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七七谓之终,复生其道也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古文里的中元节与鬼节到底有什么不同?

  描写中元节的诗词又有哪些呢?

  ……

  

  鬼节,是指祭鬼或与鬼相关的节日,鬼是人类蒙昧时期延续生命的产物。

  中国部分地区将上巳节(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四大鬼节”。

  《礼记·祭义》中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思是像人的怪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

  《礼记·祭法》中进一步之处:“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

  在古代,达官贵人死后,其家人会将他的牌位置于寺庙受香火供奉,若是终年有人祭祀,为其上供香火,便可以成神,而普通百姓死后无庙可享,亦无人祭祀,只能四处飘泊因而为鬼。中国第一部辞书《说文》中解释的“鬼,人所归为鬼”就是现在的含义。

  《浮生六记》中记载: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

  七月鬼门大开之日便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古时候的百姓依托于神灵的庇佑,在“秋尝”时举行祖先亡灵的祭祀仪式,将收获的粮食瓜果供奉于先神,以祈求来年的好收成。

  根据《易经》中记载:“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天上有七星,人间有七情。

  颜色有七彩,乐曲有七音。

  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

  七七谓之终,复生其道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七月半”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主要是作为敬祖尽孝而存在的,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

  “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

  

  1、祭祖

  中元节时,子女亲人从外地归家祭祀先祖,准备供品香案,为先人上香祭祖。

  2、放河灯

  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3、烧纸

  民间传说在阳间的纸钱就是阴间的钱,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除了给自己的先祖烧纸钱,还要在十字路口上给无家可归的“鬼”烧一些纸钱,这样他们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了。

  4、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将供品撒进田地里祭祀土地和庄稼,以及供奉祭祀后土之庙,以求来年丰收。

  5、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人们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用来驱赶邪恶的鬼祟。

  6、中元普渡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安慰游荡人间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更隆重的会请来高僧做法事,念经诵文超度亡魂,消除戾气。

  

  1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清代·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

  2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

  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明代·李之世《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3

  去岁中元节,朝陵百职同。

  严趋神路左,遥拜孝园东。

  龙虎瞻王气,乾坤仰帝功。

  未回衡岳驾,空堕鼎湖弓。

  启兆龟图顺,编年凤历终。

  玉衣陈画幄,宝瑟瑀玄宫。

  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病居逢此日,长望五云中。

  ——明代·何景明《中元节有感》

  

  4

  龙蟠佳气帝城东,缥缈园陵白露中。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

  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

  ——明代·邓云霄《中元节恭谒孝陵》

  5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元代·仇远《中元》

  6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宋代·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7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宋代·杨万里《中元日午》

  8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唐代·花蕊夫人徐氏《宫词 其一三○》

  9

  凭高一洒衣,望远此何时。

  正是中元节,兼听游女悲。

  杯干旋可酌,曲罢更题诗。

  愿将北流水,弹与钟子期。

  ——明代·李贽《干楼晚眺 其二》

  

  10

  毕景群山暝,林端满月飞。

  呈寒无纤翳,委照有馀辉。

  拂我文木床,搴我薄罗帷。

  静对无不佳,况此深翠微。

  奚问中元节,河灯满液池。

  ——清代·弘历《月》

  11

  东邻昨日收白骨,西邻今日啼青蛾。

  伤心又过中元节,城下招魂应更多。

  ——元代·贝琼《漫成 其二》

  12

  兰盂愁节碧兰花,倚遍栏杆日未斜。

  乍见鼎灰将化蝶,更闻钟磬集啼鸦。

  人逢节序情多感,我强登临恨转赊。

  怅望白云遥涕泪,自怜飘梗滞天涯。

  ——明代·张嗣纲《西宁遇盂兰节有感》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古诗词里充满田间耕忙的节气:“芒种”

  因念翠娥,相望千里|一代情圣柳永笔下的深情相思

  但远山长,云乱晓山青|苏轼笔下绝美的神仙诗词,你喜欢哪一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