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善恶之间,永恒还是毁灭?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年仅45岁。

  

  他是日本杰出的作家,他的著作有10部被拍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

  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但他的偏执最终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只因为他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保卫天皇。

  他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无人响应。

  于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于他的自杀,日本文学评论家长谷川泉这样评论:“三岛由纪夫的剖腹实际上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绝望。……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完全是一种为追求逝去的传统而制造的轰动效应。头脑聪敏、才华横溢的三岛由纪夫,作为一个作家不可否认他很有成就,但作为一个社会人,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起的作用并非积极,而是相反。”

  而他的这种极端思想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从他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中就可以看出来。

  

  《金阁寺》塑造了一个外表丑陋,内心追求极致之美却求而不得,又时常受到恶的诱惑,以致内心扭曲的主人公沟口的形象。

  口吃又丑陋的沟口一直以来都是他人嘲笑的对象,因为这种生理缺陷,他封闭了自己,孤独地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

  他幻想自己是暴君,不必开口,沉默正显示着君王的威严。

  他幻想着怎么残酷地对待那些蔑视他的老师和同学。

  父亲跟他提起的金阁,在他的幻想中是无与伦比的。

  没见金阁之前,他的世界里,金阁无处不在。

  初见金阁,他看到的只是一座又老又黑的三层阁楼,但他却认为金阁刻意地藏起了它的美。

  离开金阁,他想象中的金阁越发美丽。

  金阁寺就是沟口所追求的极致之美,它代表的是沟口善的一面。

  正是在金阁寺,他遇到了阳光开朗的鹤川,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鹤川阳光温情,心里永远相信人性的善,他总是把沟口的阴暗翻译成光明。

  这样的鹤川是沟口喜欢的,也是沟口孤寂阴暗心理的依靠。

  在大学,沟口遇到了柏木。沟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邪恶被柏木外化了。

  与沟口不同,柏木不会因为自身丑陋的内翻足而羞愧。

  恰恰相反,他把世界看成跟他一样的丑陋,就像无论如何美丽的姑娘最终都会成为丑陋的老太婆一样。

  柏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丑的,所以他尽情地作恶。这种理直气壮地作恶深深吸引了沟口。

  如果说鹤川是沟口内心深处的那一点善,柏木就是沟口压抑着掩藏着的邪恶内心的释放。

  一方面是对善的追求,一方面是恶的诱惑。沟口在善与恶之间苦苦挣扎。

  每当恶占据上风时,他就会拼命地直奔金阁寺。

  

  看见金阁寺,他的心平静了,内心的恐慌消失了。金阁寺成了他的庇护所。

  他向它祈祷:“如果我的人生像柏木那样,请一定要好好保护我。因为我是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的。”

  但鹤川死了,沟口曾自动远离柏木,他不想堕落,他宁愿重回孤独的生活。

  柏木却再次接近沟口。加上发现师父嫖妓,被师父误解跟踪,却又没有解释的机会,让沟口最终决定逃离。

  在逃离的日子里,他突然爆出一个念头:必须烧毁金阁寺。

  金阁在沟口的心中是美的化身,是阻止沟口堕落的力量。

  决定烧毁金阁寺就是沟口对自己的彻底放弃。

  在现实生活中,沟口的口吃和丑陋让他自卑,让他被同学嘲笑。

  他只能跟柏木在一起,柏木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他,但如果让他成为柏木那样的人他又无法忍受。

  师父的伪善,母亲的不忠,对自己的功利要求都让他厌恶。

  理想遥不可及,现实残酷,内在痛苦,心灵扭曲,最终让沟口决定烧毁金阁寺。

  毁了金阁寺,毁了自己,不再纠结,人生至此画上完美的句号。

  从沟口的身上多少可以看到三岛由纪夫的影子。

  正是缘于对现实的绝望,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破灭,让三岛由纪夫选择结束一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