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系田都元帅

  

  田都元帅这个词较为复杂,它有两种读法和含意。一是指田都元帅而言,是一个人,这里以都元帅读为大元帅;一是指田窦二将军而言,是两个人。前者是闽潮系戏班所奉祀的戏神之中,可以广泛地看见;后者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关于江西戏班的戏神曾中提到的,而且在广东粤剧戏班所奉祀的戏神之中,亦可以看见其名。笔者在此先讨论前者闽系戏班的田都元帅,然后讨论后者赣粤系田窦二元帅。下面逐一举例而论。

  

  闽系田都元帅

  田都元帅是闽潮方言及部分客家方言系统戏班的戏神。都元帅是大元帅的意思,有时叫做田大元帅或田公元帅。终归是姓田的元帅的意思,不会有二。其为神,有人说是唐代乐工雷海青,但雷姓为什么被叫做田姓呢?而且从元帅的名字来看,不像乐师,似乎是将军。不过,在这些地区戏班之中,其形象大都是少年或婴儿,不像武将。怎样说明其间的缘由,是本文要阐明的问题。

  

  田公元帅的形象

  闽潮方言系统的庙宇或戏班,奉祀田公元帅的例子不少,但其形象不一定相同,而是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笔者分别就福州、莆田、泉州、潮州、惠州(海陆丰)的田公元帅形象予以介绍。

  

  福州班

  新加坡的福州人建立田都元帅庙以专祀田都元帅神像,比如大坡Tanjong Parker路有小庙,其中奉祀田都元帅。他的形象是红脸少年将军,头上戴着两根羽毛,前面立有其替身小像。这个婴儿神像不是田都元帅的本身,而是元帅凭依的替身。田都元帅庙每逢农历六月廿四日举行庆祝诞辰祭祀。比如,上述小庙就在公路上搭成神棚和戏台,演出福州戏。在其神棚之中迎请田都元帅神像。福州班奉祀田公元帅作为戏神的,其形态不像将军,而是婴儿。戏班向神棚奉上戏剧时,经常把这个田公元帅带到神棚里的仪桌上。比如,装扮太白金星老人的演员把田公元帅替身带到神前而把他搁在仪桌上。

  这里有两个田公元帅:一个是将官装扮的红颜少年,一个是刚生出来的婴儿。其间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这婴儿可能是田公元帅的替身。

  

  莆仙班

  莆田人也信仰田公元帅。在新加坡的庙宇之中,有专祀田公元帅的重兴坛。其中奉祀的神像,是威风凛然的红脸少年武将的情态。

  莆仙戏里也出现过田公元帅。1991年3月,仙游县鲤声剧团及莆田第一团在莆田市分别演出《目连救母前传》(付天斗)和《目连救母本传》。其开头排场,演出《田公元帅踏宴》,其人物有5个人:田元帅、灵牙将军、铁板将军、风童、火童。如此可以说,在莆田人的心目中,田公元帅是少年的将军,似乎不是婴儿。《目连救母》开演以前,演出《田元帅踏棚》这一排场的理由,是在于田元帅是戏班的神灵,预祝戏神保护演员的缘故。灵牙、铁板二将军是他的部下,风火二童代表田元帅的本营风火院,是含有驱瘟避邪的内涵意义。

  

  莆田人表演傀儡戏时,最后演出田公元帅“啰哩嚏”咒语,那时用的田公傀儡是婴儿,不像将军。下面是新加坡莆田人庙宇兴安天后宫之中奉祀的田公元帅神像。属于这庙宇的傀儡戏团“新和平班”带着这田公元帅傀儡,赴各地演出。如此,大戏的田公元帅是红脸少年的武将,小戏的田公元帅是红脸婴儿。但这红脸婴儿左边有新加坡莆仙剧团所奉祀的神像,似乎是少年文官;前面有“田公元帅”的方形巨印。

  毛礼镁《中国戏神田公元帅考》1所引杨榕《莆仙地区戏神田公探述》有云:在(当地)一些田公庙中,雷海青与雷万春是同庙奉祭的,形象不同,一文一武,但都被民间称为田公帅。那么,新加坡兴安天后宫奉祀的二体田公元帅,也认同为一文一武。

  

  泉州班

  泉州傀儡戏班,每次开头演出田公元帅(相公)净棚。此处田公元帅叫做“相公爷”,呈红脸婴儿之貌,这跟莆田傀儡戏班是一样的。但莆田在最后演出,泉州在最初演出,这是不相同之处。

  潮州班

  潮州戏班也奉祀田公元帅。但他们奉祀三个婴儿,叫做“三太子”,没有任何像元帅或武将那样的神像。在3个太子之中,他们似乎把中间的富有头发的婴儿看做田公元帅。神龛上面写出“翰林院”,反映出潮州人尊重儒家礼教的思想。这里似乎不存在以田公为武将的想法。演戏过程中,三太子之中,两个替身出外,只留下田公元帅本身一个。演出潮剧时,时常把替身带到神灵前面奉祀。坐在太子旁边的两个替身即为此目的而设。

  

  海陆丰班

  海陆丰人,作为族群,属于潮州集团,但其民俗相比潮州人更多保持古老的习惯。潮州人已失去的旧民俗,我们可以在海陆丰人之中发现。关于田公元帅,海陆丰戏班的布置也是值得注意的。他们在后台中央设置戏神的小型神龛,牌位上面挂着―张红纸上写明神主其前面的仪桌上,奉祀一个婴儿(太子,田元帅)。

  其神位上的神名、翰林院的称号、太子等,跟潮州戏神相同,但太子只有一个,没有两个替身。牌位上,以田大元帅为中心,左边写有齐天大圣,真君大帝。右边写有玄天上帝,吹箫童子。其中,齐天大圣、真君大帝、玄天大帝三人都是海陆丰人经常奉祀的神灵。吹箫童子似乎是乐行业神。我疑为,齐天大圣右边应该有跟吹箫童子对应的接板仙师的名字。对联上句,“一律吹奏大雅音”,容易理解。但下句“百万雄兵三四人”,虽然也可能是跟田公元帅有关,但其内涵颇为费解。香港另外有海陆丰剧团,叫做“惠州剧团”,其戏神神龛跟上述有不同之处。上面所介绍的田公元帅的形象,有很多费解的问题。下面逐次讨论。

  

  翰林院的名字

  白杰《潮剧源流考》(《潮侨通鉴》1973年第5期)所云如下:潮州市遗下戏馆,“梨园公所”内的碑记,有“咸丰九年众梨园子弟修建”字样。并有供奉田元帅塑像,傍边有童子二人,手执书卷,书有翰林院三字。相传,田元帅是唐天宝曲师,总管梨园,官翰林学士,后奉旨平番,加封元帅。六月二十四日,是其诞辰。这里所说的唐天宝乐师大概指《明皇杂录》所载的雷海青。但他当过翰林学士或封为元帅的说法,没有文字记载,大概是民间传说。

  

  田姓与雷姓的关系

  上面所说,雷姓的雷海青为什么变成为田姓呢?关于此事,宋代岳珂《程史》卷十有下面的记录。淳熙间……优伶序进。有儒服立于前者……乃曰:敢问唐三百年间,名将帅何人也?傍揖者曰:张巡,许远,田万春。儒服奋起,争曰:巡,远是也。万春之姓雷,历考史牒,未有以雷为田者。揖者不服,俄一绿衣参军,自称教授,曰:是故雷姓。揖者大诟,教授曰:有雨头也得,无雨头也得。据此可知,雷字有时被简化为田字。武将田公的元帅身份从哪里来呢?据上面的传说,雷海青后来去平番,封为元帅。但身为乐师,去平番而立功,令人觉得奇怪。应该去找另外线索。我以为,应该注意到田公与雷万春的关系。福州人和莆田人之间,流行着对于雷万春三个英烈将军的信仰。比如,新加坡万山街有奉祀雷万春的威显庙,每逢八月二十日诞辰举行祝诞祭祀。

  

  道士祭祀的榜文说:天人灵宝大法司,本司为延禧祝寿以祈平安事。伏以:蟾吐珠官字里月,凤腾紫微榜头云。原籍中国福建省,莆田县江口区合枯村(唐安乡,待贤里),东郊境,威显庙新兴社界,现於新加坡居住,庙设新加坡小坡奎因街门牌109,威显庙庇下,奉天延禧上寿庆赞……谨拜公元1982年10月11日,谨上大罗九御至尊,醮筵会上列圣……威显庙:英烈司马圣王,北斗中天大圣,护国武按圣王,田公元帅……-

  这里可见,张巡(司马圣王)、许远(北斗中天大圣)、雷万春(护国武按圣王)和田公元帅这四位神灵是一个组,彼此离不开。我认为,雷万春和田公元帅是一对傩神,黑脸雷万春是赶瘟疫的傩神,红脸田公是赶火瘟的傩神。我猜想,田公是雷(田)万春的戏班人最害怕的是火灾,戏棚容易着火而损戏箱或戏衣等,因此奉拜火神田公而祈求避火灾。田公元帅有风火二童服侍,而且有风火院田公元帅的称呼。另外,莆田戏《付天斗》里出现的火神外表很像田公元帅。

  

  雷公和田公元帅对应于关公和关索的关系

  雷万春和田公元帅很有关系。上面所引资料说,雷姓和田姓,其区别在于是否有雨头。雷字里删去雨头,就变成田字。因此,雷万春有时可能认为田万春。那么,田元帅会有雷万春的别号。但从目前的神像来看,两者面貌不一样。雷万春是黑脸黑须,田公是红脸少年。我以为,田公是雷万春的儿子或雷万春经常凭依的童子。田公元帅有风火院的衔头,风和火是雷的功能,天空打雷时,有大风和雷火。田公本身可能是发风发火的雷公,而且,据上面所引的潮州传说,田公元帅的诞辰是六月廿四。明末徽州詹漪子《士商便览》云:六月廿四,雷公诞。

  根据这些证据,我认为田公元帅是雷公。戏班人带着戏箱,流动各地,生活在竹子做的戏棚,最害怕的是刮风或起火,他们之所以信仰田公(即雷公)就是为了向雷公恳求庇佑。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是田公和花关索的关系。上述1980年在香港活动的海陆丰惠侨剧团,后台上奉祀田公元帅神坛,其红纸神主牌位上写出对联的下句说“百万雄兵三四人”是什么意思呢?关于此事,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贵池县傩戏《花关索传》的剧本。关羽的儿子花关索,为了跟关羽见面以认其为父,带领十二个部下(原来是太行山强人),从云南前往西川,中途跟母亲胡金定的老父胡公见面时,说话如下:

  (胡老白)列位请坐。敢问列位尊姓大名。(盗白)我乃许霸山,赵拿云兄弟一十二人等,张擒龙,李捉虎,飞过江,跳过海,祛到河,追番浪,罗文龙,石太岁,冰上走,草上飞。人有雄兵百万,不及细报名目。(胡老白)列位好大名目。(盗白)休得见笑。

  

  (关索白)禀告外公得知,今日有此十二人等将,又有雄兵百万,与外孙同往西川认父。岂不是好?这里有“十二人”和“雄兵百万”二词。十二人符合上面“田公部下三四人”(意味着十二),“雄兵百万”符合“田公部下百万雄兵"。关索是关公的儿子,如果田公是雷公的儿子,两者的关系就完全一致了。据关索传,关索是花岳道人的高足,也是巫童。这一点也符合于田公风火神的身份。两者都会驱使阴兵百万与魔鬼战斗,是一种傩神。因此,我认为,田公元帅是雷神,他掌管风和火,戏人特别尊称他为祖师爷。其理由在于戏人在戏船、戏棚的生活中,最害怕的是风和火。大风颠覆戏船,倒塌戏棚,大火烧坏戏棚。因此戏班有时开场演出田公元帅踏棚,有时演完后演出田公元帅咒语,其目的不外乎避开风火之灾。由此观之,田公元帅之为驱使风火的雷神,不可置疑。

  

  赣粤系田窦二将军

  田都元帅的田都两个字,发音上很像田窦。这令人产生田都元帅起源于田窦二将军的推测。实际上,田窦将军的历史记载,明代中期已经出现。比如,极为有名的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之中,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於人间,迄无祠者。子弟开呵时,一醪之,唱“啰哩嬖”而已。予每为恨。(中略))此道有南北。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中略)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之。白喜得治兵於浙,以浙人归教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大司马死二十余年矣。食其技者殆千余人。聚而诊於予日,吾属以此养老长幼长世,而清源祖师无祠,不可。予间:倘以大司马从祀乎?曰:不敢,止以田窦二将军配食也。

  由此可知,江西戏班以清源(灌口二郎)为祖师,以田窦二将军为配祀。那么,田将军是谁?窦将军是谁?这里的田将军是否可以认同为田公元帅呢?如果可以的话,窦将军终归是什么人呢?他跟田公元帅有什么关系呢?这里产生出种种疑问,笔者会在下面分析这些问题。

  广东粤剧戏班奉祀华光大帝为祖师,而且将“田窦二师”作为配祀。粤剧戏班在后台奉祀师傅灵位,中间有华光,傍暹有田重二师。陈守仁(香港的神功粤剧:习俗与仪式)(《香港八和会馆四十周年特刊》1993年11月),对华光、田窦等本性逐一说明;比如关于华光,说明如下:程曼超的《诸神由来》一书所说,华光是东岳大帝五个儿子之第三位,确是“火神”,在戏棚演戏,最大的灾患是火灾,故戏班子弟敬奉火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赞成这种说法,而在专述华光大帝故事的《南游记》之中,华光跟敌人战斗时,经常用火歼灭对方。部下有风火二童帮助他。《南游记》第四回说:太子曰:“你有何功?”灵耀(华光)日:“我收风火二判官,可为功否?”如此得知,华光也可驱使风火。这一点,是跟风火院田公元帅相同的。既然华光是驱使风和火的火神,这就符合于闽潮系统戏神田公元帅作为雷神的本性。那么,有关田窦二人怎么样可以说明呢?陈教授说:关于田、窦,香港粤班流行的说法,是追溯清代。一晚深夜,一群粤剧戏班子弟在田间看见两个小孩儿在打斗,由于所用武功十分新颖及精彩,吸引着这些子弟。直至天亮,两名小孩消失在田间及沟中的小洞(称“窦”),由于不知两位仙人的称谓,戏班遂供奉两位为田及窦,视为戏神。故此,今天粤班后台师傅位上所放的田窦像都是小孩儿的模样。

  我以为,这民间传说不一定是全面可靠的。如果把华光、田、窦三个人认为一组而考虑的话,田窦两个应该看作华光的陪神,这样想才符合于前引汤显祖所云田窦二将军配食于清源的关系。田窦二童既是火神华光的陪神,他们一定是风火二童。我猜测,田仙是雷公,窦仙是电母。赣粤戏班的田窦二师是二人,闽潮戏班的田公元帅是一人,怎样将其分辨开呢?我们最后讨论这个问题。

  

  结论

  上述的各地田都元帅的称相和形象,用表格表示如下:

  

  根据这表格,汤显祖、南游记等明代记录的戏神都是以主神1人和陪神2人组成一组。这3人成一组的形态大概是从祭祀仪式的形式而来的,赣粤戏班墨守这传统形式。与此相反,闽潮戏班之中,主神雷万春的地位越来越模糊,陪神田都元帅的地位越来越提高,陪神终于夺取主神的地位而夺占其座了。陪神的时代可以有二人并立,即田元帅及窦元帅。但既是变成主神,就不会有二人,于是自然而然地合并为一人,把窦姓改为都字;即成为姓田的都元帅这一个最高戏神了。但田都(窦)二人代替雷万春成为一个田都元帅之后,在祭祀的形式上还需要两个陪神,如此风火二童变成为正式的陪神了。潮州戏班的三太子是最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合并过程的结果。这是本文的初步的推测和结论。