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大泰山》丨冷凇:《大泰山》是一部抵制躺平文化的励志纪录片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2日讯 4月21日,大型纪录片《大泰山》研讨会暨《大汶口》开机仪式在泰安举办。6位业界和学界专家对纪录片《大泰山》的创作进行了分析点评。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说道:“《大泰山》,这个‘大’字用得好,以狭义物理上的泰山为原点,实现广义泰山文化的借题发挥。第一是格局之大。文、史、哲、美、建筑、考古、植物、传播等学科融通;第二是空间之大。联动福建、山西、北京、台湾,包括联通东亚、欧洲、世界;第三是时间范围之大。五千年文明的纵横捭阖;第四是信息容量之大。片中每一句解说词,无一句不饱含深情,无一词不严谨用心;第五是行业维度之大。涉及文物、建筑、气象、旅游、教育十几个行业的匠心呈现。”

  冷凇表示,《大泰山》纪录片在视觉上达到纪录片的顶峰。它用影视艺术美学,把电视纪录片进行电影化升级。这里面最宝贵的是用到了东方美学的意韵符号,这个符号在不做大范围的搬演、重现的前提下,把历史巧妙进行重现复现,这非常难得。在这部片子里,欣赏价值与科研价值融合,泰山精神与中华文明探源融合,遗产保护与考古揭秘融合,历史传承和当代励志融合,内宣文旅与外宣形象融合。这是影响世界的泰山,这部片子有着对外传播的巨大价值,因为国际视野中,哲学、文学、美学这三学中都能找到世界的共通性。

  冷凇提到,文学因一座山而兴盛,美学因一座山而孕育,史学因一座山而厚重。一座城因一座山而崛起,一个民族因一座山而自豪,一个国家因一座山而凝聚。在《大泰山》中,还看到创作的多重创新,以泰山为载体的横向对比的创新,比如以东岳庙为核心、为情感寄托的全世界的对比,这种对比性在其他片子中是没有的;以人为本的人性绽放的创新,片子的最大突破是回归人本位,从神性回归人性。同时,解说词撰稿中,宏大叙事兼顾通俗性与传播性,话语方式能够兼顾全年龄人群,做到多类型故事和多重情感的融合创新。《大泰山》既能引发对历史的围观,也能产生个人化的与己相关,它是一部抵制躺平文化的励志纪录片。有大量进行时的记录,有凌晨的登泰山,有只为看一眼日出的游客,有文物保护的专家、气象员、清洁工,只要登过一次泰山,就会感觉对这个国家、民族更有信心,就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和困难,登一次泰山,一生都不会躺平。

  闪电新闻记者 邓鹤 董雅丽 王亚均 史玉银 张天成 泰安报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