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团体训练结合家长指导课,能够有效提高特殊儿童情绪识别能力

  01

  研究人员使用社交技能训练结合父母指导课程干预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通过训练后临床症状评分、面孔情绪识别任务的行为学指标评估训练的疗效。

  通过与正常儿童组面孔表情诱发的特异性成分比较,探讨ASD社交障碍的脑电生理机制。

  

  社交团体训练结合家长指导课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儿童情绪面孔识别能力,降低家长管理压力。

  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对愤怒、恐惧、快乐面孔表情的加工较弱,而对中性情绪激活过度。

  提示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对情绪面孔早期认知加工阶段的面孔整体感知模式存在异常,而在早期面孔感知速度上无明显异常。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广泛的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或异常的兴趣为核心特征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D患病率明显升高,美国最新报道患病率接近2%,国内综述报告ASD患病率约为2.8~3.04/104。

  

  因为ASD患者特征性的社交障碍,并常常共患智力障碍,目前已经成为儿童期与智力障碍并列的第二大致残性极高的发育障碍。

  对AS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倾向于多基因遗传等生物学原因为主,但在临床中且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02

  因此,对学龄前的儿童,一旦确诊ASD,即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即使如此,经过康复训练或智力接近正常的高功能孤独症,仍因为社交缺陷,难以适应学龄期及以后正常的教育或生活。

  并且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自杀等精神行为症状。 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意异常是ASD患者社交缺陷的生物学基础,例如在社交过程中ASD患者常表现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

  

  在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及社交场景中分析面孔识别准确率、眼动轨迹是研究ASD 患者社会性注意的主要方法。

  ASD患者存在表情识别异常,与正常组相比,ASD患者不能正确辨别情绪面孔或情感的强度,忽略整体的面孔。

  有研究在ASD 患者执行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进行ERP检测,发现ASD由面孔表情诱发的特异性诱发电位异常。

  较正常发育的儿童,ASD患儿对社交场景的注意时间更短暂。已有很多团体的社交技能训练项目在学龄期高功能的ASD患者中开发应用。

  这些项目主要设计包括角色扮演、沟通技能训练、问题策略指导等内容的结构化课程,以提高青少年ASD患者的社交行为和社交知识。

  

  不同的评定者对疗效的评估不一致,例如父母评估的研究有效,而教师评估的研究多数显示效果较差。

  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设计了主观的评价指标,以心理学方法为主的干预手段能否引起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还不太明确。

  03

  基于团体的社交技能训练项目已较广泛的应用于学龄期和青少年期的ASD患者,比较成熟结构化的治疗方案已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了临床研究。

  然而仍然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国外学者Gates对以往20项社交团体治疗ASD的RCT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

  

  社交团体治疗仅有轻到中度的效果,并发现不同的评定者对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教师倾向评定无效。

  Wolstencroft又对其中10项在高功能的ASD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团体社交技能训练有比较好的效果,包括3项由教师评定的研究。

  有关于教师评定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在学校社交行为仍无明显的改善。

  这些研究表明ASD患者功能水平,不同的评估者及治疗设置可能影响团体社交技能的效果评价,也提示将来需要在治疗设置中更多地考虑ASD患者在学校情景的困难。

  有观点认为,ASD患者的社会交往障碍来源于社交注意的缺陷。即因为早期缺乏基本的共同注意能力,因此在后来的适应过程中学习不到相应的社交技巧。

  

  对ASD社会注意异常的研究主要方法是观察患者在面孔情绪或社交场景中的行为学、眼动轨迹、脑电生理和脑功能连接。

  已有较多研究涉及ASD患者的面孔情绪识别,大多数的研究都报告,ASD患者表情识别准确率下降,反应时间延长。

  但仍有较多不一致的结果,如 Wieckowski等研究发现,ASD患者主要表现对悲伤、厌恶等面孔表情的识别率下降,而Tsang研究高功能的ASD患者中主要对复杂情绪及恐惧面孔的识别率下降。

  在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进行眼动轨迹和脑电成分分析,是当前研究ASD患者社会性注意的常用实验方式,以便在获取ASD患者行为学资料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生物学指标。

  

  有研究通过眼动指标结合表情识别的行为学指标与临床的诊断进行一致性实验,诊断一致率高达86%。

  ASD患者面孔情绪任务中眼动轨迹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Wieckowski等发现 ASD患者对嘴部运动的注视时间明显多于眼睛部位,并且异于正常儿童。

  高功能ASD对面孔注视的总体时间方面与正常组无差异,但从注视顺序和视觉切换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明显的差异。

  在结合脑电生理的研究中,ASD患者面孔特征性诱发电位波通常表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在年幼的ASD患者中更加典型,个别研究报告,ASD患者对恐惧面孔有特殊形态的波形。

  

  04

  研究者拟对高功能的ASD患者开展团体社交技能训练,在训练前、后及训练结束后3个月评定ASD症状和社交功能。

  并假设团体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社会性注意,设计治疗前后让患者在执行面孔表情识别任务时,进行ERP检测。

  通过研究以明确团体社交技能训练的疗效。社交交流缺陷是ASD的核心特征之一。

  尤其至青少年期,由于社交需求的增加,社交技能的缺陷更加突出,有较高的社交孤立和被欺凌的风险,因此在该阶段提供患者社交能力的干预非常必要。

  ASD患儿多表现为对人的面孔情绪识别障碍、共同关注存在缺陷。较多研究显示 ASD患者存在表情识别异常。

  

  与正常个体相比,ASD患者不能正确辨别情绪面孔或情感的强度,忽略整体的面孔。故训练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学习面孔情绪识别及视线追踪,寻找有效地分辨线索。

  研究人员认为评估训练的疗效,量表可以评估临床症状,但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心理学实验,进行5种面孔情绪识别任务。

  评估训练前后ASD患儿在执行面孔识别任务时对每张图片的反应正确与错误和反应时间,最后叠加看患者对每种情绪表情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数据可以量化评估训练效果,补充量表评估的不足。

  在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进行脑电成分分析,是当前研究ASD患者社会性注意的常用实验方式,以便在获取ASD患者行为学资料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生物学指标。

  

  脑电生理的研究中,ASD患者面孔特征性诱发电位波通常表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在年幼的 ASD患者中更加典型。

  个别研究报告,ASD患者对恐惧面孔有特殊形态的波形。

  因此研究人员在学龄期ASD患儿与正常儿童面孔识别任务下诱发电位是否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以探索在学龄期可以在正常学校上学的ASD儿童大脑皮层在调动面孔识别注意任务时是否存在异常。这能为训练治疗ASD的效果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