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人别墅里抱团养老:在抱团1年后,为何最终分道扬镳?

  

  文|肖燕楠

  编辑|阿荣

  2017年在媒体和微博上的发布的一则招募帖子引起了全国的热议,招募发起者是家住杭州的朱荣林夫妻。

  帖子大致内容是要招募几对一起抱团养老的老人,老人年龄在60—80岁,每月房租1200—1500元不等。

  房子是朱荣林夫妻自己的房子,这座房子是老一辈留下的祖宅,是一个屋内面积约 200 平米的三层欧式小院,室外还有庭院、鱼塘、菜园等场所。

  然而不到三年的时间,这座热热闹闹的别墅,就已是人去楼空,尽显凄凉。

  有人向老人询问这是怎么了?老人留下一句:“我们的抱团养老停止了”尽显悲凉。

  什么是抱团式养老?为什么要抱团养老?朱荣林夫妻的养老团体又为什么会停止?

  

  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随后在瑞士、荷兰被推广起来,最后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国内有报道的抱团养老案例共有17例,开头所说的朱荣林夫妻的案例是其中知名度大、讨论范围广泛、开展效果较好的案例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抱团养老呢?

  

  抱团养老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比起我们来说,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要早得多。法国就是国际公认的第一个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早在1865年,法国就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如果说21世纪前还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

  那么进入 21 世纪,除了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

  就说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截至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 18.7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更是达到1.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 13.50%。

  

  虽然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从1980年到2016年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极快。

  有研究显示2000—2020年期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199万人增至3580万人,增长2.0倍,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1.0%增至2.5%,增长1.5个百分点,明显快于全世界总体水平。

  说完了为什么会有抱团养老,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抱团养老。

  抱团式养老本质上是对互助式养老的一种探索,毕竟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少子化的。

  

  互助式养老到现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国外主流的互助式养老分为以非盈利组织介入满足养老需求的邻里互助、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视角出发的时间银行计划以及互助团体这三种形式。

  邻里互助的这种模式是指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下的居民在形成自发性互助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福利服务供给体,通过营造互相帮助的氛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互助行为。

  这种模式在日本应用极为广泛,日本政府也致力于完善这种养老模式模式,毕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巧的是,日本在2002年就有个和朱荣林夫妻模式很相似的案例。这个案例也很有名,当年的NHK还特意为这几位老人做了一期节目叫,《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和朱荣林夫妻相似的是,这个播出以后在日本轰动一时的抱团式养老团体也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且两者失败的理由也十分相似。

  时间银行计划就是由年龄较低且能活动自如的老年人为年岁较高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并且对每次服务时长和方式记录下来换取对应的券,这些券将作为自己年岁增大以后接受他人服务的凭证。

  在我国有记录最早的“时间银行”是1998年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发起的。

  

  互助团体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为解决个别困难户、独居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这些老人他们收入有限,有些没有子女,由统一的组织或者政府来提供互相提供生活照料、娱乐活动、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在我国很多的“幸福安居工程”就是这一类型的,比如说在西藏的“五保”集中供养工程,这是由桑珠孜区出台的一项民心工程,主要是为当地的孤寡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提供有效的保障。

  

  抱团养老现阶段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各种互助式养老的探索,但是毕竟抱团养老在我国推行时间不长,因此其中也有很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朱荣林夫妻的例子来说。

  首先是合适的人难找。

  最开始朱荣林夫妻是联系了当地的媒体,发布了初板“招募启事”,当时的要求是年龄最好在75岁以下,生活能自理,同时经济上也要比较宽裕。

  但是过了很久都没有人响应,于是两位老人就在微博上发出了那篇引起热议的帖子。

  发出帖子没多久,就有超过100对老人来报名,最后经过精挑细选,仅有6对老人入选。

  

  因为消息的闭塞,两位老人只能通过媒体和微博寻找,但是这种寻找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是效果甚微,两位老人在媒体上发布的招募就如石沉大海,在微博上的招募如果不是成了热点,引起了网友的讨论的话,大概率还是同样的结局。

  其次是在当前网络的环境下,各种为了流量博取眼球的事件层出不穷,这样发布也很容易会被别人当成骗子。

  人们对这些都抱有谨慎、怀疑的态度,很容易就会被人当成是为了博取流量的“剧本”,这样的怀疑和攻击会对老人的身心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人找到后,相处也是个大问题。

  要知道朱荣林夫妻的抱团式养老采取的是向全国征集的形式,因此最后6对老人是从全国海选出来的。

  这些老人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和生活方式,相处时的磨合也是个大问题。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对比,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2019年3月在北京的平谷区72岁的老人耿婉与她的 13 位好友一起,在北京市平谷区租了两栋别墅,开始了互助养老生活。

  根据新闻报道,家住北京市平谷区的耿婉老人和她的好友们对养老早就有想法了,老人们最后决定“抱团”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想麻烦子女照顾自己,因为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小家而且双方工作都很忙,老人们不好意思去麻烦孩子们。

  二是在退休时这群老人们就一起去考察了北京市内乃至于全国各地的养老院,但都感觉不太满意。

  通过考察,老人们认为养老院的模式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看到很多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都是一些无法生活自理或者本身患有一些重大疾病的老人。

  但是他们不一样,他们身体健康,并不需要全程的陪护和照料,因此看了养老院的生活后他们感觉很压抑。

  而且他们都希望和自己熟悉的人住在一起,解决了基本的吃住问题之后,大家还可以相约开展娱乐活动。

  

  因此,2019年3月,72岁的老人耿婉与她的 13 位好友一起在北京市平谷区租下两栋别墅,开始了互助养老的生活。

  耿婉老人的14人抱团养老小组与朱荣林夫妻成立的这个杭州余杭区的抱团养老团体相似的是,他们也是共同租住在别墅内,每人每月的房租大概是3000元左右,但老人们的退休金平均在六千左右,所以三千左右的房租不是问题。

  然而不同的是,耿婉和她的13位好友年轻的时候曾一起在北大荒下乡当知青,彼此相识了几十年,对互相的脾气与秉性也都十分了解。

  这样他们平常很少会有矛盾,就算有了矛盾,解决起来也容易。

  

  老人们还说:“现在大家在这个别墅里一起生活,给我们一种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感觉,时间倒退回过去了,我们一起喊对方的外号,一起做饭,又一起种地,有时候我都忘了自己已经有这个年纪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朱荣林夫妻的抱团养老团体,你把一堆陌生人拉过来住在一起,大家伙毫不相干,凭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凡有点小矛盾都搞不好搞,最后就只能散伙了。

  朱荣林夫妻的抱团养老团体就有发生过很多这样的小事件,有老人说:

  “之前有个老人住在这里,他自己是医生,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患有帕金森,吃饭的时候就会手抖夹不了菜,大家也没有帮他,还一直笑他。”

  “后面估计他自己也感觉没面子,就搬走不住了。”

  

  还有比如说“以前的某个中秋节时大家一起吃晚饭,那天晚上有猪蹄,张姐想用筷子夹但怎么也夹不起来。”

  “金姐看到以后以为她想把猪蹄弄成两半,然后她就随口来了一句弄成两半猪蹄就没人想吃了,但是张姐把这句话理解成金姐不让她吃猪蹄,两个人就开始赌气了。”

  最后解决的方式是靠朱荣林夫妻和房子里的另一位姓朱的老人对双方进行劝说,事情才平息下来。

  

  那么出现矛盾该如何调节?

  像前面的耿婉老人他们因为是下乡知青在一起多年,所以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简单,不存在服不服众的问题。

  而朱荣林夫妻的团体就不同了,朱荣林会出面参与大部分调解一是因为其本人退休前一直是教师,对调解矛盾方面有一定的心得。

  二也是因为想让大家舒舒服服和和睦睦的待在一起,不想这份宁静的养老被破坏。

  前面的问题都解决了,还有最后一个难题,也是最考验人的问题,那就是分配的问题。

  就像夫妻过日子一样,生活可是不止充满了美好,更多的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个生活琐事。

  耿婉的团体,因为共同当下乡知青的经历,团队里的老人们对彼此十分了解,他们还会列出相应的清单,互相时也是你来我往的,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但是对朱荣林夫妻的养老团体来说,一群陌生人要想分工合作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同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一些访谈中,朱荣林夫妻就说过“毕竟大家都上了岁数,身体上有个不舒服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到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不那么积极了。”

  “比如说该轮到某人值日了,哎,他就是不动了,就是不干活了。”

  “一次两次么我们帮忙多做点也没什么,但是你经常这样的话,别人也是会不乐意的,凭什么要平白无故地帮你做这么多活儿?”

  

  “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意见,最后传到你耳朵里面,你自己听了也会不高兴的。本来大家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开开心心的,你说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又不能强迫他们,有时候觉得处理起来挺头疼的。”

  

  如何避免和解决问题

  朱荣林夫妻的抱团养老的停止的原因更多是人性的冲突,生活中的小摩擦,习惯上的小冲突一点点积累,还有老人生病时的照顾问题,大家都不愿意多让步,最终这个养老团体只能以解散告终。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就连朱荣林夫妻的团体,他们在入住前每个人也签了《结伴养老协议》,协议具体约定了房租、生活成本支付、轮值方式等一整套的行为规定,同时也对行为做了相应的约定。

  要求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兴趣和生活习惯,互相帮助,不得打扰邻居的休息,也不能议论他人的是非。

  耿婉老人他们也签有类似的协议,他们签的是《免责协议书》。事先声明在共同居住期间老年人发生的任何情况皆由本人负责,这既是让家属放心,也是避免给同住的人带来负担。

  但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并不是死的,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由大家一起商议,动态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养老需求。

  

  不过没有人真的可以百分百保证一定没有问题,即使在签有免责和详细的协议的前提下。

  毕竟当今这个社会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说在北京曾经就发生过老人入住养老院签订了具体的、有法律效益的免责协议,但事后家属向养老院提出巨额索赔。

  你不能完全拿着协议去考验人性,再说你能保证自己是自愿的并且签订了免责协议,但你又怎能保证你所有的亲属的都认同呢?

  因此在协议的前提下,依旧要做好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那么多人住在一起,摩擦和矛盾是必然的,一定要做的及时的沟通和化解,有矛盾不隔夜,及时消除隐患。

  

  同时建议地方政府也要对这些抱团养老的团体给予适当的关怀。

  比如说定期派人上门看望老人,及时了解老人们的需求,毕竟这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周全准备,比事后的追悔莫及要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