挥的第4纵队。由于敌人来势凶猛,陈中柱没有接到相关敌情通知,致第4纵队遭突然袭击,被迫退到蚌蜒河一带,分乘小木船行动,同日伪军打了几天游击。一天,兴化老阁方向开来十几只敌军汽艇,武家泽的敌人又卡住前进道路,陈中柱当即决定带着卫兵去狙击敌人。

  这个时候,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已怀孕7个月,身边还带着一个6岁的大女儿,他一边指挥各部队应战,一连指挥一位警卫员接着离船上岸的芦苇丛中藏起来。妻子临走的时候,只见他身穿白色的土布短装,胸前交叉挂着望远镜和短枪,大吼一声:“随我上岸!”说着就勇敢地向岸上的敌人那边冲去。

  令王志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率部冲向敌阵一别竟成永诀,藏身芦苇丛中的她先是听到很久激烈的枪炮声,直到很久以后枪炮声平息后,她母女才爬出来,到一老乡家暂住。此时,警卫员方才出去打探消息,回来的时候哭着告诉她“陈司令牺牲了!”原来,陈中柱率领的部队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硬拼是不行的,于是就想突破武家泽,把部队带过蚌蜒河,拉往盐城方向,以图整顿再战。因他身材魁梧,目标显著,又是冲锋在前,敌人集中火力向他扫射,身中6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

  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王志芳如五雷轰顶,抱着6岁的女儿大哭不止,痛不欲生,但想到眼下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找到丈夫的遗体安葬。哭红双眼的王志芳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陈中柱牺牲并草草掩埋的地方,她决定要护送丈夫的遗体回老家择日安葬。没有想到刨开土层,撬开当地百姓用门板钉的棺材时,只见白布的衣裤上满是血迹,但他的头却不见了。

  原来,丑恶的日军士兵为了抢功,在尸山血海中翻出了陈将军,将陈将军的头颅割下,带回南部襄吉面前,向其邀功。而南部襄吉将陈将军的头颅泡在药水中,当作战利品,日日欣赏。

  见到丈夫的无头尸她悲忿欲绝,含悲忍痛,不顾怀孕七个月的艰辛,只身赴泰州向日酋“还我丈夫头来”,当时,很多人劝她“日寇正在追捕你们母女,你们怎么可以再入虎口,关公也是无头尸下葬的。”然而,妻子丝毫不顾个人安危,她觉得自己的丈夫一生英勇为国,就这样身首异处葬掉,很不忍心,就是拼上一条命,两人死在一块也要去把头要回来。

  随后,王志芳咬紧牙关,通过关系,直闯泰州日军司令部,也许是丈夫宁死不屈,妻子临危不惧,或者一位奇女子的壮举感动了野兽,她真的把丈夫的头颅讨回,随后将头与尸体缝合,暂葬在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一位唐姓农民的田里,准备将来把棺柩迁回祖籍盐城安葬。

  将军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南京为陈中柱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在今天的南京,城北挹江门旁边,有一座叫八字山的公园。公园的山顶上,有一座亭,叫中柱亭,就是以亭的形式,永远纪念这位抗战殉国的“断头将军”。

  后来,二十多岁的王志芳终身未再嫁,至死为陈将军守节,整整七十多年。晚年的时候她随子女移居澳洲,此时,陈中柱将军被组织追认为革命烈士,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并将他的遗体从泰州迁出,迁回陈将军的故乡,盐城烈士陵园安葬。

  听闻这一消息,远在澳洲的王志芳喜极而泣,她一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在那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战中,将军不是她一个人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她希望不仅仅她自己认可将军、记住将军。

  王志芳直到她100岁时,如愿来到烈士陵园,为自己的爱人扫墓,百岁老人王志芳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墓碑上的字,泪如雨下。

  我想,一个人的名字会模糊,一段历史的血色会淡化,但王志芳与丈夫的情怀永远不会老去。特别是她那种大义凛然,对丈夫深深的受,更是让人崇敬,让敌酋胆寒,她那坚贞不渝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