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桃李天下 ,邵门弟子人才辈出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曲调清新优美,

  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3月26日起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位介绍的是

  “邵老牌”——邵滨孙

  今天带来第五集

  百年经典“邵老牌”(五)

  点击音频,可欣赏沪剧《叛逆女性》:抢绢头(邵滨孙 杨飞飞)

  旧社会艺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被当做取乐的工具。如果是名艺人就更糟了,常常有人故意来找你麻烦,让你难以应付。邵滨孙也时常陷于无奈之中。

  例如:一些小流氓会经常来后台找邵滨孙要点钱,存心敲竹杠。有些流氓谎称家中办红白喜事,前来送请柬,逼迫邵滨孙送礼。有些流氓外面欠下了债务,让邵滨孙去义务演出,所得的钱款归他们还债。如你不愿意,就会惹下祸端,引火烧身。为此,邵滨孙曾托人买了把白朗宁手枪,带在身边,以作防身之用。不过,解放后邵滨孙就主动说明情况,将手枪上交人民政府。

  

  “邵滨孙”便装照

  旧社会的许多艺人为谋生,只得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苦苦挣扎,如:为求自己的太平,纷纷按旧俗寻找靠山,拜老头子或过房爷。也有一些有权势的人看上了某个艺人,主动提出要收作干儿子或干女儿的,作为艺人根本没有选择回绝的余地,只能默默应允。

  一次邵滨孙去浦东唱堂会,在下面听戏的人中就有一位浦东地区的大人物,川沙县县长张阿六。他感觉邵滨孙的表演好,唱也不错,外形也非常有气质,就叫别人来与邵滨孙说合,愿意收他做过房儿子。作为艺人的邵滨孙根本不可能去打听张阿六的底细,只听来者说是川沙县的县长,在众人的撮合下,邵滨孙只得被迫答应下来。虽然有了过房爷过房儿子的名份,但其实平时根本没机会接触,一个在浦东当大官,一个在浦西日夜演出。只不过是满足了张阿六的心理需求,挑个名艺人做干儿子罢了,然而给邵滨孙带来的却是无奈和烦恼。

  解放后,摆脱了旧时代压迫的邵滨孙,积极投入到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工作中,由他主演的《幸福门》《红花处处开》两出戏,分别在第一、第二届春节竞演中获得荣誉奖和一等优胜奖。1950年11月,邵滨孙还应邀作为沪剧界的代表,上北京出席文化部举办的研究戏曲改革工作的会议,令他倍感振奋。

  邵老师一生收过许多学生,有私人收的,也有解放后剧团招收的学员,还有晚年收的业余弟子。这些弟子大都是痴迷邵滨孙的艺术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不过其中也有邵老师自己找上门去的。1941年,刚成名不久的邵滨孙就收了第一个学生阙长林。邵派弟子中出了许多能人,都是沪剧界的佼佼者,其中有作曲家、编剧、团长、还有艺术不凡好演员,邵老师堪称伯乐。

  1945年,邵滨孙经商做生意的时候经常去银行办理业务,在银行里,认识了银行的小职员万彦慏,而且每次去总是由万彦慏经手办理,时间一久彼此就熟悉了。万彦慏本是个沪剧迷,一直喜欢看邵滨孙的戏,可谓铁杆粉丝。在邵滨孙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上,万彦慏也常常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暗中关照帮助,令邵十分感谢。原本痴迷邵滨孙的万彦慏,如今与偶像成了知己,连他自己做梦也不曾想到,便主动请求邵滨孙收他为徒,且毅然辞掉了银行职员的金饭碗,跟邵滨孙学艺。万彦慏从小腿部有疾,但并不影响舞台表演。在恩派亚剧场拜师当天,邵滨孙请王筱新为学生取艺名,王筱新仔细打量了一番后,当即题名万耀卿。之后,邵滨孙为自己的学生题了一个“智”字(中艺沪剧团时期,学生的艺名中间都加有一个智字),万耀卿也就改成了万智卿。万智卿是诸多弟子中学唱邵派最像的一个,过去在电台演唱几乎可以乱真,还引得许多粉丝到电台一睹真人风采,被誉为“电台邵滨孙”。万智卿曾一度离开剧团去跑码头。一次在杨浦区引翔港一带演出,当时正演出《珍珠塔》中的“九松亭”一场,戏中描写姑父陈培德与管家王本骑马追赶方卿到九松亭当面许婚的情节。戏中张曼君饰演陈培德、万智卿饰演王本,两人在台上跑圆场表演骑马的动作,谁知临时搭建的高台比较简易,台板也没摆放平整牢固,加上两人奔跑时造成台板松动,突然间台板坠落,万智卿也从高台上掉了下去,酿成事故,原本有点残疾的腿再一次严重摔伤,此后万智卿就逐渐退居幕后,搞起了作曲。在《怒吼》一剧中,他在乐池中用钢琴伴奏,衬托舞台效果,至今令同行叹服。不过他在《杨乃武与小白菜》里饰演的翘脚王爷,入木三分、令人发噱,至今还被同行所称道。

  顾智春(1924-1998)浦东高桥人,1946年进中艺沪剧团,1952年进入上海沪剧团,曾先后在《罗汉钱》《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等戏中塑造了李小晚、高洪、郭建光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54年,顾参加华东戏曲汇演,在《金黛莱》中表现出色,获得演员三等奖。

  沈智昌(1928-2010),上海人,从小喜欢沪剧,曾作为票友在电台播唱,深受好评。1948年拜邵滨孙为师,是中艺沪剧团学员中的主要培养对象之一。解放后,参加了周丽丽创建的迅民剧团担任首要小生兼副团长,1956年起担任苏州沪剧团副团长。曾先后主演过《杨乃武与小白菜》《陆雅臣》《啼笑因缘》《清宫外史》等邵派剧目,其中饰演“杨乃武”一角获苏州地区汇演优秀演员奖,饰演“陆雅臣”一角获江苏省汇演一等奖,他是苏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小生演员。

  杜智华,1932年出生,浦东花木人,1947年经石筱英引荐拜邵滨孙为师。解放后曾先后参加正艺沪剧团、爱华沪剧团、幸福沪剧团、努力沪剧团,在各剧团担任领衔小生。杜智华扮相英俊、台风潇洒,在观众中颇有影响力,1959年参加上海市青年汇演时以一折《杨乃武与小白菜》“密室相会”荣获奖项。

  王智萍(1930-2013)1947年学艺,是邵滨孙的第二位女弟子,也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之一,解放后参加了勤艺沪剧团,在剧团中担任重要角色。她戏路宽,无论娘娘旦、老旦、彩旦都演来得心应手。尤其是她在《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一位乡间为买卖婚姻牵线搭桥的沈媒婆,显露了她口吐莲花三寸舌的本事。

  

  邵滨孙、石筱英《大雷雨》剧照

  除了以上几位作曲和演员,邵滨孙的学生中还有两位编剧,就是张智行和李智雁。张智行早年任中艺剧团兼文滨剧团编剧,1952年后进入艺华沪剧团任职。邵滨孙对这个学生颇为关心,当得知张智行生病住院,无法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他马上全额支付不计回报。李智雁先后在中艺、人民沪剧团担任编剧,1960年后调入艺华沪剧团工作。他们俩曾先后参与创作编写了《幸福门》《大雷雨》《打开了枷锁》《红花处处开》《金沙江畔》《不准出生的人》等剧目。

  邵门弟子人才辈出,许多学员都是各剧团的主要演员,他们青出于蓝胜于蓝,真可谓名师出高徒。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邵滨孙在筱文滨身边学艺成长,除了艺术上之外,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得到了真传。筱文滨是沪剧界公认的好好先生,有求必应,徒弟邵滨孙的为人也是有口皆碑。

  邵滨孙也是一个为人四海、出手大方的人,在他眼中没有等级观念,无论男女老少,是穷还是富,一样对待,剧团的同事们也因此乐意与他打成一片,无话不谈。邵滨孙从不吝啬,他的香烟就连剧团最底层的技置组的人员也能收到,令人感动。

  解放后,邵滨孙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捐款的活动,必定倾囊相助。当时国家还比较困难,百废待兴,为了捐款,邵滨孙还卖掉了自己的三轮车。

  从滩簧、申曲、沪剧各个时期的著名旦角演员杨月英、筱月珍、丁婉娥、张丽君、沈筱英、凌爱珍、陆秀宝、王雅琴、石筱英、顾月珍、汪秀英、丁是娥、小筱月珍、杨飞飞、韩玉敏等一大帮都愿意和邵老师合作搭档,原因就是邵老师人品好、艺术有魅力。邵老师的邵派艺术和人格魅力,不知打动了多少戏迷的心,大家热爱他、欣赏他、尊敬他是极自然的。

  

  

  作者:陶一铭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滩簧、戏曲情结。尤其,本滩、申曲他情有独钟。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他全部收藏,仿佛“他就是为滩簧而生”。

  自17岁认识沪剧前辈王雅琴后,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20多年来,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求教,竟成了忘年交。从中,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使它们有了传承、有了延续,有了流传,他的“滩簧斋”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库房”和平台,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沪剧研究第一人。

  

  播音:高佩明

  “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编导、制片人。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

  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闵行广播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

  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编导:高佩明

  顾问:洪立勇

  制作 合成:高佩明

  制片:李翔

  监制:孙立

  总监制:茅杰

  

  编辑:刘帆 宋羿萱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点击图片查看)

  原标题:《他桃李天下 ,邵门弟子人才辈出 | 沪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