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放弃高薪干农业 开动农机振乡村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周杰 何凝 何俊杰 范文光)在道县白马渡镇岩头背村,有这样一名水稻种植大户,他放弃月薪过万的工作,把村里的“闲田”、“差田”承包下来,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返乡种粮的主人公——杨爱民。

  

  记者:“老杨,我们现在这个春耕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呢?”

  杨爱民:“我今天正在组织村民移栽呢。”

  记者:“我们这个移栽工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杨爱民:“有,这个很大的学问的,移栽的时候水不要太深,田要平整,特别是抛秧的时候要均匀,不要一堆一堆的。这两年我在村里种田,和大家一起,我学了很多知识。”

  

  在和杨爱民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50岁的杨爱民曾在建筑行业工作了三十年。2019年,在国家种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和家人协商后,他毅然回村承包了村里50余亩耕地种植水稻,其中包括因村民外出务工闲置的耕地、基础设施严重损坏和交通不便的耕地30余亩。在他手中,村里的“闲田”、“差田”摇身一变成为了“良田”。

  “那时候我回来看到村里头荒地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我觉得田地荒废怪可惜的,我就决定在村里种田了。”杨爱民说道

  四年来,杨爱民的水稻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50亩、150亩、3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亩,产业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种植,逐步发展为从水稻育秧、种植、管理、收割到销售的全方位产业链,成功实现为全镇的水稻种植户服务,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我去年跟着杨老板做了一年的事,感觉跟着他做事还蛮轻松、蛮划算一年也可以赚到四五千块钱。”岩头背村村民何想花说道。

  一直以来,岩头背村积极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树立种粮典型、开展清理整治等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在这个过程中,杨爱民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民,在岩头背村形成了“多种粮”、“种好粮”的良好氛围。

  

  “在杨爱民的影响下,我们村没有出现一块闲置的耕地。在治理“非农化”、“非粮化”和耕地抛荒问题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 岩头背村村支书杨禄河说道。

  杨爱民的精神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忘家乡,主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挑起粮食安全的重任,也正因为有一群像杨爱民这样的人勤恳付出、拾柴加薪,乡村振兴这把火才能在广大农村地区越烧越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